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古文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pdf
23页1 部编版八下第六单元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带答案 班级:姓名: 题型: 【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 式】 【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 目录: 第 21 课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第 22 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第 24 课马说 第 21 课北冥有鱼 班级:姓名: 一、 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 1、北冥:北海;冥: 同 “凕” , 海南 冥:南海 2、怒: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4、海运: 海水运动 5、天池: 天然形成的水池 6、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7、水击: 击水,拍打水面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 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抟:盘旋飞翔 扶摇: 旋风 9、去以六月息者也: 凭借着六月的大 风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山野中的雾气, 空气中的尘埃,都 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 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 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其:表示选择 12、 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
其: 代大鹏 13、亦若是则已矣: 也不过像人在地面 2 上看天一样罢了 是:这样 二、文言知识积累: 1、指出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北冥 有鱼:冥 同“溟”,海 志怪 者也: 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其正色 邪 :邪 同“耶”,疑问语气 词 水 击三千里: 名作形,在水面上 天 池也: 名作形,天然的 其视下 也:名词作状语,向下 野马 也尘埃也:古今异义,古: 山野 中的雾气今:野生的马 怒 而飞: 古今异义,古义 :奋发 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古今异义,古义: 海动今义 : 海上运输 天池 也:古今异义,古义:天然形 成的大水池 2、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解释: 怒 而飞: 振奋, 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海运则将徙 于南冥: 迁移 志 怪者也: 记载 水击 三千里: 拍打 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盘旋飞翔 抟扶摇而上者九 万里:表虚数,不是 实指 去 以六月息者也: 离,这里指离开北 海 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概指各种有生命 的东西 生物之以息 相吹也:气息, 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吹拂 ? 生物之以息相 吹也: 互相 ? 其远而无所至极 邪:尽 ? 亦若是 则已矣: 这样 ? 去以 六月息者也:凭借。
? 亦若是则已 矣:罢了 3、一词多义 其 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不知其几千里也: 表推测 其正色邪: 表示选择 其视下也: 代大鹏 之 鹏之背: 结构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 我知之濠上也: 代词, “鱼之乐” 3 而 化而为鸟: 表示承接 怒而发: 表示修饰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表示转折 固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然 子固非鱼也: 本来 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气息 4、判断文言句式的种类: 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状语后置 三、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D ) A.亦若是则已矣 B. 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 D. 今夕是何年 【解析】 A这样 C这样 D 判断动词,是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困于心,衡于虑 D. 其人舍然大喜 【解析】 A同“溟” ,海C同“横”梗塞,不顺 D 同“释”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北冥有鱼同“溟”,海。
B. 置杯焉则胶胶:粘住,意思是搁浅 C.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谋取 D. 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投,落地 【解析】 C图: 图谋,打算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C ) A. 其翼若垂天之云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4 C. 我决起而飞风飘飘而吹衣 D. 时则不至至则无用,放之山下 【解析】 A 的;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凭借;因为 C ;都表示修饰 关系 D或;表转折 5.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不知其 几千里也 / 其 正色邪? B其名 为鹏/ 有仙则名 C去以六月息 者也 / 生物之以息 相吹也 D鹏之 背/ 鹏之 徙于南冥也 【解析】 A表推测;代词,指它的 B名字动词,出名 C气息,气息 D 的; 主谓之间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庄子的语言以夸饰惊人,善于运用想象和夸张,如文中描写鲲鹏之大,“不 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 庄子使用了一个气势磅礴的“鲲鹏变化”的寓言,不仅写出了鲲鹏之大,而 且写出了鹏的水击三千里,高飞九万里,大海的掀动,狂风的倏起,空中飘飞的 尘埃,如野马奔腾般的泽气,以及那至高至远的苍天等,构成了天地广阔的大意 境。
C. 从“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可以看出, 大鹏虽然自己伟岸强大,但要万里南征,仍要有所凭借 D. 庄子把大鹏与野马进行了比较,突出大鹏的大 【解析】 D 文中的野马是指山野中的雾气,非指真的马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涸辙之鲋庄子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 金,可乎?” 5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 之曰: 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 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 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 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 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1、解释加点的字: 吾失吾常与 :向周顾 视:回头,回头看 子 何为者耶?: 你我且 南游吴、越之王: 将,将要 2、翻译: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您可有一点点水救活我呢? 3、庄周是怎样谴责监河侯的?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答:庄周说了一个涸辙之鲋的寓言故事来谴责监河侯这样可以有力的谴责监河 侯托词的荒唐无理和见死不救的本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精品习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濠梁: 濠水的桥上。
2、全: 完全,肯定(是这样) 3、循其本: 追溯话题本原 循: 追溯 二、文言知识积累: 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循 其本: 古今异义词:古、追溯今、遵守、依照、沿袭 2、一词多义 6 固: 固不知子矣: 固然 子固非鱼也: 本来 之: 是鱼之乐也: 助词,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 主谓之间,不译 3、判断文言句式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也,表判断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 (ho)梁之上: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于濠梁之上游” 三、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 B 呼尔而与之 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 【解析】 ACD 都是和的意思, B是介词,给故选B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地一组是( A ) A是 鱼之乐也 / 是 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 性命于乱世 C子固 非鱼也/ 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 归而岩穴暝 【解析】 A指示代词,这;这 B完全;保全 C本来;巩固 D 说;名词,云 3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地一项是( C ) 例句:我知之 濠上也 A公与之 乘 B杀之 以应陈涉 C何陋之 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解析】例句是代词,指这件事。
A 代词,曹刿 B 代词,军官 C 定语后置标 志D 代词 7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秋水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 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 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 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百川灌 河:注入东面 而视: 面向;朝向 河伯始旋 其面目: 旋转;掉转而轻 伯夷之义者: 认为轻 2翻译下面句子 (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 (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意对即可)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答: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 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要知道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 不能坐井观天 第 22 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班级:姓名: 一、虽有嘉肴课下注释默写: 8 【旨】 味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困】 困惑 【自反】 自我反思 【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学学半】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 同“敩”,教导 二、文言知识积累: 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虽 有至道古义: 古今异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能知其旨 也古义: 古今异义,甘美今义:意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古今异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 也古义: 古今异义,促进今义:增长 不知其善 也: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学 学半:前一个“学”: 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 学 学 学半: 通假字,同“敩”,教导 学学 半:向别人学习 其 其 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 旨也:它的 三、选择题: 1.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 其为人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也寒暑易节,始一 反焉 9 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 而长 【解析】 B 都是“学习”之意A表示推测的语气;代词C反语;同“返”; D表示转折,表并列关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A代词,它;动词,去往 B知道;同“智”C即使;即使 D表转折; 表并列 3.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 不知 其旨也人不知 而不愠 B. 虽有至道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然后能自反 也其反 激之力 D. 其此之谓 乎太守自谓 也 【解析】 A都是“知道,了解” B道理;道路 C反思;反向 D说;命名 4.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 虽 有嘉肴故余虽 愚 B. 不知其 善也欲穷其 林 C.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 D.然 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 【解析】 A都是连词,译为“虽然”B代词,代指“它,至道”;后者是指示 代词,译为“那” C前者译为“所以”;后者译为“原因,缘故”D前者是 代词,译为“这样”;后者用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5.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 10 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 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 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