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四光900字.docx
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李四光900字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以严谨的冶学作风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举行实地教学,边看边讲一个山头、一个沟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缝,他都不放过学校经费缺乏,他率领学生白手起家搞建设,将学习环境整理得特别雅静 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蜒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觉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头的在研究过程中,他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而是依照自然规律,去寻觅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把握的真理因此,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 李四光著作 例如,从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觉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研究蜒科化石期间,就在太行山东麓发觉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他继续在大同盆地举行考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
到会的农商部参谋、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蔑视地一笑,予以否定 为了让人们能采纳这一事实,他继续寻觅更多的冰川遗迹10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 当李四光的这个学术观点再次在全国地质学会上发表以后,引起了1934年有名的庐山辩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的科学家低人一等,外国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情绪到中国来的因此,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几位外国学者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留神,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称赞道:“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觉〞李四光十多年的艰难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可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他干脆把家搬到庐山上,又在庐山脚下建立了一个冰川罗列馆,起名叫“白石罗列馆〞(后被国民党海军炸毁)更深入细致地举行冰川研究 李四光关于冰川的多年研究,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得到全面阐述惋惜由于抗战爆发,这部书10年后才得以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