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态环境教案模板(精选5篇).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80175252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83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生态环境教案模板(精选5篇) 七年级生态环境教案1(3242字)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设想  学生对“生态系统”一词并不陌生,对其最基本的内涵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初步的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形成生态学思想的基础,__是围绕着剖析生态系统概念的实质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生态系统内各组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有序与和谐、多样与复杂等要从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思想的角度,制定教学策略  本节可以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素材,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列举五个生态系统的实例,并列出生态系统的判断要点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作业,并对同伴的作业作出评判  四、教学过程  生物在生命活动中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环境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生态学。

      那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什么规律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进一步分析“思考与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制作若干个不同控制条件的“生态缸”,让学生观察各个生态缸中的状况,增加感性认识问题7是让学生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这是本节的教学目标之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繁多且关系复杂,无法逐个研究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引入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念,将营养功能相同的生物类群看成一个整体结构,研究其中的物质与能量变化、信息传递,使研究问题得到简化这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其他宏观研究中也常常要应用这种方法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大多数学生在讨论了问题1~5后,应当能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本节“问题探讨”中的素材,让学生演练,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有一定认识  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能量在其中流动,物质在其中循环,信息在其中传递,多种多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之间构建起了动态平衡的关系  一、环境、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关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物的环境因子是指生物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生存的全部因素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和分布的因素,如光、温度、水分、空气等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因素则只属于环境因子,因为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温度、光照、气压等生态因子间接地体现出来的,它们本身对生物没有直接影响  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表明,每一种生物对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的范围被称为能耐受范围(这个范围又称为生态幅),而能耐受范围中又存在着一个最适范围(又称最适区),耐受范围的两端(即除去最适范围后所剩的部分)为生理受抑区,若再往外延伸超出能耐受范围后,则为不能耐受区  生态系统的空间大小各异,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块农田、一座山林、一条河流等,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各自的特定环境中,它们既利用环境资源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使种群得到延续,同时,它们自身也是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  通过列举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启发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具有许多共同点。

      重点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阐释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体现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是教学的难点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包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关于“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教学,教师要向学生说明: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群落中生物间的“营养联系”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线”,其主要形式就是“食物联系”接着以教材中的图示为例,分析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是通过以食物联系连接的营养结构实现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与食物网  (1)食物链  食物链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联系排列的链状顺序食物链上的每一环节,称为营养阶层(营养级)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的食物链  ①牧食食物链或捕食食物链:是以活的绿色植物为基础,从食草动物开始的食物链,例如,小麦→蚜虫→瓢虫→食虫鸟  ②碎屑食物链或分解食物链:是以死亡的动植物残体为基础,从真菌、细菌和某些土壤动物开始的食物链,例如,死亡的动植物残体→跳虫、螨类→食虫昆虫、蜘蛛→食虫鸟、小型哺乳动物。

        ③寄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基础,从某些专门营寄生生活的动植物开始的食物链,例如,鸟类→跳蚤→鼠疫细菌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仅在进化历史上有改变,在短时间内也有改变动物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里,食物的改变(如蛙)就会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动物食性的季节性变化也会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因此,食物链往往具有暂时的性质,只有在生物群落组成中成为核心的、数量上占优势的种类,食物链才是比较稳定的  一般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从前一环节到后一环节,能量大约要损失90%左右(能量转化效率大约是10%)因此,越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生物量越小,能量也就越少处于顶位的肉食动物最少,以致于不可能再有别的动物以它们为食,因为从它们身上所获得的能量不足以弥补为搜捕它们所消耗的能量一般说来,能量从太阳开始沿着食物链传递几次以后就所剩无几了,所以食物链一般都很短,通常只由4~5个环节构成,很少有超过6个环节的  (2)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不可能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而往往同时属于数条食物链实际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单条、孤立地出现(除非食性是专一的),它们往往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即食物网。

      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是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五、教后感:  一般地说,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一种生物的消失不致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食物网简单的系统,尤其是在生态系统功能上起关键作用的种,一旦消失或遭受严重破坏,就可能引起这个系统的剧烈变动教育学生要有环保意识,自觉保持环境七年级生态环境教案2(2098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了解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调查,同学们知道了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都是振聋发聩的警钟环境的恶化已经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并由此引出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出示图片)水因为污染严重而无法作为饮用水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席卷着半个中国……环境的恶化让我们忧心忡忡,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这个结局的肇端是人类对地球的肆意破坏。

        这节课,我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对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乡镇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地区的各项生态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并拟定一个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生看图片,认真思考通过观察图片,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强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愿望和意识  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P112的“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和P114的“退耕还林还草”两部分内容  问题设疑:  1.我国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2.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书上和电视里的信息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4.如何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阅读教材,并小组讨论相关问题并回答  1.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尘暴  2.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坡种粮  3.实地调查得来的  4.退耕还林还草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如果我们想调查本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应该怎么做,基本步骤有哪些?大家按小组进行讨论,制定各自的调查方案  ①课前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亲自获得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第一手材料  ②课上交流,制定计划。

        我们本地又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呢?你们认为哪些环境问题是最主要的?其现状如何?你们将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调查?这些都是我在上节课就已经布置大家讨论的,那么,等一下我们将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在之前,我先作一些简要的指导  对校园周围环境进行局部调查,写成校园环境保护条例  ③到环保部门或环保,了解当地的空气状况、水源状况、城市垃圾的处理状况、植被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状态等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并制定自己小组的计划  1.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  2.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3.关于这个问题我市的现状怎样?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  4.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以小组展开讨论,并确定所要调查的重点项目,并确定调查方案,同时作好必要的分工  鼓励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课下分组实施,并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受到环保教育,使环保意将查找的资料,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分享,互相交流,形成从现在做起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一、目的要求  二、材料用具  三、方法步骤  1.分组  2.选择问题  3.写出保护计划  4.汇报计划  四、注意事项七年级生态环境教案3(2089字)  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5.了解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难点:  概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展示风光秀美的风景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到生物圈的美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快乐与幸福  提问:1.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可是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吗?  2.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方面的?(有利、有害两方面的)  教师:适时介绍三北防护林等,提出应特别关注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情况,引入本课——今天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