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精编新修订.pdf
12页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学年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中师 生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抓手,以校本研训为载体, 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为依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努力完成学校制定的 教育教学质量目标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初一:培养习惯,抓实基础,兼顾发展 初二:控制分化,注重基础,兼顾选拔 初三: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力求突破 具体目标: 初一的全科及格率为75% , 区内排名 15名之前; 初二的全科及格率为70% ,区内排名 12 名之前;初三 年级的全科及格率为65% ,区内排名 11 名之前;政、 史、地、生会考学科及格率区内排名15 名之前;学生 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近视率得到进一步控 制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计划性、规范性,把抓好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与培养 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起来,教学效率求突破 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以“分组分享”学习 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为抓手,落实市级课题城郊中学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的研究的研究,转变学生 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完善校本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可持续 发展的意识、研究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继续 深化课程改革,在教学中注入科学含量,艺术含量,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加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力度,本着 “真 实而完善”的原则,努力使之趋于规范,渐成系统, 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初三的教育教学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的持 续提高 加强体卫等教学工作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 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 三、具体工作内容及措施 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反馈考核,促进教育教学的 有序进行、规范开展、高效落实 继续执行我校教学工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和考核办法,提高检查的深度和力 度,及时反馈考核,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突 第 3 页 共 12 页 出重点,适时调整教师要熟悉教学常规管理的相关 要求,并在各教学环节中贯彻落实 备课 集体备课统考学科每天1 课时,在各年级组办 公室进行,每次集备备课组长要填好集备检查登记表, 下班前由年级组长交到副校长室 集备主讲人在集备时要将下一次备课相关的电 子教案、课件、导学案发给组内其他成员 在集备前, 教师个人要进行充分的个人备课, 要对主讲人的教案、 学案进行修改,在参加集备时要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力争使备课最优化,集备后要有对教案的修改痕迹, 体现集备的成果下次集备时,先对上一节课的有效 性进行反思交流,记录在电子教案中,再次对教案、 课件和学案进行修改。
三年以内教龄的教师不承担集备主讲任务,要 写详案,师傅签字,领导检查 要重视导学案的研究和制定,符合学科特点, 体现预习反馈、夯实基础、拓展训练、典型试题题和 作业布置等功效,教师要利用课堂和课的时间加 强对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的检查和批改,可充分利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同时要培养学生及时整理 的纠错的习惯 上课 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 课习惯,保证课堂纪律和学生良好的听课状态,课堂 教学不存在死角 课堂教学继续实行“分组分享学习”,要以预 习内容的验收作为课堂教学起点,加强师生互动和生 生互动,采用生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作业 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布置 统一必做作业和自主选做作业,要结合学案的使用, 布置预习性作业各年级要制定专人负责每天的作业 公示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提前研做,包括导航 以及学案上的作业内容,教学领导利用参加集备的时 间,每周检查一次各组教师的作业研做情况 学生作业批改教师必须做到“四必”,“四必” 是指: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教导处每周检查一次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每月检查 一次语文、英语学科的作文批改情况,及时反馈。
各年级依据学情和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安 第 5 页 共 12 页 排好时间 教师利用时间进行检测和作业批改的反馈 以及对课堂教学的查缺补漏,明确目标生,重视个别 、分层,强调针对性、实效性,组织好小组 合作学习,力争让学生在校内完成薄弱学科的作业 检测 各年级各备课组根据学校安排落实好当日检测 和每周检测,做好时间安排、监考和成绩统计工作 每月安排一次各学科单元检测,各年级组依据 当月教学工作落实的实际情况和单元检测结果的反馈 组织召开阶段教学质量分析 其他常规 加强对理化生等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学的管理, 相关备课组开学前要制定出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 教导处按照计划进行检查实验课落实情况 每月检查一次班级簿、 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记录、 实验记录、各库室仪器借还使用记录的填写情况 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落实好“分组分享” 学习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 堂教学有效性 1. 本学期校本研修工作的思路:以“分组分享” 学习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为抓手,落实市级课题城郊 中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的研究的研究,各教 研组要做好两个课型的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 究与落实工作,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 效性。
