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复习.doc
6页写景抒情类文言文复习指导课(二)写景抒情类,包括《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山市》,共12篇;我们将重点复习七篇课文,分别为《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重点实词示例】①《答谢中书书》关键信息写作背景: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景物特征:江南山水之秀美写作意图: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写作手法: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调动视听;变换视角;运用对偶四时俱备 :四季;都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 消散 沉鳞竞跃:争相跳出夕日欲颓: 坠落 自康乐以来: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再;参与,这里指欣赏;这里指奇丽景色;…的人。
②《记承天寺夜游》关键信息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深感无用武之地,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所写景物特征:月光清澈透明,幽静写作意图:“安闲自适”和在贬谪中“自我排遣”的豁达宽广的心境写作手法:比喻精当;情景交融;正侧结合;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解衣欲睡:想要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遂至承天寺:于是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水中藻、荇交横:交叉错杂相与步于中庭:共同;到;院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罢了 ③《桃花源记》关键信息写作背景:东晋末期,战乱纷呈,陶渊明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写作此文时他57岁,已经隐居农村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景物特征:环境幽美,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各尽所能,老人孩子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写作意图: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写作手法:线索清楚,详略分明,悬念迭起,虚实结合缘溪行:沿着,顺着 中无杂树:别的,其它的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非常遂与外人间隔:断绝了来往 才通人:仅仅土地平旷:空阔,宽阔 芳草鲜美:鲜艳美丽的样子便舍船:舍弃,丢弃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说咸来问讯:都;打听消息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乃不知有汉:竟然 辞去:辞别离开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此中人语云:告诉;说 既出:已经,……以后便扶/向路:顺着;从前的 欣然规往:计划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后遂无问津者:问路,这里指访求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的样子 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好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一起;安闲快乐的样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同县人;与世隔绝的地方 古今异义无论、妻子、绝境、交通,不足、鲜美、间隔等等词类活用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一词多义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②屋舍俨然 (舍(shè),名词,“房屋”)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遂:①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②后遂无问津者:终于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④《与朱元思书》关键信息写作背景:吴均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景物特征: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雄奇秀丽的景色写作意图:抒发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写作手法:夸张比喻;调动视听;动静结合;侧面烘托;情景交融风烟俱净:都;消散,散尽。
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从流飘荡:顺、随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极水皆缥碧:青白色 百叫无绝:停直视无碍:一直;毫无障碍 急湍甚箭:湍急的水流;超过负势竞上:凭借 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 好鸟相鸣:美丽的;互相和鸣 鸢飞戾天:至 望峰息心:平息 经纶世务:筹划 窥谷忘反:看 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遮蔽在昼犹昏:白天;好像 疏条交映:相互;掩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窥谷忘反:通“返”,返回一词多义上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边)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⑤《小石潭记》关键信息写作背景: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一篇景物特征: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写作意图:抒发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写作手法:比喻拟人;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移步换景;视听结合;点面结合;移情于景水尤清洌:格外;清凉 卷石底以出:翻卷为坻:成为 蒙络摇缀:遮掩;缠绕;下垂参差披拂:随风飘拂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皆若空游无所依:依靠影布石上:照映,分布 .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游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不可久居:停留隶而从者:附属;跟从 乃记之而去:于是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如鸣佩环:使动用法,使……鸣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那样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 :使……凄凉;使……感到寒冷一词多义乐 ①心乐之 (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清 ①水尤清冽 (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游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动) ②同游者 (游览) ⑥《岳阳楼记》关键信息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锐意革新的有才能的人物,因被人诬告于庆历四年春天,降官知岳州两年时间,滕政绩卓著,“乃重修岳阳楼”,便驰书前往邓州请范代笔,属文以记胜这样一来,范仲淹受朋友委托为岳阳楼作记,就成了规箴知己的绝好机会,同时,自己也在遭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之必要景物特征:总有分描绘了岳阳楼周围三幅景象:一是写了洞庭湖雄伟壮阔的形势;二是写了霪雨霏霏、凄凉阴森的秋景;三是写了风光明媚、恬静愉快的春景写作意图:通过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深刻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 的那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宏大的政治抱负。
写作手法:骈散结合,音韵和谐且富于变化;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对比鲜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史降职或远调;指做州郡的长官越明年:到;第二年 增其旧制:扩大;规模 巴陵胜状:好景色 衔远山,吞长江:衔接;吞纳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广远;边际朝晖夕阴:日光 沙鸥翔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雄伟景象 南极潇湘:尽然则北通巫峡:虽然如此,那么;通向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迁客骚人:谪迁的人,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多会于此:聚会览物之情:观赏 得无异乎:莫非……吧;不同日星隐曜:光辉,光芒 浊浪排空:冲向天空山岳潜形:隐没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薄暮冥冥:迫近;昏暗的样子。
登斯楼也:这去国怀乡: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言;害怕;讥讽满目萧然:凄凉的样子 春和景明:和煦;日光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全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 把酒临风:持、执;面对若夫淫雨霏霏:像那;过多;雨繁密的样子 是进亦忧:这样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探求;思想感情 居庙堂之高:朝廷或异二者之为:或许;这里指心理活动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归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