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鼓》教学设计.docx
4页《花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凤阳花鼓》 ,记忆主题旋 律,积极参与歌舞表演2. 听辨、熟悉《花鼓》的三个乐段,能听出各个 主题出现的顺序3. 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并体验旋律的节 奏、节拍、音区、速度、情绪及所表现的场景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音乐活动熟悉、体验、表现音乐主 题难点:听辨主题不同的表现方式一、导入1. 模仿老师拍腿拍手三种不同的声势动作,由简 到难2. 逐步加入衬词3. 念读歌曲衬词,加入二声部声势动作二、学唱民歌《凤阳花鼓》1. 欣赏老师歌舞表演,了解凤阳花鼓是安徽民间一种歌舞表演形式2.揭题3.聆听老师范唱曲谱,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 法4. 辨别相同或相似乐句,和老师合作接口唱5. 跟琴声配唱歌词,用快乐的情绪唱歌6. 学习两个简单的花鼓动作,为歌曲表演7. 完整演唱歌曲,分组合作,加入声势动作伴奏 和花鼓动作表演8. 交流歌曲所表现的场景三、欣赏《花鼓》第一乐段1. 听辨老师钢琴模拟演奏的锣鼓节奏,并跟着拍 一拍2. 初听《花鼓》第一乐段主题,听辨音乐中熟悉 的《凤阳花鼓》的旋律3. 加入四二拍和四四拍的声势动作唱唱相似的乐 句,辨别两个主题的异同。
4. 完整听第一乐段,出示聆听要求:乐段中主题 重复了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1)听完交流,主题在高低音区分别出现2)结合钢琴的五线谱例, 老师从不同音区示范 演奏主题,讲解钢琴丰富的表现力3)以丝巾为道具为高低音区主题设计不同的动作择优,跟着音乐一起做一做(4)再听时,男女生代表不同音区主题,跟着音 乐哼唱四、欣赏《花鼓》第二、三乐段1•完整聆听《花鼓》,看聆听要求:a听到锣鼓节 奏时请你用动作模仿一下b.在乐曲的哪些部分你听 到了熟悉的旋律?听到锣鼓节奏模拟演奏,听到熟悉 的音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表现2. 聆听第二乐段,看老师舞动丝巾,感受乐段柔 美的旋律1) 跟着老师边听边随音乐用丝巾舞动, 对比两 段速度、情绪的不同2) 老师揭示这个主题是根据民歌《茉莉花》变 化而来3. 聆听第三乐段,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以丝巾为道 具自由用动作示意1) 听完,交流这个乐段出现了前面哪个主题2) 老师讲解“复调” 3)比较这个乐段同前面相比情绪速度有何变化4)再听第三乐段,跟着音乐挥动丝巾,感受更 加热烈的情绪五、初步检测1. 完整聆听全曲,听辨三部分主题出现的顺序2. 两名学生上前合作,在相应的段落处贴表示主 题出现的卡片。
3. 结合几个关键词,谈谈这节课的收获4. 课堂总结编辑 谢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