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酸碱盐综合突破含解析.pdf
8页1 酸碱盐综合突破酸碱盐综合突破 一、酸碱性的测定一、酸碱性的测定指示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指示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 紫色 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酸性溶液的 pH 值7 碱性越强,pH 越大 中性溶液的 pH 值7 (如 NaCl 溶液、Na2SO4溶液的 pH7)注意:注意:(1)pH 试纸测出的 pH 值为 114 的整数2)pH 试纸不能润湿,否则测出的结果可能有误差若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下列溶液的 pH 值,则造成的误差情况如下:稀硫酸 pH偏高;氢氧化钠溶液 pH偏低;氯化钠溶液 pH无影响三、酸与碱的化学性质三、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1.1.金属酸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盐氢气:(置换反应)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 2.金属氧化物酸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复分解反应)盐水:(复分解反应)CuO2HClCuCl2H2O CuOH2SO4CuSO4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MgO2HClMgCl2H2O MgOH2SO4MgSO4H2O Al2O36HCl2AlCl33H2O OH3)SO(AlSOH3OAl23424232 3.3.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碱 盐水盐水;检验 CO2:Ca(OH)2CO2CaCO3H2O 吸收 CO2:2NaOHCO2Na2CO3H2O 吸收 SO2:2NaOHSO2Na2SO3H2O 吸收 SO3:2NaOHSO3Na2SO4H2O 注意注意:此类反应虽然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但并未相互交换成分,故2 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4.4.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定义: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注意注意: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并不一定就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以及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这一类反应并不属于中和反应实质:实质:H与 OH结合生成 H2O书写规律:书写规律:阴阳离子互换,化合价不变,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个数相等2KOHH2SO4K2SO42H2O OHNaClHClNaOH2 Ca(OH)22HNO3Ca(NO3)22H2O 特点:特点:均为放热反应,大部分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注意注意: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可以检验酸碱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同时,指示剂也可用来判断酸碱何时恰好完全反应四、四、盐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1.1.盐盐盐盐新盐新盐新盐新盐 AgNO3NaClAgClNaNO3 BaCl2Na2SO4BaSO4NaCl CaCl2Na2CO3CaCO3NaCl 条件:反应物两者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2.2.盐碱盐碱新盐新碱新盐新碱 Na2CO3Ca(OH)2 CaCO3 NaOH FeCl33NaOH Fe(OH)33NaCl 条件:反应物两者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CuSO42NaOHCu(OH)2 Na2SO4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3.盐酸盐酸新盐新酸新盐新酸(反应物中盐可不溶)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2HCl CaCO32HClCaCl2CO2H2O Na2CO32HCl2 NaClCO2 H2O 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说明:盐酸能与碳酸盐和 AgNO3反应,硫酸能与碳酸盐和可溶性钡盐反应,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一般用 BaCl2 或 Ba(NO3)24.4.金属盐金属盐新盐新金属(新盐新金属(置换反应)ZnCuSO4ZnSO4Cu 44FeSOCuCuSOFe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位于前面的金属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与氢的位置无关;盐必须是可溶性盐注意注意:(1)不要用 K、Ca、Na 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因为它们活动性太强,会直接与溶液中的水反应;(2)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的都是亚铁盐3 五、复分解反应五、复分解反应 1.1.定义: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2.字母表达式:字母表达式:ABCDADCB 3.3.发生条件:发生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有水生成或有沉淀产生注意注意:特殊情况:碳酸和氨水都是常温下不稳定易分解的物质,常常会分解成气体和水如:Na2CO32HCl2NaClCO2H2O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4.4.实质实质:是酸、碱、盐所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使粒子数目减少的过程5.5.类型:类型:(1)盐盐新盐新盐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酸新盐新酸 (4)酸碱盐水(5)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注意:注意: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六、物质溶解性六、物质溶解性(1)酸都溶2)溶碱有五个:钾、钠、铵、钙、钡KOH、NaOH、NH3H2O、Ca(OH)2、Ba(OH)23)钾、钠、铵、硝酸盐都可溶4)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可溶5)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可溶6)碳酸盐只溶钾、钠、铵K2CO3、Na2CO3、(NH4)2CO3,剩下都不溶7)另外:AgCl、BaSO4不仅不溶于水,而且不溶于稀硝酸例例题题 1 1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 pH1.5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NaCl BaCl2 Na2SO4 B.Na2CO3 NaCl Na2SO4 C.CuSO4 NaCl NaNO3 D.Na2SO4 HCl KCl 解析:解析:能共存意味着不能反应,除了要注意各组物质内部不能反应(排除了 A,BaCl2与 Na2SO4会反应生成沉淀),还要特别注意本题是在 pH 为 1.5 的环境中,说明溶液呈酸性,其中有大量的氢离子,故能与氢离子反应的都不能共存排除 B因为 Na2CO3会与酸反应)还有一个要求是溶液必须无色,在溶液中会显色的离子都要排除(排除 C,因为 CuSO4有颜色)答案:答案:D 例例题题 2 2 今有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银和盐酸四种溶液,将它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 解析解析:用连线的方法进行分析不会遗漏,两种物质能结合成难溶性物质的都能生成沉淀。
