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初三化学常见的碱知识点及习题练习.docx
11页专题七 常见的碱【考纲解读 】1. 熟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 用常用的碱说明一些常见现象 .3. 用 PH试纸及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性 .【思维导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制法 Ca〔OH〕 2+Na2CO 3== CaCO 3↓ +2NaOH CaO +H 2O== Ca〔OH〕 2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用途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 配波尔多液③建筑:【学问清单】1、碱的组成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 NH 3· H 2O)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缘由: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 +碱 → 盐+水( 3)酸 +碱 → 盐+水( 4)盐 +碱 → 另一种盐 +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 Cu〔OH〕 2 Δ CuO +H 2O 2Fe〔OH〕 3 Δ Fe2O3+3H 2O②常见沉淀: AgCl ↓ BaSO4 ↓ Cu〔OH〕 2 ↓ F e〔OH〕 3 ↓ Mg〔OH〕 2 ↓ BaCO3 ↓CaCO3↓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 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3、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化学 CO 2+H 2O== H 2CO 3SO2+H 2O== H 2SO3性SO3+H 2O== H 2SO4质(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Na2O +H 2O== 2NaOH K2O +H 2O== 2KOH BaO +H 2O== Ba〔OH〕 2 CaO +H 2O== Ca〔OH〕 2〔2〕 酸性氧化物 +碱 → 盐+水CO 2 +Ca〔OH〕 2== CaCO 3↓ +H 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5、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pH1) 、定义: 酸与碱作用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 、应用:(1) 转变土壤的酸碱性(2) 处理工厂的废水(3) 用于医药3)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pH〔2〕 碱性氧化物 +酸 → 盐+水Fe2O3+6HCl== 2FeCl 3+3H 2O(1) 0 7 14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2) pH 的测定:最简洁的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用玻璃棒 (或滴管) 蘸取待测试液少许, 滴在 pH 试纸上, 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读出溶液的 pH (读数为整数)(3) 酸雨: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由于溶有 CO 2)pH<5.6 的雨水为酸雨【典型例题】问题 1:酸碱的反应例 1:如下列图,小娟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试验时,向烧杯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 发觉遗忘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小娟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看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你另设计一个试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试验方法 可能观看到的现象 结论解析 此题要求设计试验对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程度 (即盐酸加入量的多少) 进行判定; 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可结合中和前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或者主要成分, 利用酸碱指示剂或者酸、 碱的性质进行中和反应程度的判定; 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或者盐酸过量的 区分在于中和后溶液的成分和酸碱性不同;明显小娟的结论不正确,答案:( 1)不正确 假如盐酸过量,滴如酚酞也不会变色( 2) NaOH+ HCl= NaCl+ H2O(3)(以下方法任写一种均可得分)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盐酸过量②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不变红恰好中和③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盐酸过量④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恰好中和⑤取样, 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有气泡产生盐酸过量⑥取样, 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无气泡产生恰好中和例 2: 在如下列图的装置中,架子处于关闭状态.现将 NaOH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待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试管中刚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了.对上述现象说明正确选项( )A.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上升 B .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上升C.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D .