
钻井工程复习资料1石油天然气工业.docx
25页岩石强度随井深增加而增强,若钻井参数不变,机械钻速随井深增加而降低,泥岩段指数随井深增加而增大;在速度增大,声波时差减小异常高压地层:由于前压实作用,随着井深的增加,岩石密度减小,孔隙度增加,声波切削刃材料的能力称为岩石的研磨性钻机简介一、钻机定义石油钻井的地面配套设备称为钻机,石油钻机是由多一定的钻头规格、类型及钻井工艺条件下岩石抵抗钻头破碎的能力2.评价方法:微钻头实验法为应用方便,常钻井工程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绪论第一节 钻井概述一、钻井的概念钻井: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在地层中钻出一个较大孔眼(井眼)的过程二、钻井的分类(一)按目的分类 1.探井:为探明地下地质情况、获取地下油气资源分布及相应性质等方面资料而钻的井 1 )区域探井:为了解地层年代、地层时序、岩性、厚度、生储盖组合,并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 钻的探井2 )预探井:在确定含油气有利构造的基础上,以发现油气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3 )详探井:在已发现油气构造上,为探明含油气的面积和储量,了解油气层产能为目的而钻的探 井。
2.开发井:以开发为目的,为了给已探明的地下油气提供通道所钻的井,或为了采用各种措施使油气 被开采出来所钻的井 1 )生产井:为完成产能任务和生产油、气所钻的井2 )注入井:为提高油、气井生产能力所钻的井 (用于注水所钻的井为注水井,用于注气所钻的井 为注气井 )(二)按几何形状不同分类 1.直井:井口与井底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2.定向井:井口与井底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1)普通定向井:一个井场内仅钻 1 口最大井斜角小于 60°的定向井2 )大斜度井: 最大井斜角在 60°~ 80°范围内的定向井3 )水平井: 最大井斜角大于或等于 86°,并保持这种井斜角钻完一定长度井段的井4 )大位移井:水平位移/垂深>=2 的定向井或水平井(或测深/垂深>= 2 的定向井或水平井)5)丛式井:在一个井场(海洋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出两口或两口以上的定向井组, 其中可含 1 口 直井6)多底井(分支井):一个井 口下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井底的定向井三)按井深不同分类1.浅井: H<2500m2.中深井 :2500 4.超深井: H>6000mH为完钻垂直井深)(深水钻井: 超过 500m 水深的海洋钻井 超深水钻井:大于 1500m 水深的海洋钻井 )(四)按温度和压力的高低分类( 1)高温高压井: 按国际通用概念,地温超过 150 度称为高温,地层压力当量密度超过 1.8g/cm3 或 用超过 70MPa 井口装置时称高压,两者同时具备的井称为高温高压井2)超高温高压井:井底温度超过 220 度,井底压力超过 105MPa 的井第二节 钻井方法一、概念钻井方法:为了在地下岩层中钻出所要求的孔眼而采用的钻孔方法二、分类(一)人工掘井(二)人力冲击钻井法(三)机械顿钻钻井法(冲击钻)(四)旋转钻井法1.概念:是靠动力带动钻头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对井底岩石进行破碎,同时循环钻井液以清洁井底 的钻井方法2.分类:分为转盘钻井、井下动力钻具钻井、 顶部驱动钻井金刚石复合片钻头(PolycrystallineDiamondCompactBit)简称PDC钻头,保证井眼的直线性,距中扶1钻铤单根4.第四扶正器:增大下部钻柱的刚度,协助中扶防止钻柱弯曲一般不控制概述一、基本概念(一)井眼轨道一口井开钻之前,预先设计的井眼轴线形状。 二)井眼轨迹一口井实际钻与超压层的联通以及地层流体等势面的差异造成的压力异常⑤油田注水二、地层压力评价(一)压力预测1.概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3.特点是:( 1 )破岩与清岩相接进行2 )旋转动力大,转速高,破碎效率高3 )设备复杂,起下钻繁琐第三节 基本钻井工艺过程一、钻前准备修公路、平井场、钻井设备的搬运和安排、井口准备(打导管和钻鼠洞)、备足钻井所需要的各种工 具、器材等大鼠洞:放方钻杆和水龙头;小鼠洞:接单根时存放钻杆)二、钻进钻进是进行钻井生产取得进尺的唯一过程一)第一次开钻(一开):从地面钻出一个大井眼,然后下表层套管二)第二次开钻(二开):用较小一些的钻头继续钻进,若遇到复杂地层,用钻井液难以控制时, 便要下技术套管(中间套管)三 )第三次开钻( 三开): 再用小一些的钻头往下钻进, 直到设计井深,下油层套管,进行固井、 完井作业开钻: 每改变一次钻头尺寸,开始钻一新井段的工艺叫开钻)三、固井与完井(一) 固井: 固井即是在已钻成的井眼内下入套管, 而后在套管与井眼间的环形空间内注入水泥浆, 将套管和地层固结成一体的工艺过程二) 完井: 完井包括用特定的方法连通油、气层和井筒,使用替喷或抽汲等方法诱导油、气流进入 井筒,然后进行油气生产。 第四节 其他概念1.接单根: 向钻柱上连接一根钻杆,以便继续钻进, 使井深不断加深2.起钻:为了更换钻头, 将井内钻柱取出换下旧钻头3.下钻: 换上新钻头后, 重新将钻柱下入井内4.立柱: 起下钻时, 为了提高效率, 一般将三根钻杆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单元,这一单元称为立柱(立 根)顶驱钻进时, 无接单根作业一个立柱一个立柱的打 )5.