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产业经济学的.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凯和****啦
  • 文档编号:270568988
  • 上传时间:2022-03-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50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产业经济学的 范文一:产业布局调整及布局研究 一、山东省产业布局的现状和问题 (一)山东省产业布局进展现状 1、产业布局整体呈逐步升级态势 建国以来,山东省产业布局蜕变大致体验了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为第一产业占十足优势的一二三阶段,19701989年的20年间为二一三阶段,1990年开头进入二三一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产业布局在调整中逐步好转三次产业布局的比值由1978年的33.2:52.9:13.8蜕变为2022年的9.2:54.2:36.6,2022年这一比值为8.8∶52.9∶38.3图1显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趋势从整体态势来看,第一产业产值占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其次、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那么不断提高从1978年至2022年,这几十年间第一产业对GDP的付出率不断下降,下降幅度已近72个百分点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一产业对GDP的付出率下降的速度有所减慢,这与产业布局的演进规律是相吻合的,即农业的产值比率会在某一程度趋于稳定。

      其次产业在1978-2022年间占GDP的比值呈曲折上升趋势,由1978年的52.9%上升至2022年的54.3%第三产业所占比率呈稳步上升态势,且所占比重提高幅度特别明显,从1978年的13.8%上升至2022年的36.6%从三次产业的就业布局来看,如图2所示,1980年山东省的劳动力就业中,三次产业的比例为78.9:12.3:8.9,到2022年这一比例已变成35.5:32.6:31.9,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量中的比重显著下滑,其次、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部门总体而言,无论从产出布局,还是从劳动力就业布局的变动来看,山东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其次、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日益提高,呈现工业化加速进展的特征,符合产业布局进展规律,并且山东省产业布局的蜕变趋势与全国三次产业蜕变趋势根本一致 2、各产业内部实力日益巩固 从第一产业内部来看,第一产业已经变更了以往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格局从产值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内部农业所占比重大幅下滑,从1978年的82.9%下降到2022年的55.2%;牧业和渔业所占比重增速明显,从1978年的15.3%上升至2022年的39.4%;林业所占比重始终较低且变化不大,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向在2%以内。

      从实物产量来看,2022年粮食、棉花、油料等产量分别为4335.7万吨、72.4万吨和342.2万吨,和其他省份相比居于全国前列从其次产业进展来看,山东省的工业优势凸显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实力明显巩固,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一些先进制造业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支柱产业如化学工业以及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如金属冶炼、金属制品业等,由于关联效应突出,进展动力强劲,十一五以来的进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工业进展速度,在山东省的工业化进程中具有强大带动作用从轻重工业关系来看,山东省整体以重工业为主,霍夫曼系数(即轻重工业之比)由1978年的0.95下降至2022年的0.48,重工业进展较快,符合霍夫曼定律从第三产业进展来看,山东省第三产业总体趋势良好近些年第三产业总产值保持着11%以上的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从2022年的718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4343亿元,对经济增长的付出率达成35.8%其中批发零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比重最大的部门,最近几年保持着近20%的增长速度,其增加值从2022年的1612亿元达成2022年的4257亿元。

      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也有了较快增长金融业进展势头强劲,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达1361亿元,比2022年增长了27.4%房地产业从2022年的78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622亿元,增长幅度较为明显 3、产业布局整体科学合理 山东省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通过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及鲁南经济带,实现产业布局合理、区域协调进展的局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以全省15.95万平方公里海疆和沿海7市51个县(市、区)所属的6.4万平方公里陆域为主体规划区,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按照国家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展规划》,以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进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目标,用心组织实施国家海洋经济进展试点发挥全省优质资源富集地带的优势,把胶东半岛打造成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包括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莱州市,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展规划》,按照高效、生态、创新的原那么,以资源高效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和生态养护体系,创办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增长区域。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市,行政区划面积5.2万平方公里,以济南为核心,形成一核两轴三环增长格局通过加快省会创办进展,带动了周边地区一体化进展,培育和发挥了教导科研、金融服务、高新技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综合优势鲁南经济带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面积5.05万平方公里通过以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为龙头,充分发挥港口资源、自然资源、区位等优势,创办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把鲁南定位于全国重要的能源和精细化工、优质建材、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并力图把鲁南经济带建成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 4、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以来,山东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立足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海洋开发等四新一海为重点,加快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特色产业集聚工程,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进展,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封装等产业链根本形成,成为带动产业快速增长的新生气力新医药和生物产业总量全国领先初步形成了门类对比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生产体系,总体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拥有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373家,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1.5%;新能源产业进展迅猛海洋开发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良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力急速巩固节能环保产业蓬勃进展节能环保企业已达26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年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山东省目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居全国首位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实现年均产值增长超过30%2022年区域创新才能居全国第六位 (二)山东省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产业布局低度化依旧存在 与沿海兴隆省份相比,目前山东省产业布局低度化问题相对明显,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较高,其次、三产业多是传统产业,行业布局性问题较为突出如表1所示,从其次产业内部布局来看,与广东省、江苏省等兴隆地区相比,山东省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端产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采矿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产业方面优势明显,但这些资源性、根基性工业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条低端,分布对比散乱,产业链长度不够,也未能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如表2)从第三产业内部布局来看,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进展相对落后目前山东省的第三产业依旧是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部门作为服务业增长的主要气力,而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进展明显落后于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等兴隆省份。

