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北师大版.doc
8页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课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课设计北师大版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课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此中的相同之处和不一样之处2、能力:经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色,领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差别,并能依据几何体的特色,对其进行简单分类3、感情:有意识地指引学生踊跃参加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育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课要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色教课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色,对几何体进行分类教课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建情形,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虑再发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有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色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一样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一样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 学生自探(并有简短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谈谈生活中的物体那些近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谈谈它们的差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色的认识不完全进行再探2、对这些近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增补、优等生谈论,教师引领点拨提高总结。
三.怀疑再探:谈谈你还有什么诱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指引学生自编习题请联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谈谈其特色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要依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种类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部署五、教后反思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课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经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感情:有意识地指引学生踊跃参加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育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课要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课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课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建情形,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依据学生的設疑状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 学生自探(谈论)二.解疑合探举例解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怀疑再探:谈谈你还有什么诱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指引学生自编习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要依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种类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部署五、教后反思1.2睁开与折叠教课目标:1.经过折叠棱柱,发展学生空间看法,累积数学活动经验.2.认识棱柱的相关看法,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教课要点:棱柱的特征.教课难点:某些平面图形能否可以折叠成棱柱的考虑.教课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建情形,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它的睁开图形是什么样?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什么样的几何体呢?2.让学生取出各自制作的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经过观察和丈量回答:( 1)三棱柱的上、下底面都相同吗?它们各有几条边?四棱柱,五棱柱呢?( 2)三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是什么图形?四棱柱,五棱柱呢?( 3)这三种棱柱侧面的个数与地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4)三棱柱有几条恻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四棱柱,五棱柱呢?联合同学们的回答,共同总结出棱柱的性质:棱柱的全部侧棱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是相同的图形;侧面都是长方形.3.课堂练习:P111.4.显现正六棱柱模型.(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二.解疑合探( 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那些面的形状、面积完好相同?( 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显现以下图形:(1)(2)(3)(4)(5)(6)(7)(8)(9)先想想,再折一折,哪些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哪些图形不可以围成正方体?联合以上问题,全班进一步分组谈论:你能否指出拥有什么特色的平面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什么样的图形不可以?(教师参加小组谈论,并进行合适指导)总结结论:基本图形变式图形特色:上、下各一块,中间四块特色:将此中一块或连在一同的数块绕某一点旋转90度,经过这样的动作一次或数次,获取基本图形凡吻合以上基本图形或变式图形的平面图形都可以折叠成正方体.三.怀疑再探:上例中为何是旋转90度?研究并思虑: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进一步思虑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四.运用拓展:1、课堂练习P11想想2、小结①.棱柱的相关看法及特色②.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③作业P10习题1.3每人用纸制作一个完好的正方体以备下节课使用.1.3截一个几何体教课目标:1、认知目标:经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看法,发展几何直觉。
2、能力目标:经过学生参加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操作研究型课件进行的无穷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质操作考据、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着手操作、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和解析归纳能力3、感情目标:经过以教师为主导,指引学生观察发现、英勇猜想、着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研究和创建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加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课的要点:指引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领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着手操作、自主研究、合作交流教课的难点: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课程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建情形,导入新课复习面的分类和面面订交的结果.集体回答或发布个人见解.为理解截面的边数作铺垫.2、学生研究由实物引入截(切)面的意义.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几何体切开获取截(切)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面的特色.认识到这两个截面完好相同的.自然过渡到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问题的提出:“你注意到了吗?妈妈在将黄瓜切成一片片刻,获取的截面是什么样的?,假如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获取的截面可又将是如何的呢?分组谈论,比一比那一组的结论多”激发竞争意识.实行“想—做—想”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先想想,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的猜想.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分组实践操作:“与伙伴交流,看看他人截处的面是什么?他为何获取与你不一样的截面?他是如何获取的?你还可以截得什么样的截面?”比一比那一组谈论的结果与实践一致的多.夸奖表现好的.培育集体荣誉感.分组经过实践操作证明小组的谈论的结果,发布、显现自己的研究成就.(因为时间关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显现)培育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对问题的研究能力及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二、解疑合探帮助学生完成由实质体验到空间想象的过渡,提高想象能力.并总结各种截面是如何截出来的,它们有什么规律.观察,想象,思虑截面的边那些面订交的来.新问题:“刚刚切、截一个正方体就得多个不一样的截面,那么假如截一个圆柱体呢?或是截一个其他棱柱体呢?你又会获取一些什么样的截面?”着手操作、研究、交流.三.怀疑再探:谈谈你还有什么诱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练习、作业部署、解答课堂练习.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1.4从不一样方向看教课目标:1.经历"从不一样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思想,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过程.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领会从不一样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样的结果.3.能鉴识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课要点:鉴识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课难点: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课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建问题情境,从学生熟习的古诗下手,引出课题.横看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哪位同学能谈谈苏东坡是如何观察庐山的吗?这首诗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它教会了我们如何观察物体,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从不一样方向看》.在此,我想先请同学们一同来做一个小实验.2、观察实物、利用小实验,使学生初步领会从不一样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水壶、杯子、乒乓球先用布盖好.三名学生从不一样角度进行观察,回答分别看到了什么?思虑:为何三名学生看到的不一样样?二、解疑合探1、观察几个简单几何体的组合,谈论得出"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一样的图形"的结论.取出前两节课自制的模型(三棱柱).看三棱柱的侧面是什么图形?底面呢?能否是同一物体,从不一样方向看结果必定不一样样呢?由此,我们获取这样的结论:从不一样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一样的图形.在几何中,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从上边看到的图叫俯视图.2、谈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经过谈论,让学生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过程.给定一个几何体。
谈谈你从正面、左面、上边分别看到什么图形?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有对于观察者而言的,有对于不一样的观察者,其三视图可能不一样.假设从右下角往左上角的方向看是从正面看,则从左向看为从左看,站在观察主视图的地点从上往下看为从上边看.请同学们思虑一下从这三个方向看分别看到什么图形?(1)(2)(3)图(1)是从左侧看到的图,即左视图.图(2)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即主视图.图(3)是从上边看到的图,即俯视图.刚刚我们从不一样方向观察了实物、几何体,还学习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