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一C上课讲义.ppt

262页
  • 卖家[上传人]:yulij****0329
  • 文档编号:138429212
  • 上传时间:2020-07-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76MB
  • / 26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飞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一,本专题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问题思考:,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3、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4、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历程? 5、怎样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为什么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做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李大钊,瞿秋白:“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 “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 陈独秀: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有实际研究精神和实际活动精神的大学派 。

      蔡和森:“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当应用到各国去,应用到实际中去才行的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的武器,即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精神来定出适合客观情形的策略和组织才行 “党的革命理论是要经过长期间的各种争斗才能形成的 1926年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围绕着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问题,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论断毛泽东在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论新阶段报告中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在1945年党的七大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1945年在延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国情的特殊性,,,,,,,,,,因为,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广泛存在,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的特殊国情,中国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极为不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欧洲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比,有着更大的特殊性就是在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要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从本义来讲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科学思想体系,它对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斗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恩格斯一再申明:“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33页),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恩格斯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恩格斯,列宁说:“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邓小平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不是在书本上,而是在各个国家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一经成为一个国家无产阶级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社会问题;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如果深刻理解并成功实践着马克思主义,那就一定会给马克思主义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次成功和两次失败: 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失败,遵义会议会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其科学内涵:,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总结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制定出合乎中国实际需要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进行合乎中国现实实际需要的理论性创造,并指导中国的实践、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且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毛泽东曾经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提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我们要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承继遗产,转过来就变为方法,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着重要的帮助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58页),,,,,,,,,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这种民族风格和历史经验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与振奋民族精神的力量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这些民族风格和历史经验加以认真的概括和提炼,使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发展之中,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带有独创性经验,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把丰富的实际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对于中国本土文化来讲,马克思主义最初也是一种外来文化历史经验证明,外来文化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它必须和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融入本土文化发展的潮流中,最终以本土文化的形式存在否则,外来文化不可能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的本土文化自身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在自己的发展史上,不断吸收着外来文化中那些用得着的东西,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身雄厚的文化去影响世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时就指出:“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07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一定的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的结果,就使马克思主义这种原本由欧洲人创立、主要是用欧洲文字表达、具体说到中国的事情并不多的思想,通过中国化而使其融入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之中,使之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使马克思主义从此扎根于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土壤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般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现实实际、历史实际、文化实际,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的有机融合,并且把中国的独创性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形成新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的历史进程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1、两大历史性飞跃,毛泽东领导全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地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领导全党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科学分析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又增添了新的财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还在继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还会在新的实践中取得新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是,它们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共同的精髓;它们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它们都坚持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必然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福建省泉州市2026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生物试卷非选择题评分说明.pptx 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函数的表示法+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无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大学之道》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大学之道》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函数相同的概念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函数的概念+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