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作文加分的6个“科学家精神”典型事例.docx
16页让作文加分的6个“科学家精神”典型事例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下面推送科学家精神的代表人物事迹,希望同学们对科学家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把这些高分的人物素材运用到作文上,妥妥加分!01邓稼先(1924.06.25-1986.07.29)人物简介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和奠基者,被称为“两弹元勋”,为中国国防自卫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人物语录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核事业),我这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为它死也值得人物速写作为核武器总设计师的邓稼先,在一次原子弹试验事故处理中,命令所有人退后,自己抢上前去,亲身涉险,去接受致命的核污染正如他所说的:“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核事业),我这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为它死也值得苟利国家,不量祸福,不问生死适用主题爱国、不怕牺牲、敬业......02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人物简介应用力学家、系统工程科学家,为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物语录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人物速写44岁的钱学森正是盛年英姿,辗转五载,他坎坷归来,要将满腹学识献给祖国;驱驰半生,他呕心沥血,呵护国防现代化的种子,生根发芽,直至枝繁叶茂;迎难而上,他勤修不辍,不问报偿,只求泱泱中华,扬眉吐气,奋起砥砺尊严。
正如他所说的:“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愿将此生许家国,志存兴邦忘功名适用主题爱国、奉献、不畏艰辛......03黄旭华(1926.03.12-)人物简介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人物语录人家问我,忠孝不能两全,你怎么理解?我觉得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人物速写34岁的黄旭华,受命研制核潜艇,此后他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而被弟妹误认为是不要家的,不养育父母的不孝儿子三十年后,他母亲看到一篇题目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文章里面写的“黄总设计师”,才知道这段隐藏的秘密,此时的母亲满眼泪水,自豪不已正如他所说的:“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蹈历奇兵游瀚海,忠勇堪书白马篇适用主题爱国、忠孝、默默奉献......04孙家栋(1929.04.08-)人物简介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被称为“卫星之父”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人物语录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人物速写头发花白,仍雄心似火;步履缓慢,却志在千里当国家启动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时,已经75岁的孙家栋毅然接下总设计师的重担正如他说的:“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誓言,历风雨而日盛,经霜雪而弥坚。
适用主题爱国、责任担当、敢于挑战......05林俊德(1938.03.13-2012.05.31)人物简介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人物语录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人物速写52年坚守罗布泊马兰基地,参与了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他就是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林俊德弥留之际,为了深爱的祖国,老人仍在燃烧生命的余烬,正如他说的:“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青春与大漠共舞,岁月与长河同眠适用主题爱国、奋斗、奉献......06顾方舟(1926.06.16-2019.01.02)人物简介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为中国研制活疫苗消灭脊灰作出了重大贡献人物语录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人物速写被人们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有人说他是一艘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避开了脊髓灰质炎的劫难;有人说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科学家,用潜心研究护佑了几代人的生命健康,使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而他自己却谦逊地说:“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一生为一大事来,方舟已成;一世做一大事去,不负初心适用主题爱国、专注、医者仁心......结束语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必将影响、激励着无数青年学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书写精彩中国100个常见文学典故连载6.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商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孤竹国的小国,国君有两个儿子,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在两个儿子当中,父亲欣赏叔齐更多一点,一直想把王位传给他后来,孤竹国的国君去世了按照他生前的安排,叔齐应该成为继承人,登基担当国君然而叔齐坚决不答应,他认为自己的哥哥比自己更贤能,更能治理好这个国家,于是,再三提出,让伯夷担任国君伯夷对叔齐说:“父王让你担任国君,难道你想违令吗?”叔齐说:“我当然不想违命,也不会逃避职责,只是觉得你当国君,能让先王和列祖列宗更放心伯夷见说服不了叔齐,就独自一人逃走了叔齐见伯夷逃走了,知道他想迫使自己继位,竟然也逃走了两人都走了,而国君的位子又不能空着,无奈之下,大臣们只好在那些兄弟中另选了一个当国君不久,叔齐找到了伯夷,他们听说周国的西伯昌因为善待老人而名扬天下,就想去投奔他。
可是,当他们赶到周国的时候,西伯昌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武王即位,正率领大军,准备去讨伐商纣王伯夷和叔齐知道这件事后,赶紧堵在大路上,阻止周武王发兵他们说:“纣王是天子,你是个臣子臣子怎么能讨伐天子呢?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啊可是周武王行的是正义之师,当然不会听从伯夷叔齐的劝告几年之后,周武王平定了天下,推翻了商纣王朝的暴政,建立了强大的周朝伯夷与叔齐认为,自己成为周朝的臣民是一件可耻的事,更朝换代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为了捍卫自己的气节,他们发誓不吃周朝的米,隐居在阳首山,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中条山脉西南端的某个地方,靠采摘野菜充饥不久,他们就饿死了这就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孔子曾经在论语中对伯夷叔齐表示了敬佩,说“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称赞他们是古之闲人,求仁得仁,又何怨是身上有气节的人所以,在后代文人的诗词中,凡是出现“采薇”“首阳”这样的字眼,指的都是这二位隐士高人了表达的当然就是一种渴望归隐之志比如,初唐诗人王绩的《野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