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26页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 道,亦隐喻家国太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 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巅峰 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 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 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 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旗下,辛弃族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 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 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 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 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 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 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 2018 年 2 月 12 日光明网古典诗调与文化自信)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 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 文中引用 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 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 生命的人道关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 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 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 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 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 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倍。
D. 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 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阐释 【答案】 1. B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 相关的句子, 最后进行对比辨析, 判断正误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北宋哲学家 张载有言: 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太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 选项因果倒置, 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是因,“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是果 C 项,“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错误,从文章第二段来看,文章引用出塞的目的是 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 项,“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 生命的人道关怀”错误,文章第三段说“朱熹认为他们,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 关怀”,由此可知,“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中“层层深入” 错误,从文中来看,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而是并列关系,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第一 段最后说“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既也”是并列关系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 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 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题中,A 项,“共同开 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错误,文章第二段开头是说“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 王之涣、琴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巅峰之门”,文中是说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而不是“中国诗歌”;另外, “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错误,这一说法于文无据,且过于绝对, 文中体现的是诗歌方面的影响和成就,属于文学领域,而“盛世”涉及的不仅仅是文学故选 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 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 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 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 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 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 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古村落亦称传统村落,是指聚居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历史村 落我国古村落数量众多、丰富多彩、价值独特它不仅拥有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丰 富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遗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基、精粹和各个民族的“DNA博物馆”,也是我国不可再 生的文化资源和富有利用价值的旅游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摘自周乾松保护古村落的价值意义) 材料二: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赵建军认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应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原生态、 古村落、 高科技相融合的村落绿色发展新业态政府应统筹考虑、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其在传统村落的普查与保护 名录认定、保护政策与法律的制定、保护监管与奖惩问责、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引导、激励和调 节作用复苏传统村落的岁时节令、草根信仰、手工技艺、音乐舞蹈等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不断优化传 统村落的文化生态,重建村落民众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传统村落保护的持久内生动力 (摘自王珊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材料三: 为防止城镇化造成的自然村消失,山东凝聚各方力量,用不同方式唤醒沉睡的乡村记忆。
从去年开始, 齐鲁网策划齐鲁古村落保护项目,通过微纪录片、深度文字解析等手段,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基因和丰富内 涵故乡不仅仅是一间房、一个村庄,还有更丰富的内容等待我们去挖掘比如枣庄的柳琴戏、菏泽的两 夹弦等非遗戏曲,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下,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成 为传递乡愁的最美声音 (摘编自齐鲁图) 材料四: 站在高处远眺,山水环绕的良户村形似凤凰,散落的民居,或依山麓,或临水边,或藏林间,与周围 的自然生态浑然天成,原汁原味地呈现古朴的原始风貌,构成天人合一的意境在良户古村落保护开发 规划图前,杨建新说:“对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要保留原址、原状、原物,原真性再现出古代生活的图 景,让古风古韵原汁原味地流淌如今的良户村,寓意美好的木雕、砖雕、石雕随处可见,仍然安存于 几百年来所在的位置上照壁、墙体、屋脊上的砖雕,牌坊、石栏杆、碑刻上的石雕,梁架、花板和室内 的家具上的木雕,取材自然,风情古韵依然鲜活 (摘编自光明网活态保护:让古村落充满生机) 材料五: 浙江目前有传统村落176 个,以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该村是我国首批传统村落,是国家文物局保护与 利用综合试点推进的6 个村落之一。
浙江省以“传统村落保护试验田”为目标,为整个浙江传统村落保护 和利用摸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 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相关的旅游事业 (摘编自张永恒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 4. 下列关于古村落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村落是指聚居年代久远的历史村落,它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 B. 我国有着数量众多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既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遗产,也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 C. 数量众多、 丰富多彩、 价值独特的古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基、精粹, 是各个民族的“ DNA 博物馆” D. 我国的古村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其中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指出了我国古村落的特点和价值,材料二则从专家的角度讲解了保护古村落的原因和措施 B. 针对城镇化造成的自然村消失,山东凝聚各方力量,用不同方式唤醒沉睡的乡村记忆,比如齐鲁网就策 划了齐鲁古村落保护项目 C. 良户村民居散落各处,与周围的自然生态浑然天成,原汁原味地呈现古朴的原始风貌,这与保护开发规 划是分不开的。
D. 浙江省在古村落保护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主要经验就是加大经济投入,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形成 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 6.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古村落?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4. D 5. C 6.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政府)做好统筹规划;注重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内涵;尽量保持原貌; 适度开发,与保护形成互补;因地制宜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古村落相关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