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工时之秒表法---c版.ppt
36页標准工時的制訂,引 言,工時的表現形式,1. SOP 2. Flowchart 3.投資規划書中稼動率的試算 4.人力需求試算,,SOP中的工時,,FLOWCHART中的工時,,,投資規划書中稼動率的試算,,人力設備需求試算,標准工時的意義,生産線排布及生產線平衡改善的依據. 計划和產能預算. 人力需求試算. 衡量生產效率,衡量机器的使用效率.,課程大綱,標准工時概念 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 MOD法簡介及應用,標准工時(Standard Time),是指一個普通熟練的工人在正常操作條件下工作,以正常速度,按照規定的方法和質量要求,完成一個符合質量標准的產品的所需時間.,普通熟練:指中上水平操作者,了解流程,懂得机器操作或 工具的使用,做某項工作達到2000次以上. 正常速度:在30秒内將一付撲克牌(52張)分成四堆. 規定方法:操作標准,即SOP的內容. 質量標准:能長期保証產品的功能及外觀要求的基准.,標准工時概念,标准工時(Standard Time),,,,秒表法,1.秒表法是使用秒錶(也稱碼錶),對人工操作的動作單元或是機器的運行時間進行測量,將幾次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得出其平均值,即為該動作單元或運行時間的工時,時間測量的注意事項1,挑選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工人 證實操作是遵循操作標準的(SOP) 如果研究是還沒有被確定的方法,預先通知工人及其主管和線長,向他們進行解釋後才測量時間。
如果研究的是一種新方法,允許操作者按他的習慣方法過行操作作業前,時間測量的注意事項2,The Don't,不要站在防礙被觀測對象的位置 別分散被觀測對象的注意力 別直接站於被觀測對象前面 別靠近被觀測對象 別償試從隱藏的地點取時間 別將秒表放在口袋里 不坐,不靠.,時間測量的注意事項3,The Do 應站著取時間 應站在你可以觀察到操作者進行操作的地方 一個總的原則是:與員工最好保持2米的距離,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1﹑秒表法的工具,1.1 秒表(停表等) 1.2 觀測板 1.3 時間研究記錄表格 1.4 其他(鉛筆﹑計算器等),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2﹑時間研究的步驟,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2.1 收集資料,2.1.1 能迅速識別研究內容的資料 日期﹑研究著﹑操作著﹑作業熟練度等 2.1.2 能正確識別研究產品的資料 名稱﹑零部件﹑品質要求等 2.1.3 能正確識別工序﹑作業方法及設備等資料 地點﹑作業方法﹑設備型號﹑工治具等 2.1.4 其他資料 溫濕度﹑照明等,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2.2 划分操作單元,原則 2.2.1 明顯的起點和終點 2.2.2 越短越好(能精確測記,但最好不要2.5秒). 2.2.3 人工操作與機器作業分開 2.2.4 盡量是基本動作(鎖螺絲﹑裝鉚釘等),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2.3 測時方法,歸零法 周程測時法 累積計時法 連續測時法,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周程測時法,单元甚小且周程甚短的操作,可用此法,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
假设某工序有a、b、c、d、e 5个操作单元,每次只记录4个单元的时间值: A=a+b+c+d=28s﹐B=b+c+d+e=30s,C=a+c+d+e=29s﹐D=a+b+d+e=23s,E=a+b+c+e=23s,2.3 測時方法,设 X=(a+b+c+d+e) 则 4X=4(a+b+c+d+e)=133s X=33.25s a=X-B=33.25-30=3.25s b=X-C=33.25-29=4.25s c=X-D=33.25-23=10.25s d=X-E=33.25-23=10.25s e=X-A=33.25-28=5.25s,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2.3 測時方法,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2.4 剔除異常值,,,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定义为:“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 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差法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剔除異常值計算方法,设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次,所得时间为: x1, x2,x3,xn 则平均值为:,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剔除異常值,正常值为x±3s内的数值,超过者即为异常值,,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剔除異常值,例: 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0次(其中漏记一 次,记为M),观测数据如下:,20,20,21,20,22,20,19,24,20,22,19,21,20,28,21,20,20,22,M,20,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剔除異常值,管制上限:21+(3×2)=27 管制下限:21-(3×2)=15 28的数值大于27,在上限之外,为异 常值,应剔除。
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2.5 決定觀測次數,计算观测次数的公式如下(误差为5% ,可靠度为95%):,xi---每一次秒表读数 n-试行先观测的次数,,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決定觀測次數,例:,某一单元试行观测10次,结果如下:7,5,6,8,7,6,7,6,6,7﹐平均误差5%,可靠度95%,问需观测多少次?,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已测了10次,需再测15次,決定觀測次數,代入公式得:,評比係數的確定,評比係數的確定,1.平準化法:將熟練,努力,工作環境和一致性四者作為衡量工作的主要評比因素,每個評比因素再分為超佳﹑優﹑良﹑平均﹑可﹑欠佳六個高低程度的等級. 2.客觀評比 a).將操作速度與標準速度相比較,確定兩者正常的比率,作為第一個調整參數. b).利用“工作難度係數”作為第二調整係數再加以調整 3.合成評比 將每一次實測時間與預定時間相比較,得到該操作的比較係數,再取其平均係數,作為其評比係數一.熟練係數,評比係數的確定,二.努力係數,三.工作環境係數,四.一致性係數,例如對同一種操作如果每次觀測的時間值都相同,其一致性當然為理想,但往往受材料和工具等因素的影響.,舉例說明,例如某工人的操作經評定后,結果如下:,如秒表測時的平均值為10s,則正常時間=10*1.06=10.6s,寬放率的参考值,管理良好的单位一般将宽放时间推荐为总工作时间的15%。
工時制訂的流程舉例,標準工時的维护,標準工時對應特定的製程條件,當製程條件改變時,標準工時也跟著改變 對於標準工時,應該進行定期&不定期更新,使工時反映當前的作業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