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学》有丝分裂说课稿.doc
6页《细胞有丝分裂》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农专业基础课《遗传与良种繁育》中《细胞有丝分裂》一节的教学设计下面我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对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设计理念现代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中职学校学生更应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细胞有丝分裂》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专业基础课《遗传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基础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的增殖、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等有丝分裂的学习是在细胞增殖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丝分裂的学习是学习减数分裂、配子生成和融合、合子发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二)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及各期特点;会分析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形态、数目与DNA含量的变化;会比较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异同,掌握有丝分裂的本质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3.情感目标通过细胞分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树立生命活动的唯物主义观点和探索生物生命活动的科学方法三)教学重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四)教学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数目、位置和运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而又微观的过程五)教具准备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挂图,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法分析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细胞生命活动的认识过程和方法运用,是进行合作探究教学的很好素材结合实际,我将本课时设计为两节探究课型,采用了引导—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观察、讨论、讲授、归纳、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有丝分裂过程特点的探究与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细胞有丝分裂这样一个重要生命活动的实质和变化特点四、学法分析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遗传物质DNA、细胞的基本结构、代谢等相关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
但是,有丝分裂是整个《遗传学基础》的难点,其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和DNA变化特点十分抽象,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指导1.通过提前发放学案,让学生在课前根据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相关内容2.通过创设情境、层进设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孕育新知好的引入,可直接刺激到学生的学习兴奋点,通过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增殖视频导入到“细胞增殖”的学习,引入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然后明确提出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有3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而进入“有丝分裂”的学习2、团结协作,探索新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能顺利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探究之前通过“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成分”等知识铺垫,让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行为的变化有了一定了解,这对学生下一步合作探究奠定了知识基础提供材料:通过教学挂图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学生阅读教材P23~P25的内容,小组展开讨论,归纳各时期的特点,完成学案;与此同时,教师提出系列问题,师生互动,逐步引导学生对有丝分裂各时期进行深入探究,师生通过口诀共同归纳各时期特点。
接下来播放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全过程动画,教师强调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另外,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进行对比,总结二者的异同最后,总结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3.整合延伸,拓展新知通过总结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提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归纳并画出“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变化的坐标图”此教学环节,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有丝分裂的理解,锻炼了数学推理能力4.小结练习,巩固新知通过展示细胞分裂的分期及各期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练习,加深理解、加强记忆,巩固所学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练习题目的层次性、多样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最大程度地有所收获,同时所设计的练习对该专业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有一定的针对性六、教学评价好的评价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合作与竞争的机制运用到教学,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及时评价鼓励,刺激小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七、板书设计标题性的简要板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板书,即节约了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又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八、本节课的特点1.疑问多本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衔接,都是由疑问来实现的,在活动时,总结运用新知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能更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学”变得更加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启发性、互动性强本节课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开展讨论交流等活动,既训练了学生各项技能,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又很好地落实了现代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理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3.注重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本节课充分利用和优化组合传统教具和现代多媒体的资源如:运用教学挂图等教具,设计了动态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信息的交流,也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促进了师生的民主和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