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4月阶段检测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20页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阶段检测联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罕见嗜热好氧杆菌,长有许多触角(又叫集光绿色体),内含大量叶绿素,具有细胞壁,能与其他细菌争夺阳光来维持生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菌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B. 该菌与洋葱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C. 该菌遗传物质的组成中有碱基TD. 该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答案】D【解析】【分析】光能自养生物能够利用光能将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储存能量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详解】A、该菌含有大量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A正确;B、该菌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洋葱细胞为真核细胞,含有多种细胞器,因此该菌与洋葱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B正确;C、该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特有的碱基是T,C正确;D、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D错误2. 如图表示人体内几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互关系,其中①代表化学元素,a,b代表有机小分子物质,A、B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表示的元素为N、P,a表示核苷酸B. b形成B的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产生水C. B具有多样性,其结构不同导致功能不同D. 人体肝脏细胞中的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与B组成染色体,B由b(含C、H、O、N、S等元素),则b为氨基酸,B为蛋白质,A为DNA,①为N、P,a为核苷酸详解】A、由图可知,a为核苷酸,则①表示的元素为N、P,A正确;B、b为氨基酸,其形成B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为脱水缩合,有水的产生,B正确;C、B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根据其结构决定功能可知,其结构不同导致功能不同,C正确;D、物质A是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D错误3. 人体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生物膜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具有能量转换的作用B. 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上呈对称分布C. 生物膜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的作用D.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详解】A、类囊体薄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化学能和热能,二者均会进行能量的转换,A正确;B、根据流动镶嵌模型可知,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覆盖在磷脂分子层上、有的嵌入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中,在膜的内外两侧分布不均匀,故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上呈不对称分布,B错误;C、细胞膜可以将细胞分割开,细胞器膜将细胞中的细胞器分隔开,故生物膜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的作用,C正确;D、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D正确。
故选B4. 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和蛋白质都是遗传信息的载体B. 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仁越大C. 染色质与染色体形态不同,所以不是同一种物质D. 核孔与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有关,与信息交流无关【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A错误;B、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仁越大,核孔的数目越多,B正确;C、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C错误;D、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D错误5. 处于一定浓度外界溶液中的动植物细胞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体浓度时,动物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并出现质壁分离B. 将人体红细胞置于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细胞吸水涨破,说明该溶液为清水C. 将萎蔫的菜叶浸泡在清水后不久菜叶变得硬挺,可以证明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D. 当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时,细胞膜两侧没有水分子的进出,因此细胞形态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为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就算处于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只能出现渗透失水而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A错误;B、将人体红细胞置于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细胞吸水涨破,说明该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该溶液未必是清水,B错误;C、将萎蔫的菜叶浸泡在清水后不久菜叶就会变得硬挺,说明细胞发生了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细胞才会吸水,因此可以证明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C正确;D、当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时,单位时间细胞膜两侧水分子进出的数目相等,所以细胞形态保持不变,D错误6. 荧光反应是指荧光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的化学反应,该反应需要ATP和荧光素酶的参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荧光素酶能显著降低荧光素与氧气反应的活化能B. 温度和pH均会影响荧光素与氧气的荧光反应速率C. 探究ATP不同含量对荧光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荧光素酶浓度是无关变量D. 一定温度、pH和ATP含量条件下,荧光素酶浓度越高,荧光反应速率越快【答案】D【解析】【分析】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促进反应的进行详解】A、酶的作用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反应的进行,荧光素酶能显著降低荧光素与氧气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B、温度和pH均通过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荧光素与氧气的荧光反应速率,B正确;C、探究ATP不同含量对荧光反应速率的影响时,ATP含量为自变量,反应速率为因变量,荧光素酶浓度是无关变量,C正确;D、一定温度、pH和ATP含量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随荧光素酶浓度增加,荧光反应速率增大,受ATP含量限制或荧光素量限制,荧光反应速率不再增大,D错误。
故选D7. 研究发现,举重运动员腹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正常人的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过程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能产生[H]B. 线粒体基质中存在着催化[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所需的酶C. 线粒体中的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不需要O2的直接参与D. 线粒体外膜的面积比内膜面积大,但内膜上蛋白质含量比外膜高【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少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发生反应,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粒体内膜上,[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两个阶段均可产生[H],A正确;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该阶段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该过程需要酶的催化,B错误;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线粒体中不包含葡萄糖,C错误;D、线粒体的内膜面积比外膜面积大,D错误8. 如图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用具及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步骤③画滤液细线时要快速重复画多次B. 图中步骤④加盖的目的是防止层析液挥发C. 若步骤①中物质A能提取色素,则该物质可为无水乙醇D. 若步骤①中物质B可使研磨充分,则该物质为二氧化硅【答案】A【解析】【分析】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色素提取的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步骤③画滤液细线时,用毛细吸管吸取色素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到两次,快速画的话,滤液未干,会导致滤液在滤纸上扩散面积增大,不利于层析,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因层析液有毒且具有挥发性,需加盖或塞棉塞,正如图中步骤④所示,B正确;C、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若步骤①中物质A能提取色素,该物质为无水乙醇,C正确;D、若步骤①中物质B可使研磨充分,那么物质B应为二氧化硅,可使研磨更充分,D正确9. 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绘制了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乙,丙细胞中核DNA数目相等B. 制片需经过解离→染色→漂洗→制片等步骤C. 统计视野中各时期细胞数目可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长D. 根尖解离时间越长越好,可使其解离充分【答案】A【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核DNA数目相等,A正确;B、制片需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步骤,B错误;C、统计视野中各细胞数目,只能推算每个时期时长在细胞周期总时长中占的比例,不能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长,C错误;D、根尖解离时间不能太长,应保持3~5min左右,D错误10. 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异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者都在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B. 两者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C. 两者在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D. 两者在分裂末期分裂形成子细胞的方式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1、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高等植物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2、形成子细胞的方式不同,高等植物细胞会出现细胞板,扩展延伸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成两部分详解】A、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因而两者都在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A正确;B、两者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高等植物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正确;C、两者在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C正确;D、两者在分裂末期形成子细胞的方式不同,高等植物细胞会出现细胞板,扩展延伸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成两部分,D错误。
故选D11. 细胞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