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农耕生活》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六上】.pptx
28页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部编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类历史,了解了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但大家想想,单纯地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学习目标,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的意义 2.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师生探究,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粟,俗称小米,新课讲解,二、河姆渡人的生活,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新课讲解,河姆渡遗址,归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境与河姆渡遗址产生的关系?,距今7000年左右;当时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新课讲解,合作讨论:,(1)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 (2)在生活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3)饲养哪些家畜? (4)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 (5)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问题探讨,(1)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问题探讨,(2)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遗迹,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问题探讨,(3)饲养家畜猪、狗和水牛为主 (4)典型的农业工具骨耜 (5)制作器物陶器、玉器、乐器骨哨问题探讨,三、半坡居民的生活,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新课讲解,西安半坡遗址,归纳半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境与半坡遗址产生的关系?,新课讲解,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当时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居住新课讲解,合作讨论:,(1)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 (2)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 (3)种植什么? (4)饲养什么? (5)使用什么?,问题探讨,(1)居住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问题探讨,(2)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问题探讨,(3)种植作物粟 (4)饲养家畜猪和狗 (5)生活用具陶器,彩陶最具特色问题探讨,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新课讲解,新课讲解,半坡的原始纺织业,新课讲解,总结归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点处于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态;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回答问题: (1)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除了半坡遗址外,还有哪些?这些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有河姆渡、红山、良渚遗址等;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的中下游,因为河流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宽阔,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问题探讨,(2)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气候干燥较为寒冷,雨水稀少; 河姆渡人居住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问题探讨,(3)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作物种植的?,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典型 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粟等旱地作物生长 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4)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房屋建筑的?,地穴式房屋有利于防风、保暖适合北方的气候条件; 干栏式房屋既通风又防潮,下层还可以饲养家畜问题探讨,课堂小结,,原始农耕生活,半坡居民,居住区,,河姆渡人,,原始农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房屋、水井,农业生产,雕刻艺术,谢谢大家!,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