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6《老山界》教案[2].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50521133
  • 上传时间:2024-01-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5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6《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文章写作背景2、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方法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3、学会用不同的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4、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感受并传承长征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揣摩教学法、线索引导发、画面分析法、细节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1、介绍作者 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2、导语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放朗读录音,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学习 ㈠明确顺序安排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㈡了解事件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时间 地点人物所做的事情第一天 下午    傍晚    天黑    上半夜    半夜    第二天 黎明    下午    ㈢理清结构层次 1、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2、本文是不是这样安排的呢? 大致如此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一、 复习旧课 二、 继续学习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㈡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㈢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㈣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㈤首尾两段的作用 1、文章主要记叙翻山的艰难,首尾两段说了这个意思没有呢? 2、研读首段: ⑴首段交代了些什么? 高度(三十里高) 名称(土名叫老山界) ⑵交代高度起什么作用? 说明山难翻(暗示中心意思) ⑶文题为何用土名“老山界”?(联系与瑶民攀谈一段) 通俗亲切:暗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 3、研读尾段 抓住“第一座”、“小得很”细加体会 三、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揣摩生动描写 1、 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什么? 生动的描写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行动、语言、场面、景物 3、揣摩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贯穿全篇,只要求学生抓住几个典型细节加以领会。

      4、揣摩语言描写 细读文中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如“别掉队、做乌龟、顶着天、哈哈笑”等,表现了相互鼓励,豪迈乐观 5、揣摩场面描写 ⑴找出最典型的场面描写 “之”字奇观 ⑵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 着重于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场面的雄奇壮观 ⑶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烘托出红军英勇豪迈的英雄气魄 6、揣摩景物描写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 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 ⑵“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⑶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庄严、奇伟 寂静 ⑷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进一步要求学生谈谈自身感受) ⑸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 远、近、大、细; 比喻、拟人(山泉呜咽) ⑹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 三、小结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三2.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板书设计】老山界 陆定一 决定翻山 时 走路难 间 翻山经过 睡觉难 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顺 吃饭难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序 处境难 翻山以后【教学后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