      2、区域产业布局差距较大 在总体产业层次提升的前提下,山东省内区域产业布局的布局性冲突也不容忽略山东省内地区间产业布局进展不均衡,东部与西部经济进展差距依旧较大从工业化水平来看,东部沿海和胶济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而西部地区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初期和中期水平传统上按照地理位置将山东省划分为东中西三片面东部包括济南、青岛、淄博、潍坊、东营、烟台、威海七市,中部包括日照、济宁、泰安、莱芜、德州、滨州六市,西部包括菏泽、临沂、聊城、枣庄四市图3显示了东、中、西三片面2022年的三次产业布局比重处境从东部七市来看,位于山东半岛和胶济沿线的东部各地市二、三产业比重多在90%以上其次产业占比上升速度较快,更加是胶东半岛制造业和加工业的进展,形成了以交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且第三产业比重比中西部地区要高从中部六市来看,整体产业布局层次低于东部地区中部六市其次产业比重较高,但大多以采掘、原材料加工等重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明显大于轻工业,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大,环境污染治理任务重而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规模较小从西部四市来看,该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产业布局层次低。

      虽然该地区其次、三产业比重都有所上升,大片面地市工业总产值都超过农业,但2022年该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高达13%左右工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轻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并且以农产品为原料所占比重照旧很高 3、产业进展过度凭借工业 山东省产业进展过度凭借工业,由此导致的城乡二元布局问题可能会成为未来产业布局调整的障碍,这可以从对比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布局偏离度两个指标得到反映对比劳动生产率是指某种产业国民收入相比较重与该产业劳动力相比较重之比对比劳动生产率越高,说明本部门的产值与劳动力比值越大第一产业和其次、三产业的对比劳动率的差距越大,经济的二元性越显著图4显示了历年山东省三次产业对比劳动生产率的情形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第一产业和其次、三产业之间对比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特别显著2022年山东省第一产业的对比劳动生产率为0.26,其次、三产业对比劳动生产率为1.66和1.15第一产业对比劳动生产率过低,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城乡二元布局问题突出,进而使得山东省产业布局面临巨大的调整困难和产业升级压力布局偏离度用于考察各产业劳动力就业布局与产值布局对称性偏离度为0意味着产值与就业在布局上高度一致,大于0意味着产业就业吸纳才能偏弱,小于0表示该产业存在隐性失业。

      图5显示,山东省第一产业偏离度长期处于0以下,并呈加深趋势,农业人口过多可能会成为经济进展的制约其次产业偏离度长期大于0,就业吸纳才能偏低第三产业虽然就业与产值布局相近,但由于第三产业在山东省经济中所占比重过低,并未能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促进增收的作用 二、产业布局调整的内在动力与资源支撑 (一)内在动力 1、宏观经济平稳较快进展 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来看,我国照旧处于重要的进展机遇期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国家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进展供给了有力保证,同时经济布局和增长质量也稳步提升从我省的宏观经济环境来看,我省的进展动力照旧强劲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年均增长13.1%,2022年我省实现生产总值45429亿元,增长10.9%蓝黄两大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政策和山东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试点方案有效落实,为我省创造了更加广阔的进展空间坚实的实体经济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快速形成供给了稳固的根基 2、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逐步巩固 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省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在逐步巩固,呈现出良好的进展态势。

      首先,居民消费才能不断提升,消费布局加快升级近些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居民的消费才能也因此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