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ppt

4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956633
  • 上传时间:2018-07-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17.83K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杜湘琳Diffuse Panbrochilitis定义l弥漫性泛细支气管(diffusepanbronchiolitis ,DPB)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 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受累部位主要 是呼吸性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是一种新 认识到的、特发的慢性进展的化脓性和阻塞 性气道疾病历史1963年其临床及X线的表现首先被日本 Takizawa教授所描述,1969年中山、本间最 先依据病理组织学的特点提出DPB的概念, 并将其区别于其它气道阻塞性疾病历史日本曾在80年代进行两次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 查,临床诊断648例,组织学确诊82例[4]东 亚地区的韩国及我国的台湾省也陆续有个案 报告 直至1981年我国对本病做了详细介绍病因感染 本病多有慢性副鼻窦炎病史(80%以上) 遗传 有一定的人种特异性及家族发病倾向,是 一种涉及多种因素的复合基因疾病,日本 DBP患者HLA-B54 多阳性( 63.2%) 免疫 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D4/CD8下 降, CD4,CD8 淋巴细胞总数增多流行病学l日本、韩国、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l多发于男子(男女之比为1.4:1),l发病年龄一般在20~50岁l与吸入刺激气体及吸烟无关l84.8%患者合并鼻窦炎l最初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为90%。

      病理l大体标本:表面弥漫细小灰白色结节切面见广泛细支气管为中心结节支气管扩张病理双肺弥漫性分布,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的 慢性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病理l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管壁全层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l其他肺组织区域可以完全正常l支气管腔及周围肺泡腔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l病程晚期,细支气管周可见间质纤维组织增 多临床表现l症状慢性咳嗽、咳痰(脓痰)、呼吸困难常伴发鼻窦炎与其他疾病伴发,如类风湿关节炎、肺癌、 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l体征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以两下肺为著,可有 发 绀和杵状指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或肺心病的体征 肺功能多为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一秒量,一 秒率降低,残气量、残气率增加 早期出现低氧血症,肺弥散功能和肺顺应性通 常在正常范围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稳定期多正常,急性加重期增高 DPB是一种慢性炎症因而γ-球蛋白增高,血沉增快、类 风湿因子阳性,但不特异 本病特征性检查是冷凝集试验(CHA)效价增高,多 在64倍以上,IgA升高,但与疾病的进展程度均无明 显关联,因为慢性副鼻窦炎也可呈同样的改变,它 可能只是反映某种体质的因素。

      末梢血CD4+/CD8+比 值升高表明免疫状态亢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比率 降低与末梢血相反,BALF中CD4+/CD8+降低 HLA-Bw54与健康人相比阳性率明显增高CT征象分析 树芽征 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是DPB的典型CT 表现一般分布广泛, 但不均匀, 常以某一段 、叶或两中下肺为主, 与该病形态学改变一致 粟粒结节影伴“树芽征”呈小叶中心性分布, 结节大小一般为2-5mm, 无融合趋势病变 范围广是本病的一大特点, 其他肺部感染性疾 病即使出现“树芽征”, 其范围也不如本病广 DPBCT征象分析 小支气管扩张 多为细支气管壁增厚, 无囊状支气管扩张此 特点区别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扩张, 可能 与DPB的细支气管全壁炎所致的细支气管壁 增厚有关1CT征象分析 l小斑片样磨玻璃影、斑片状和大片实变影、 小空洞, 均为感染性病变不同阶段的共同征象 , 无特异性其范围、形态、密度等与感染性 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有关但在DPB病例 中, 上述感染性病变多以弥漫性细粟粒样小结 节影为背景伴随出现 CT征象分析l空气潴留征小气道狭窄或阻塞可引起肺内含气量增多 ,气体潴留。

      CT征象分析l肺间质纤维化胸膜下网状影及蜂窝影CT征象分析鼻旁窦炎是DPB主要合并症, 最常累及上颌窦, 文献报 道有80.5%和84.7%的DPB患者伴有或既往 有鼻旁窦 诊 断1998日本厚生省第二次诊断标准必须项目: 1 持续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2 慢性副鼻窦炎或既往有副鼻窦炎病史 3 双肺弥漫分布的颗粒样结节状阴影,CT呈小叶中心 性颗粒样结节状阴影 参考项目 1 断续性湿罗音;2 1秒率降低(<70%)以及低氧 (PaO:<80mmHg); 3 冷凝集试验1:64以上l确诊: 符合必须项目① 、② 和③, 加上参考 项目中的2项以上; l一般诊断: 符合必须项目① 、② 和③;l 可疑诊断: 符合必须项目①和② 病理活检 有利于本病的确诊但典型病例经X线和高 分辨率CT(HRCT)即可诊断, 而临床和影像学 表现不典型者, 须取肺组织活检确诊肺活检 取材以开胸或胸腔镜为好鉴 别 诊 断慢性支气管炎l慢性支气管炎是弥淤性泛细支气管炎误诊率 极高 的疾病,慢性支气管炎仅从症状体征方 面不易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鉴别慢性支 气管炎的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强,而弥漫性 泛细支气管炎为双肺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影, HRCT能更清晰地区分二者。

