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比较题的类型及解法例谈.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70363876
  • 上传时间:2022-03-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8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历史比较题的类型及解法例谈 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斟酌,能够对历史现象举行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进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这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历史学科学习应具备的根本才能和方法之一,历史对比题的设计正表达了这一要求歷史对比题一般要求将某一历史现象的不同阶段或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历史现象、历史结论、历史人物等学识点综合在一起,从特定的角度去分析、比较,结果得出某种熟悉、启示和结论 一、历史对比题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历史对比题要求通过类比或比较的方式,将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现象、历史结论、历史人物等举行对比,以归纳出它们的异同点或本质特征历史对比题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对比”、“比较”、“有何异同”等历史对比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对历史人物的对比如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汉高祖和明太祖、孙中山和华盛顿等,他们都是在历史上起过确定作用或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在某些方面存在一致或好像之处 2.对历史朝代和国家的对比如对比英、美、日三国崛起的异同点,对比美国和德国在国家统一和进展经济过程中的一致点,对比新中国建国初期与苏俄、苏联早期在社会制度、经济措施、政治措施等方面有何一致之处等。

      3.对历史事情(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对比如对《临时约法》、《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对比,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对比,对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对比,对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对比等 二、历史对比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对历史人物的对比对于这类试题,应从历史人物的社会背景、思想与活动、阶级立场、历史地位、主要政绩等方面举行对比 例1:请对比孙中山和华盛顿在领导革命战役的方式、所领导战役的结果、个人态度立场方面有何不同,并分析这些不同点,说明中华民国“昙花一现”、美国此后走上独立进展资本主义道路的理由 我们可以列表举行对比: 通过列表比较和对这片面历史学识的系统整理,可领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中华民国“昙花一现”、美国此后走上独立进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结果 2.对历史朝代和国家的对比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加以对比,寻求共性与天性,从共性上探求规律性的熟悉 例2:请对比新中国与苏俄、苏联在历史上的一致(好像)和不同之处,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熟悉? 通过对课本学识的归纳,我们不难得出答案一致(好像)点:第一,建国初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形状势,都采取了相应措施。

      其次,在经济创办方面,两国都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而且都采取了“五年筹划”的经济进展战略模式;创办初期,都片面提防重工业的进展,导致经济畸形进展第三,都实行了错误的政治、阶级斗争,如苏联展现了“大清洗”运动,中国展现了“文化大革命”,都带来了重大的灾难不同之处:第一,对外关系方面,苏联推行霸权政策,而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其次,苏联后期的改革即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了国家的解体,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熟悉到: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忽略本国国情是不成能取得告成的;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那么;我们应根据本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对历史事情(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对比一般应从背景(理由)、内容、结果、性质(实质)、作用、影响等方面加以对比 例3:美国历史上的独立战役和南北战役,其主要任务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理由是什么?取得告成的一致理由主要是什么?从这些一致理由中你得出了什么熟悉? 我们可以通过列表对比解答此题: 得到的熟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反动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4.对比要切实、全面。

      有些题目在设计时没有指定对比的工程,我们可以从纵向对比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也可以从横向对比领导者、动力、方式、措施、性质、特点等解答题目时,要逐项举行对比,不能有遗漏选择对比项时,要依据有关要求举行取舍 三、解答历史对比题应具备的几种才能 1.切实、系统掌管历史学识的才能能够切实、系统地掌管历史根基学识;抓住学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学识点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系统的学识网络 2.对历史学识举行对比、分析的才能这就要求我们既能对历史现象举行相对完整的表达,又能举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既能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显性联系,又能挖掘历史现象之间的隐性联系,形成立体学识体系 3.概括表述才能能够根据要求将庞杂的历史学识,有条理、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做到语言干脆切实,层次清晰,布局严谨 — 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