4 答案:答案:B 例例题题 3 3 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稀硫酸、氯化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和 ,一定没有_和 ,可能有 解析解析:开始没有沉淀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硫酸,因为后来生成了沉淀,说明一定有碳酸钠或氯化铜,但开始不生成沉淀说明一定还有会影响沉淀生成的盐酸既然有盐酸,说明碳酸钠不存在,因为这两种物质不能共存说明后来与氢氧化钡生成沉淀的是氯化铜无法证明氯化钠是否存在产生的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铜答案:答案:氯化铜 盐酸;碳酸钠 稀硫酸;氯化钠 【方法提炼】【方法提炼】物质的鉴别物质的鉴别 鉴别通常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温度变化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物质鉴别的技巧:察其颜色,观其状态,审其变化1.不同溶液不同溶液鉴别:实质是离子鉴别,试剂选择的一般顺序是首先考虑用酸(H2SO4、HCl),然后考虑用指示剂(石蕊),第三是可溶性钡盐(BaCl2),第四是硝酸银(AgNO3),最后考虑用其它盐(Na2CO3、CuSO4),具体鉴别时,根据被鉴别物质的特点选择。
2.两种物质两种物质相互鉴别就找性质差异3.三种物质三种物质之间鉴别,如果是酸、碱、盐就用紫色石蕊试液,如果三种物质中有酸就考虑用 Na2CO3,三种物质中有 Na2CO3就用酸,既无酸又无 Na2CO3就选择 CuSO4,主要还是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试剂,产生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例题例题 以下各组物质中,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A.FeCl3 NaOH HCl H2SO4 B.HCl KNO3 Na2CO3 Na2SO4 C.AgNO3 HCl NaCl HNO3 5 D.BaCl2 Na2SO4 Na2CO3 HCl 解析解析:本题难度中等A 中3FeCl为黄色,先被鉴别,用3FeCl可鉴别 NaOH,但无法鉴别HCl和42SOH;B 中仅有 HCl 与32CONa反应,无法一一鉴别;C 中3AgNO与 HCl 和NaCl 均可产生 AgCl 沉淀,无法鉴别 HCl 和 NaCl;D 中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能与其他三种溶液中的两种产生白色沉淀的是2BaCl,不能与其他三种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 HCl,再取少量 HCl 滴入另外两种待测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Na2CO3,无气泡产生的是 Na2SO4。
答案:答案:D【方法提炼】【方法提炼】物质的除杂物质的除杂 1.1.除杂的原则除杂的原则 加入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即试剂一般与杂质反应,不与所需物质反应,简记为“不能玉石俱焚”除杂过程中不能增加新的杂质,且尽可能不减少所需物质,可简记为“不增、不减”注意环保,即要求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不能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简记为“绿色环保”保持原状,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所需物质原有状态可简记为“不能改头换面”2.2.除杂的方法除杂的方法 根据溶解性;化学试剂法:将杂质变成气体或沉淀例题例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CuSO4溶液(H2SO4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B HNO3溶液(HCl 溶液)过量的 AgNO3溶液 过滤 C Cu(CuO)过量的稀盐酸 溶解、过滤 D CO2(CO)氧气 点燃 解析解析:A 选项中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 CuSO4溶液、H2SO4溶液都能发生反应,违反“不能玉石俱焚”原则;B 选项中 AgNO3溶液过量,增加了新杂质,违反“不增、不减”原则;D 选项中 CO2含量高,CO 为杂质只有少量,故 CO 无法点燃;只有 C 选项中稀盐酸只和 CuO 反应,生成的溶液和过量的稀盐酸可以通过过滤除去。
答案:答案:C (答题时间:(答题时间:3030 分钟)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Cl35.5 1.(原创)下列各组物质的反应,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是()A.Fe 和 CuSO4溶液 B.Zn 和稀 H2SO4 C.NaOH 溶液和稀盐酸 D.澄清石灰水和 CO2 2.(原创)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 pH,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牙膏(89)胡萝卜(67)橘子汁(34)食醋(23)6 A.橘子汁的酸性比食醋强 B.用湿润的 pH 试纸蘸取食醋测其 pH C.胡萝卜汁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3.(原创)下列实验室的做法正确的是()A.保存浓盐酸 B.保存固体氢氧化钠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4.化学肥料对农业的高产丰收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外观即可将其与其他化肥区别开来的是()A.硫酸钾 B.碳酸氢铵 C.磷矿粉 D.硝酸钾 5.为区别氢氧化钠和石灰水,在下列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氢氧化钠和石灰水,向同组的两支试管各滴加同种试剂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6.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的关系,不正确的是()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A.CaCO3Ca(OH)2 B.MgMgO C.Na2CO3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