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doc
62页我为学校制作警示牌一、活动背景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思考、探究、会小组合作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基本的观察、记录方法,有了一定的测量和统计技能,能借助书报、网络、采访、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并且设计与制作类的活动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类型本主题通过引导学生经历项目设计的基本程序:创设情景——明确设计制作任务——调查、收集信息——制订活动计划——构思设计方案——动手制作——进行检验评价学生在活动中中经历了分析、构思、选择、优化、综合、修正等一序列操作过程,掌握不同阶段的基本要求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上网、走访调查等方式,收集警示牌,了解警示语的相关知识,归纳警示语在语言、形式、作用等方面的共性特点,从而设计有创意的警示语 2.能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 3.在活动过程中,能分析自我、学校、班级存在的问题,从而设计实用性强的警示语;在比较讨论中,归纳出警示语的设计特点,在欣赏他人作品中,运用比较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地调查能够发现哪些地方需要设置警示牌 教学难点:设计警示牌并制作出来 四、前期活动: 1. 学生确定了为学校设计制作警示牌活动主题。
2. 学生制定了活动计划 3. 学生收集了相关警示警示牌 4.学生实地调查确定警示牌安装地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样东西,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张“禁止吸烟”的警示牌 生:警示牌 师:这是一张“禁止吸烟”的警示牌,警示人们在这里不能吸烟警示牌的种类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别看这小小的警示牌,作用还不小呢!他有警示、提醒、指引的作用,能够告诉人们危险的人存在,避免伤害,还能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很多地方和设施上都设置有不同的警示牌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就是“我为学校制作警示牌”引入主题) (二)活动1警示牌展示 为了更好的认识警示牌,我们分成小组去搜集警示牌,你们收集到了吗?下面请个小组上讲台来展示你们收集到的警示牌图片同学们在观看的时候思考,1.警示牌是设置在什么地方的?2.概括出警示牌有什么特点? (六个小组分别展示收集到的警示牌的图片) 请同学们回答思考问题概括出答案 警示牌一般设置在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或者 警示牌包括警示语和图标两部分 警示语特点:用词精炼 语言生动 有针对性 幽默风趣 形式多样 图标特点:颜色醒目 图标明了 与标语搭配恰当 (三)活动2调查学校需要设置警示牌的地点 我们学校已经有很多警示牌了,但有些地方还缺少,各小组要调查一下,那些地方还需要设置警示牌。
每个小组通过调查已经找到了需要设置警示牌的地方,下面我们来看他们的调查时录制的视频 播放调查视频(教师板书设置警示牌的地点) 小组1——篮球架 小组2——玻璃门 小组3——花坛 小组4——配电箱 小组5——消火栓 小组6——水池 (四)活动3设计并制作警示牌 教师:下面就请大家亲手设计一个校园安全标志牌 分小组进行设计,要根据摆放的地点、提醒目的的不同,先制定设计方案(各小组方案展示,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再根据方案设计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校园安全标志牌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 (五)活动4展示作品 1.各小组展示设计的校园安全标志牌 2.向班级同学介绍所设计标志牌的意义及作用,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 3.教师进行最后总结,学生谈活动感受 (六)安装警示牌 各小组自己动手将警示牌安装好地震防护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在模拟逃生活动中,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及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 2.通过搜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地震灾害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的自救自护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整合、情景体验、问题讨论,模拟演练等各种活动的训练,加强学生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以及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地震灾害的有关常识 难点:初步掌握地震的自救自护方法与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准备: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1.展示人们幸福生活的和谐画面,感知生活的幸福与安宁 2.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设计意图】与前面的和谐生活画面产生对比,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图片,以低沉伤痛的语调讲述: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让我们永远伤痛的日子,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当满目苍痍从眼前漂过,我们的心不由得缩紧了 3.这次地震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吧!(魔术笔勾画学生死亡及失踪人数) 这些如花的生命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在这无情的地震中凋零了面对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二、引导学生质疑,生成活动主题 1.引导学生联系汶川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心中有疑问吗?引导学生质疑如: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有哪些前兆?地震时我们如何自救?) 三、引导学生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解决问题 1.生成活动主题后,引导学生运用手中搜集的资料来解决提出的问题 2.是啊,地震时我们如何自救,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自己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解决?(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的成果 1.分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2.教师总结:了解了地震的前兆并在地震来临时,选择合适的避险方式,掌握一些自我救护的方法,就能把地震危害降到最低 五、老师分享地震自救“四大法宝”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地震自救的四大法宝,猜猜是哪四大法宝?遮挡板逐一出示,说一条,板书一条,再让学生模拟示范如何避险) 六、请出邀请的嘉宾(甘肃省厚天救援队队员) 1.对同学们刚才躲避撤离的过程进行评价,对不太正确的地方加以纠正 2.在厚天救援队队员的现场指导下,再次进行演练模拟演练 七、生成新的问题 地震时如若不幸被压在废墟中怎样办?(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八、拓展延伸:今天在课堂上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地震防护的知识,请同学们把自己获得的知识做成地震防护宣传卡片,送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收益。
