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统编版语文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庖丁解牛》知识梳理+文章解读.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87781029
  • 上传时间:2022-05-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8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庖丁解牛》知识梳理+文章解读知识梳理巩固一、诵读全文,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段)庖丁为K)文惠君解②((第1段)庖丁为K)文惠君解②()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③(),膝之所畸④(),害然向⑤()然,奏刀⑥(,酷然,莫不中音⑦()合于《桑林》之舞,乃⑧()中《经首》之会⑨()答案①为:替,给②解:剖开,分割③履:①为:替,给②解:剖开,分割③履:踩 ④跨: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⑤向:同“响”向:同“响”⑥奏刀:进刀⑦中音:合乎音律 ⑧乃:又 ⑨会:节奏(第2段)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答案盖:同“盍”盖:同“盍”,何、怎么(第3段)(第3段)庖丁释文)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巴)也进③()乎技④()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文)而不以目视官知⑥(官知⑥()止而神欲⑦()行依乎天理⑧()批⑨()大郤⑩()导⑪()大嶷⑫()因⑬()其固然技⑭()经⑥()肯⑯()紫⑰()之未尝而况大靴⑱()乎良庖岁更⑲()刀割也族庖⑳()月更刀折气)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假设新发22)于硼23()彼节者有间24()而刀刃者无厚然已解如土委R)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 ()刀而藏25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I)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假设新发于硼虽然每至于族利)吾见其难为怵然28 ()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30 ()之。

      答案⑤遇:接⑤遇:接⑨批:击①释:放下②道:天道,自然的规律③进:超过④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触 ⑥官知:感觉器官的作用 ⑦神欲:精神活动 ⑧天理:牛体的自然结构 ⑩郤:同“隙”,空隙 ⑪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 ⑫森:空隙 ⑬因:顺着 ⑭技: 同“枝”,支脉 ⑮经:经脉 ⑯肯:附在骨上的肉 ⑰繁:筋骨结合处 ©a:大骨 ⑲更:更换 ⑳族庖:一般的厨师族,众 (21)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22)发: 出 (23)硼:磨刀石 (24)间:空隙 (25)无厚:没有厚度这里形容刀口薄 (26) 恢恢乎:宽绰的样子(27)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28)怵然:戒惧的样子(29) 视:眼睛,目光 (30)微:轻 (31)委:散落,卸落 (32)踌躇满志:悠然自得, 心满意足 (33)善:这里指揩拭(第4段)文惠君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二、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善然向然同“响”,发出响声技盖至此乎同“盍”,何、怎么善刀而藏之同“缮”,揩拭2古今异义词例句古义今义①依乎天理牛体的自然结构伦理道德或天然的道理②因其固然本来的结构表示成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成认 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③虽然,每至于族虽然这样表转折的连词④吾见其难为很难做使人为难⑤视为止,行为迟动作因此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3一词多义词语例句意义或用法⑴解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剖开,分割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动词,解释,解答4③可以解燕国之患(《荆轲刺秦王》)动词,消除,免除④解鞍少驻初程(姜夔《扬州慢》)动词,解开⑤二月冰解(《齐民要术》)动词,分解,融化⑥押解动词,押送财物或罪犯⑦通俗易解动词,理解,明白⑵族①族庖月更刀形容词,众②每至于族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动词,灭族④聚族而谋之Fl(《五石之瓠》)名词,家族,指同姓的亲属⑤士大夫之族(《师说》)名词,类⑶乃①乃中《经首》之会连词,又②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齐桓晋文之事》)代词,这样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齐桓晋文之事》)动词,是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代词,你的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副词,竟然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副词,才⑦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屈原列传》)连词,于是,就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②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月③而刀刃者无厚形容词作名词,厚度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标志词:……也②良庖岁更刀,割也判断句标志词:……也③而刀刃假设新发于硼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④技经肯繁之未尝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⑤是以十九年而刀刃假设新发于硼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是(宾语)、以(介词)6出自《庖丁解牛》的成语成语释义①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②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③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到达十分纯熟的地步④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在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 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⑤切中肯繁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 的好方法⑥批郤导薪从骨头接合处劈开,无骨处那么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 手,顺利解决问题⑦新硼初试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⑧官止神行不必凭借感官,而凭借精神思维指对某种事物有透彻了解, 或技艺纯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⑨善刀而藏将刀擦净,收臧起来比喻适口J血止,自敛其才7文化常识(1)《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是一那么为说明养生之道而写的寓言,作者是庄子,名,时期 国人他是 学派的主要人物,继承并推进了老子的思想,后人将他们合称为“”2)《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 体散文著作,该书由庄周及其门徒、后学共同编著完成,现存33篇,分、、三个局部,是道家思想的 集大成著作用艺术形象来说明哲学道理,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庄子》一书以丰富的想 象、生动的语言、奇巧的结构,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书中处处表现出作者对现实 社会的强烈不满,充满了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挖苦。

