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返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5页浙江省十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返校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下列政治制度属于“殷、周间之大变革”产物的是A.官僚体制 B.王位世袭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并结合所学可知,嫡长子继承制属于“殷、周间之大变革”的产物商王盘庚迁殷之后,开始实行较为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建立后,制定了严密的宗法体制,首先,确立了嫡长子的权威,C项正确;官僚体制确立于秦朝,排除A项;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排除B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始于战国,成熟定型于秦朝,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批判儒学:“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祸乱人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据材料判断,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荀子 B.韩非 C.墨子 D.老子【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曾师从儒家,提出“非乐”,批判儒学用礼乐严格等级名份的思想家为墨子,C项正确;儒家代表荀子与“批判儒学”等不符,排除A项;韩非并未提出“非乐”思想,排除B项;崇尚自然的老子并未学习、批判儒学,排除D项。
故选C项3.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军事征服和政治控制,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秦朝在岭南地区采取的措施是A.修筑直道 B.开凿灵渠C.收回河套地区 D.平定“西南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征服岭南地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连接起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B项正确;秦始皇派人修筑直道是在北方地区,即长城一带,排除A项;秦朝打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与征服岭南的活动无关,排除C项;岭南地区为越族生活地区,与云贵高原上的“西南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日益丰富如表所列信息,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②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③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④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写,反映了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要求限制君主的权力,属于明清时期的思想;“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反映的是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宋朝;“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句式灵活,运用的是楚国方言,所以属于战国时期;“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反映的是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属于明朝所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④①,B项正确;A、C、D三项排序有误,排除故选B项5.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开播以来,受到海内外热议以下关于中国汉字的说法中,表述有误的是A.“甲骨文”象形会意,“谓之字可,谓为画亦可”B.秦始皇下令“书同文”,以秦“小篆”字体为准C.始于秦朝的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D.颜真卿以书写“抒发个性、纵恣疏放”的字体名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蔡襄四大书法家,打破了晋代“二王”和唐代颜真卿、柳公权书法的严整格局,建立了抒发个性、纵恣疏放的书风,四人合称为北宋四大家,D项符合题意;“甲骨文”象形会意,“谓之字可,谓为画亦可”,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秦始皇下令“书同文”,以秦“小篆”字体为准,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始于秦朝的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6.在“康雍乾盛世”这一为期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雍正帝所起到的承先启后作用,不可或缺。
雍正帝在位时A.内阁是重要的决策机构 B.在西藏实行“改土归流”C.创立“秘密建储”制度 D.在外朝的养心殿里理政【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在位时创立了“秘密建储”制度,C项正确;清代内阁只是皇帝处理一般政务的秘书机构,不是重要的决策机构,排除A项;雍正实行“改土归流”的地区不包括西藏,排除B项;养心殿作为雍正帝的寝宫,属于深宫禁地,不是外朝,排除D项故选C项7.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微澜”包括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②城市商品经济繁荣③海外贸易发展迅速④商帮的出现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的“微澜”,即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包括,东京等城市的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展迅速,说法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商帮的出现是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8.该作品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成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该作品是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水浒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B项正确;《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排除A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排除C项;《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排除D项故选B项9.武昌起义后,全国有很多省份“步其后尘”而宣告“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下列省份中未在1911年宣布独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观察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后,“步其后尘”宣告“独立”的省份中不包括河南,即图中②所在地区,B项正确;①为山西省,其在武昌起义后,曾宣布独立,排除A项;图中③是发生辛亥革命首义即武昌起义的省份湖北,为最先宣布独立的地区,排除C项;④所在省份为湖南,属于武昌起义后独立的省份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10.胡适在《四十自述》一书中阐述了某本书出版之后的广泛影响:“《》出版之后几年,便风行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陈炯明不是号竞存吗?••••••我的名字也是在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这本书最有可能是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答案】C【解析】【详解】胡适等爱国志士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是因为受到了《天演论》中宣传的进化论思想的启发,C项正确;《海国图志》是历史地理著作,在近代中国并未产生广泛影响,排除A项;《新青年》并未促成胡适等人改名的社会风气,排除B项;《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依据,并未在中学生和社会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排除D项。
故选C项11.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旧与新、中与西不断冲突、融合,在近现代社会生活领域形成了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典型特征下列现象能够体现“中西合壁”特征的是A.西装在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B.连衣裙成为建国后人们的普遍选择C.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D.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中山装是近现代社会生活领域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典型,D项正确;西装是西方泊来服饰,不具有“中西合壁”的特点,排除A项;连衣裙为西方服饰,不是土洋并存的典型,排除B项;长袍马褂是中国传统服饰,并未体现中西合璧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12.“近来国家的喜事接二连三的来,真是令人喜不自禁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是一喜:中苏订约结为盟好,是一喜;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又是一喜毛泽东翩然到渝的目的是A.与国民党谈判,商讨第二次合作 B.召开七大,建立独立统一的新中国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统一 D.确定中共在政治、外交方面的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目的是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统一,C项正确;1930年代,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谈判,商讨第二次合作的是周恩来,排除A项;1945年春,中共七大召开时,抗战还未取得最后胜利,排除B项;毛泽东亲赴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是为了国共和谈,共商国家和平、发展大计,不是为了确定中共在政治、外交方面政策,排除D项。
故选C项1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每年元旦,《人民日报》头版都会刊登国家领导人的新年献词下列元旦献词中,符合过渡时期时代特征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 B.《把无产阶级大革命进行到底》C.《迎接改革的第十年》 D.《一起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答案】D【解析】【详解】过渡时期指的是1949年-1956年,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告台湾同胞书》是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排除A项;《把无产阶级大革命进行到底》发表于新中国成立以前,排除B项;《迎接改革的第十年》反应的是改革开放时期,排除C项;《一起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指的是过渡时期总路线,D项正确故选D项14.1957年3月周恩来发表关于民族问题的谈话:“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谈话旨在A.强调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指出各民族间存在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C.阐明历史地理因素影响政治制度的选择D.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及其风俗习惯【答案】C【解析】【详解】周恩来总理从我国民族分布、发展和民族团结等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历史、地理和现实,明确联邦制在中国并不适用,旨在说明历史地理因素影响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排除A项;各民族间存在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是具体事实,并非以上谈话的主旨,排除B项;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及其风俗习惯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
故选C项15.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70年代末,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中国农民的“首创精神”体现在A.实行“耕者有其田” B.建立人民公社C.创立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