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并进.doc
3页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并进 作者:许小燕 来源:《产城》2021 年第 09 期 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单独的某个城市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此时,加强与周边 城市的生态协同则是强强联手、互惠共赢的必然选择其会通过优势互补、细分赛道耦合,促 进产业集链成势、快速发展,甚至还能助力经济社会水平进一步提升 求同存异,发力电子信息产业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重大要求,充分发挥成都"主干"作用, 扎实推进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7 月 15 日,在 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论坛上,"都市圈四子"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签署了共同 推动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政策规划、产业配套、技术创新、人 才培养和范围营造五大方面达成了合作 成都都市圈缘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合作重点,这与成员单位的各自基础和优势密不可分 作为成都都市圈产业排头兵,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已于今年年初突破万亿规模,正加速打造具有 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德阳以数字经济为统领推进高速发展,着力培育工业互联 网、数字城市、数字服务、信息装备设备制造四大产业生态;眉山重点突破新型显示、集成电 路、大数据、电子材料、5G 等领域;相较而言,资阳电子信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四川鑫蕾 电子等十余户规上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潜力十足。
此外,据四川省同城化办负责人介绍,电子信息作为成德眉资四市的主导产业之一,既是 成都都市圈的支柱产业,也是川渝合作的重点领域2020 年纳入统计的 2134 余户规上电子信 息企业营收规模达 10440.89 亿元,超全省 80%的占比足以说明其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地位 "求同"为四市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存异"则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重点针对未来成都都 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如何错位协同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认为,要注重产 业链、要素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区域链等生态链的衔接配套,同时聚焦关键企业、 重大项目、产业园区,发挥龙头效应,带动形成产业生態链另外他还提醒,要积极探索行政 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降低行政阻力,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电子科 大葛中全教授则认为应该坚持技术、产品及市场创新,进行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同时还要以开 拓眼光,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合作,共同推进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谋合作,川渝剑指何方?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恰逢其时除了成都都市圈,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 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之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在电 子信息产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自去年初川渝两地经信部门共同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合作开始,两地便迅速行 动,开展一系列举措携手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去年 10 月,四川、重庆两位"伙伴"携 手,签署了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走廊今年 4 月,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联手成立了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共同助力成渝地区建设"两 中心两地"凑巧的是,就在当月,为给企业供需配套提供便利,川渝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产品 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上线截至今年 6 月底,注册企业达 179 家,提供服务逾 300 项 合作的力度越深,达到的成果就越喜人2020 年,川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总收入超 过 2 万亿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更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四川省政协委员、宜宾市政协副主 席王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支持宜宾、德阳、泸州、永川等地加强合作,共同打造电子信息 产业基地"另外,广安作为四川东部进出重庆的重要门户城市,是川渝合作的桥头堡,未来 将充分发挥自身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加速川渝电子信息产业链深度融合成都天府智能制造产 业园亦可借助数字经济产业优势,成为成渝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去年 10 月召开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合作暨深化合作峰会上,重庆 市经信委电子信息处处长林耕透露,成渝两地信息化产业合作日渐紧密,产业互补性较强,未 来将通过几年时间共同打造一个信息化产业集群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则表示, 要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川渝政策、产业、资源等优势,提升产业协作配套、推动技术合作攻 关、共建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打造全国重 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培育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