      ⑴养生主周战国宋道家老庄(2)对话内篇外篇杂篇三、典句翻译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答案: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探究)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了得分点:释、对、进,句意通顺)2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答案: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 精神在活动得分点:遇、官知、神欲,句意通顺)3技经肯繁之未尝,而况大聊:乎!・答案: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何况是大骨头呢?(得分点:宾 语前置、技经肯繁、句意通顺)4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答案:好的厨子每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去割肉;一般的厨子,每月换一把刀,他 们是用刀去砍骨头得分点:岁、族庖、月,判断句式,句意通顺)5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假设新发于硼• 答案:现在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有几千头了,而刀刃还像是刚从 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得分点:解、发、硼,句意通顺)6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答案: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动刀十分轻微。

      得分点:四个“为”,怵然为戒、视, 句意通顺)7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答案:我提刀站立,因为这一成功而环顾四周,因为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揩拭好刀然后收藏起来得分点:两个“为”,四顾、踌躇满志、善,句意通顺)文章解读理解《庖丁解牛》的六“解”艺术1解之“韵”(音乐)作者描摹庖丁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用两个拟声词:“害然”、“II然”;合于 “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了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凸显其到达至高境 界时,动作极其自如,解牛时发出轻快的皮骨相离的害舍响声当庖丁进刀的时候,听到 的是更为响亮的哗啦啦的声音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 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 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 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2解之“段”(阶段)庖丁讲了自己的解牛经历即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始时)”所 见无非牛者”;第二个阶段是(3年)“未尝见全牛”;第三个阶段是(方今)“以神遇 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从后文”是以十九年而刀刃假设新发于硼”,可看出“方 今”应该是19年后,足见庖丁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①始臣解牛一一所见无非牛也(目有全牛:不懂规律)②三年之后一一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认识规律懂得规律)③方今之时一一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游刃有余:运用规律)解之“法”(方法)作者描写了庖丁解牛场面时。

      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 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 “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新',这一系列的艺术化、 舞蹈化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而能到达“道”境的方法是“依乎天理,, 批大郤,导大嶷,因其固然,技经肯繁之未尝,而况大辄乎! “因其固然”,“以无厚人 有间”庄子认为要想保全自己,寻找空隙,避开现实矛盾,这是消极的,不值得提倡 但我们从中看到了庖丁解牛技艺高超4解之“具”(工具)“道”境的外在表现是“刀十九年矣”,“而刀刃假设新发于硼";“道”境的内在本 质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 十九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硼”,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 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那么是“以 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后人赞曰:“丁厨宰牛有绝技,刀 刀下去在缝隙胸有成牛拿手戏,行行都能得乐趣”5解之“得”(体会)庖丁谈到了达于“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每至于族”,他仍然会“怵然为戒,视 为止,行为迟”,保持着警戒和惊惧之心,动作也是轻微而缓慢的。

      即使成功解牛之后, 在满足的同时还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暗示做事要遵循规律,顺其自然”6解之“道”(规律)庄子所讲的养生的道理是什么呢?他在《养生主》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说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一一精神,提示 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 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 的困扰,从而到达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以无厚入有间”也是一种消极的人 生哲学不过,《庖丁解牛》这那么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已经远远超出了庄子当初的命意: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 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 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