      支气管扩张(BE)临床也有咳嗽、咳痰, 长期反复发作的呼吸系 统病史但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某一叶段多 级支气管的囊环状薄壁透光影和“双轨征”, 多 累及较大支气管, 管壁一般不增厚, 严重者常 可见支气管黏液嵌塞和/或液平病变累及范 围远不如DPB广, 支气管扩张一般无肺功能改 变,PaO2多正常 肺结核l病灶有多态性的背景特点, 其肺内病变除“树 芽征”外, 还伴有斑片影、空洞等多种形态 而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则表现为细粟粒样结节 影, 其密度更淡, 分布更密集, 有大小、密度 、分布三均匀的特点, 尘肺l肺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是双肺弥漫性分布的粟粒样小 结节影, 但不呈小叶中心性分布只有当气道损伤延 伸至小气道时, CI'上可出现细支气管扩张及小叶中心 结节影(即TIB) [9]尘肺早期一般不伴发支气管扩张, 亦无树芽征和支气管壁增厚但纵隔、肺门淋巴结 增大伴钙化是其特征, 且有生产性粉尘接触史而 DPB患者无粉尘相关职业史, 常无纵隔、肺门淋巴结 肿大、钙化HRCT对肺内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 义治 疗红霉素 历史1982年工藤翔二等开始尝试长期、小剂量使用 红霉素治疗DPB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 被1990年日本厚生省弥漫性肺疾病研究班的 双盲研究所肯定 。

      红霉素 机制机制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红霉素改善DPB的症状 是依赖于它的抗炎作用,而不是它的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红霉素可抑制气道上皮分泌粘蛋白及通过阻断 Cl-通道抑制水分的分泌,使气道粘膜的分泌减少 红霉素还能抑制气道上皮分泌的IL-8及中性粒细胞释放 的LT-B4,减少中性粒细胞在气道粘膜的集聚 另外红霉素还可抑制末梢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促 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成熟、分化红霉素 DPB的治疗不论细菌培养结果如何红霉素均应为首选 用药 用量为每日 400-600mg 病人原则上需用药6个月以上,有效至少1年 进展期病人则需持续用药2年以上 停药后复发的病例,再用红霉素仍然有效 红霉素治疗4周症状仍不改善者可试用14环的大环内脂 类药物如克拉仙(CAM)或罗红霉素(RXM)红霉素 反应除有明显支气管扩张,多数病人在用药4周后临 床症状可有不同程度改善,包括颗粒样结节 状阴影的减少或消失,1秒量的增加,红霉素 预后l病人的5年生存率已从70年代的58.6%上升至 1985年后的93.4%年病死率亦从1985年前 的10%急速下降至1988年后的2%其他治疗l糖皮质激素 强的松 1-2mg/kg/d, 症状缓解后 减量,疗程 6 个月以上l抗生素治疗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l氧疗机械通气l对症治疗 祛痰剂,支气管扩张药,鼻窦炎 治疗,免疫增强剂病例l患者女性,49岁,因咳嗽咳痰伴气紧30余年 ,加重1年于2007年1月27日入院 l10多岁时有“副鼻窦炎”,并手术治疗 l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呼吸20次/分, 脉搏110次/分,血压120/80mmhg(1 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呼 气相哮鸣音和中小水泡音,l实验室检查:冷凝集试验阳性,痰涂片革蓝 氏染色可见革蓝氏阳性球菌和革蓝氏阴性杆 菌及霉菌l肺功能: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fvc1.59l 占预计值58.57%,fev1 0.83l占预计值 35.78%,fev1/fvc 52.09%),喘乐宁吸入扩 张试验阴性 l副鼻窦华氏位片:双侧上颌窦密度增高混浊 ,窦腔显著变窄 谢谢 谢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