九、学生分享宣传卡 十、教师小结 板书: 地震防护 沉着冷静 先躲后撤 地震防护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在模拟逃生活动中,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及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 2.通过搜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地震灾害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的自救自护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整合、情景体验、问题讨论,模拟演练等各种活动的训练,加强学生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以及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地震灾害的有关常识 难点:初步掌握地震的自救自护方法与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准备: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1.展示人们幸福生活的和谐画面,感知生活的幸福与安宁 2.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设计意图】与前面的和谐生活画面产生对比,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图片,以低沉伤痛的语调讲述: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让我们永远伤痛的日子,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当满目苍痍从眼前漂过,我们的心不由得缩紧了 3.这次地震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吧!(魔术笔勾画学生死亡及失踪人数) 这些如花的生命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在这无情的地震中凋零了面对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二、引导学生质疑,生成活动主题 1.引导学生联系汶川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交流自己的感受2.心中有疑问吗?引导学生质疑如: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有哪些前兆?地震时我们如何自救?) 三、引导学生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解决问题 1.生成活动主题后,引导学生运用手中搜集的资料来解决提出的问题 2.是啊,地震时我们如何自救,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自己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解决?(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的成果 1.分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2.教师总结:了解了地震的前兆并在地震来临时,选择合适的避险方式,掌握一些自我救护的方法,就能把地震危害降到最低 五、老师分享地震自救“四大法宝”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地震自救的四大法宝,猜猜是哪四大法宝?遮挡板逐一出示,说一条,板书一条,再让学生模拟示范如何避险) 六、请出邀请的嘉宾(甘肃省厚天救援队队员) 1.对同学们刚才躲避撤离的过程进行评价,对不太正确的地方加以纠正。
2.在厚天救援队队员的现场指导下,再次进行演练模拟演练 七、生成新的问题 地震时如若不幸被压在废墟中怎样办?(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八、拓展延伸:今天在课堂上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地震防护的知识,请同学们把自己获得的知识做成地震防护宣传卡片,送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收益 九、学生分享宣传卡 十、教师小结 板书: 地震防护 沉着冷静 先躲后撤 《我为学校制作警示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1、通过上网、去现场考察等方式,收集校园警示语,了解警示语在语言、形式、作用等方面的共性特点,从而设计有创意的警示语2、能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3、在活动过程中,能分析自我、学校、班级存在的问题,在比较讨论中,归纳出设计特点二、 教材地位两年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五年级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思考、探究,会与小组合作交流与讨论,初步学会了基本的观察、记录方法,有了一定的测量和统计技能,能借助书报、网络、采访、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的资料,已经初步具有了简单的动手制作能力但是要让学生依据规范的程序和方法设计制作出理想的作品,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本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了解设计与制作活动的基本过程,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三、 设计意图“我为学校制作警示牌”是一项很有代表性的设计与制作活动,活动内容依据项目设计的基本程序逐步展开,即: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明确设计制作任务;调查、收集信息;制定活动计划;构思设计方案;动手制作;进行检验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分析、构思、选择、优化、综合、修正等一系列操作过程,掌握不同阶段的基本要求,获得技术程序、方法要领、选择材料、掌握工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行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四、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展示校园里的几张警示牌图片,提问:警示牌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警示牌用于警示人们,引起注意,防止意外3、提问:你们觉得学校哪些地方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