悬重:钻柱在泥浆中的总重量(不钻进时的大钩负荷)6.钻重 (大钩载荷):钻进时的大钩负荷7.钻压:钻进时钻头上作用的压力钻压=悬重-钻重)力钻井:1.概念:指钻井液作用于井底的有效压力小于地层孔隙压力的钻井,即,在钻井过程中允许地层流体进或等于86°,并保持这种井斜角钻完一定长度井段的井4)大位移井:水平位移/垂深>=2的定向井或水力急剧下降),极不均匀的冲击压力使岩屑受到一个翻转的力矩,从而离开井底2)漫流的横推作用射流冲击管压力与累计泵入量的关系曲线图4.从图上确定各个压力值漏失压力为即开始偏离直线点的压力,其后压力继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第一章 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第一节 地下压力特性一、地下各种压力的概念(一)静液柱压力( )1.概念:由液柱自身的重力所引起的压力。 2.公式:式中: ,静液柱压力, ; ,液体的密度, 3.压力梯度:单位高度或单位深度的压力,单位; 液柱的垂直高度, 4.静液柱压力梯度: 二)上覆岩层压力( )1.概念: 地层某处的上覆岩层压力是指该处以上地层岩石基质和岩石孔隙中流体总重力所产生的压力 2.公式:基岩重力 流体重力面积(分段计算)式中: ,上覆岩层压力, ; ,孔隙中流体的密度,3.上覆岩层压力梯度:; ,地层垂直深度, ; ,岩石孔隙度, %; ,岩石骨架密度,; ,第 i 层段厚度, ; ,第 i 层段平均密度, 式中: ,上覆岩层压力梯度, ; ,第 i段上覆岩层压力, ; ,第 i层段厚度, ; ,第 i层段平均密度, 三)地层压力( ) 1.概念:指岩石孔隙中的流体所具有的压力,也称地层孔隙压力 2.正常地层压力:等于从地表到地下某处的连续地层水的静夜压力用 表示正常地层压力梯度:淡水, ;盐水, )3.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大于或小于正常地层压力。 1 )异常高压:超过正常地层静液压力的地层压力( ) 称为异常高压2 )异常低压:低于正常地层静液压力的地层压力( ) 称为异常低压4.地层压力当量密度:指某一深度处地层压力用等高度的钻井液柱压力来等效时,所需钻井液的密度 (四)基岩应力( )1.概念:基岩应力是岩石颗粒间相互接触支撑的那一部分上覆岩层压力,亦称有效上覆岩层压力、骨 架应力或颗粒间压力2.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压力和基岩应力之间的关系是:(五)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1.正常地层压力的形成:在地层的沉积过程中, 随着上覆沉积物不断增多,地层逐渐被压实,孔隙度减小, 如果地层是可渗透 的、连通的、地层中流体的流动不受限制 (称之为水力学开启系统),地层孔隙中流体则随着地层的压实 被排挤出去,建立起静液压力条件,形成正常压力地层2.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 1 )异常低压产生原因:①生产多年而又没有压力补充的枯竭油气层②地下水位极低2 )异常高压产生原因:①地层欠压实作用: 随着地层的不断沉积,上覆岩层压力逐渐增大, 假若该地层被不渗透的围栅包围 (盖层),则该地层孔隙中流体不能被排挤出去,其必然承受部分上覆岩层重力。 结果是地层流体压力升 高,地层得不到正常压实,孔隙度相对增大,岩石密度相对减小,基岩应力相对降低, 这种作用称为欠压 实作用②地质构造作用: 造成地层上升如果在抬升过程中有某种因素限制了流体的运移,该地层就会由于、套管和地层所承受的压力急剧增加,可能超过井口装置的额定压力、套管抗内压强度和地层破裂压力2.软关液,采用合适的泵速和泵压泵入井内,替换出井内被污染的泥浆4.压井过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在整个冲击力和静压力(钻压)一起使牙齿对地层产生冲击、压碎作用,形成体积破碎坑2)滑动剪切作用:牙轮牙.大型钻机:(1)超重型钻机;(2)重型钻机(3);中型钻机2.轻型钻机(二)动力设备1.柴油机驱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深度因素而形成异常高压③水热增压作用:温度升高、流体膨胀④流体运移作用:流体运移效应包括钻开的岩层与超压层的联通以及地层流体等势面的差异造成的压 力异常⑤油田注水二、地层压力评价(一)压力预测 1.概念:用邻近井资料进行压力预测,建立地层压力剖面 2.压力预测的方法:地震法、声波时差法和页岩电阻率法。 3.声波时差法( 1 )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特性:声波传播速度主要是孔隙度和岩性的函数如果岩性为泥页岩时, 则声波测井主要反映孔隙度的变化正常压实地层中:随着井深的增加,岩石密度增大,孔隙度减小,声波的速度增大,声波时差减小异常高压地层:由于前压实作用,随着井深的增加,岩石密度减小,孔隙度增加,声波速度减小,声 波时差增大2 )声波时差与井深的关系式:推导过程(不用背):泥页岩地层声波时差与孔隙度之间关系: 式中: ,岩石孔隙度, %; ,地层的声波时差,; ,基岩的声波时差, ; ,地层孔隙内流体的声波时差, 正常沉积条件下,泥页岩的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为:式中: ,泥页岩的孔隙度, %; ,泥页岩在地面的孔隙度, %; ,常熟; ,井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