以导学案为载体,继续做好校本作业的研究和 整理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渗透自信教育 2. 各教研组备课组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 定好本学期的研究专题,切实开展学习和研讨活动, 完善两个课型的评价标准和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开 展同组间的磨课研讨与交流,落实研究成果 3. 以课堂教学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从 9 月 9 日起,开展骨干教师引路课、全员性一周一 科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交流骨干教师展示课、期 末复习研讨课等教学活动, 引导教师精备课、 细备课, 落实研究成果,在教学上有新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 质量 各教研组按照顺序安排好本学期开展各类研讨 课的时间和研讨内容, 间周进行一次 周一:英语组、 理化组;周二:数学组、政史地生组;周三:语文组; 研讨的顺序为:上课教师说课、反思组内教 师评课研讨教研组长、教学领导总结研讨的重点 是:教学模式的构建、评价标准的完善、师生互动的 策略、导学案的制定、小组合作分享的操作与评价 第 7 页 共 12 页 在研究和实践中要注重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 教师每周集中上交一次教学反思,每月撰写一篇教学 案例分析,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学期读一本 教育教学专著并撰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各备课组在 学期末要对本组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在 校本论坛上进行介绍和交流。
加强校际联动,积极参与到兄弟学校的教学研 究中去,要善于学习、借鉴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师个 人的研究能力和我校的校本研修水平 完善校本培训制度,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 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校本培训制度,有效开展校本培训,促进 教师专业成长 专业引领,给教师的研究和工作提供支持 校长就“有效教学”、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等专题,对全校教师进行微技能培训副校长针对三 个年级组的特点和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分组分阶段进行 教学常规工作开展与落实、 有效教学阶段总结的培训 副校长和科研主任针对课题研究的开展与落实对教研 组长和备课组长进行专题培训 校长和副校长参加各教研组每一次的教学研讨 活动,深入备课组参加集备活动, 深入课堂听课诊断, 为有效教学的深化、细化助力 寻求专业帮助,邀请市区教研员到我校进行集 备诊评、教学诊评,指出不足,以利于教学的改进 自主学习,吸纳先进理念,结合校情、学情实 践,善于反思 在研究和实践中要注重自主学习自我反思,教师 每周集中上交一次教学反思,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 分析,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学期读一本教育 教学专著并撰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 同伴互助,创设团结合作、资源共享的良好风 气。
加强教研组建设,间周开展一次教研组教学研讨 活动,每次活动的具体内容为:有效教学磨课研讨、 读书汇报、专题讲座 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引 领作用 做好师带徒工作赵海燕孙孝利、杨蕾;栾 颖超张林静;李楠关颖;纪秀丽王丹;金鑫 新上岗教师;冯文军新上岗教师;董丹张楠 在校本研修中发挥引领作用,上好示范课、引 路课,做好研究成果、经验的提炼总结,在校本论坛 上进行介绍和交流 第 9 页 共 12 页 借助示范课、引路课和展示课的平台,做好对 本组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 做好交流到我校的各级骨干教师的考核和评价 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做好专题讲座、课 堂展示、交流体会等工作 做好教备组长的培养工作,开好每周一次的教 备组长会,开设教备组长论坛,开展学习、工作方法 介绍、工作经验交流等活动 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完善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通过常规工 作、素质大赛、师德修养教学业绩考核三种途径加强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考核 青年教师要做好“七个一”常规工作,即每周 做一套中考试题,每周听一节师傅的课,每周一次教 学反思,每月一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每月参加一次 班主任或青年教师培训,每学期上一节全校性的汇报 课,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撰写一篇读书心得 体会。
校级领导继续对新上岗教师的备课和上课进跟 踪指导和帮助, 在新上岗教师中开展 “四过关” 活动, 即教案书写过关、 案例分析过关、 信息技术应用过关、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过关 组织第二届青年教师素质考核大赛,从说课、 上课、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板书、演讲等方面对 青年教师进行素质考核,促进青年教师深入学习,不 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 为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将积极推 荐青年教师上各级各类公开课,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展 示和磨炼的机会 加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力度,积极促 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过程管理,依 据校本课程评估意见,修订校本课程开发与实 施工作指南 ,作为我校校本课程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继续本着“分层推荐,分类选修”的原则,开 设推荐课和选修课两大类校本课程,做好校本课程设 置的调研和学生选课的培训工作 继续通过开设合唱、 剪纸、田径、古诗文赏析、篮球、足球、武术、动画 设计等校本课程,间周组织一次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生活,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 兴趣,把学生们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培养学 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学生的自我展示,提升 自信。
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加强组织教学,及 第 11 页 共 12 页 时上交教案,及时填写教学过程材料,期末组织校本 课程学习成果展示 加强初三的教育教学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的持 续提高 成立初三备考工作领导小组,狠抓毕业班教育 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抓早、抓实、抓好 设立切合实际的初三终极奋斗目标,增强目标 意识,以目标管理班级 强化备课组长的领导作用,广泛收集信息,研 究教材和教学策略,发挥备课组集体力量,提高课堂 效率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好初三学生会、教师会 以及阶段性的学情分析会,强化对边缘生的督促、指 导,实行责任承包 做好与初三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赢得家长对 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本篇 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加强对初三学生纪律管理和 思想教育 完善设施,创设平台,切实开展信息化建设 1. 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 加强校园的建设、 维护和利用规范自动录播教室、地理教室、教室多 媒体设备使用与管理,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 建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充分发挥络资源在 教学中的作用,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具备校本特色 3. 积极探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 的新途径,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把信息 技术的应用作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4. 对教师的电子白板使用再次进行二级培训,邀 请做得较好的老师对全体进行培训,督促科学合理地 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