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解析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理化综合题,融 NaOH与 CO2 的反应、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的 考查于同一试验装置中;由图示试验装置,滴入 NaOH溶液后,广口瓶中 CO2 气体被吸取,广口瓶和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试管中刚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答案: C例 3:化学反应往往相伴着一些现象发生, 但 CO 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 CO 2 与 NaOH 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试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 CO2 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 NaOH 溶液的烧杯中(如下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由于试管内外产生( )A .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其次组同学从中得到启示,也设计了如下试验装置进行探究:A 现象为 , B 现象为 , C 现象为 ;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试验要求的是 (填序号);( 3)同学们经过分析争论, 认为第一组的试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缘由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由于 CO 2 与溶液中的 NaOH 反应,消耗了 CO 2,你认为另一种缘由是;( 4)为了进一步证明 CO2 与 NaOH 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 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 取上述试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其次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 , 但都可以证明 CO2与 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解析 此题是对 NaOH 与 CO 2 反应现象的探究,将化学反应和压强原理相结合,考查了同学的试验装置的创新、试验现象的分析、试验方案的设计等才能;第一组试验中由于 NaOH 与 CO 2 发生反应使试管中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溶液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进入试管中,液面上升;同理,其次组试验 A 中塑料瓶在大气压下作用下变瘪,B 中熟鸡蛋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中; C中由于烧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胀大;2 2 3 3依据 CO 2 的性质,第一组的试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可能为 CO2 溶于水或与 NaOH 发生反应;对 CO 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证明,可利用反应产物 Na CO (实质为 CO 2- 的性质)的性质进行试验方案设计;答案:( 1)C ( 2)A 现象:塑料瓶变瘪了, B 现象:鸡蛋进入 〔 或部分进入 〕 瓶中,C 现象:气球胀大; ABC( 3) CO2 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消耗了 CO2( 4)稀酸,冒气泡; CaCl22+ 2+溶液(含 Ca 或 Ba 的溶液均正确) ,产生白色沉淀;例 4:人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会引起很胃病;下图为某抗酸药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药“嚼啐后吞服”的缘由是 ;( 2)某同学为测定该药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操作:取一片药片(药片质量为 0.5g)研碎后加 20mL 蒸馏水,然后用质量分数为 5%,密度为 1.02g/mL 的盐酸进行反应(假充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测得试验中反应掉的盐酸体积为 6.0mL ,通过运算:①判定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含量是否达到标注?②确定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析 此题以抗酸药中成分含量测定为载体,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化学运算的才能;将药物“嚼啐后吞服” ,主要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与胃酸作用;设药片中氢氧化铝质量为 x;依据测定的化学反应 : Al〔OH〕 3+ 3HCl= Al Cl 3+ 3H2O,结合反应消耗的盐酸的量,有: 78:3× 36.5 = x: 1.02g/ml × 6.0ml × 5%解得 x=78 5%1.02 g / ml 3 36.56.0ml= 0.218g由于氢氧化铝的实际质量为 218mg,小于标签所标识的 250mg;故药品中的氢氧化铝含量没有达到标准;药品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为: 0.218g0.5g× 100%= 43.6%;答案:(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与胃酸作用( 2)①没有达到标准② 43.6%问题 2: PH 值例 5: 甲、乙、丙分别是酸或碱的水溶液, pH 值依次为 1, 5, 14;以下图形合理的是( )A .图( 1)表示甲中滴入丙 B.图( 2)表示乙中滴入丙C.图( 3)表示丙中滴入乙 D.图( 4)表示甲中滴入乙解析 依据甲、乙、丙溶液的 pH 可以判定出分别为酸、酸、碱;甲中滴入丙, pH 逐步变大,但小于 14;乙中滴入丙, pH 逐步变大,但小于 14;丙中滴入乙, pH 逐步减小,但大于 5; 甲中滴入乙, pH 逐步变大,但始终小于 5;答案: C问题 3:共存问题+ 2+例 6.甲、乙两相邻化工厂,排放的污水经处理后,仍旧溶有以下 8 种离子 Ag 、Ba 、Fe3+、Na+、Cl -、 、 、OH-中各不相同的 4 种,假如将甲、乙两厂的污水,按适当比例充分混合, 经再沉淀后, 排放出的污水转变成无色的澄清的硝酸钠稀溶液, 污染程度大为降低,又经测定甲厂污水的 pH 大于 7,试推断:( 1) 甲厂污水中含有的 4 种离子是 ; 〔2 )乙厂污水中含有的 4 种离子是 ;与2+【分析】 溶液中共存离子之间不能相互结合形成沉淀, 气体或水; 此题中的 Ba3+ - + - + -, Fe 与 OH , Ag 与 Cl , Ag 与 OH 它们肯定分处在两种溶液中;由于甲厂污水 pH 大于 7,溶液显碱性,污水中含有大量 OH-离子,因此 Fe3+、 Ag+只能存于乙厂污水中,就 Cl -2+存在于甲厂污水中,又由于 Ag2SO4 微溶于水,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因 只能存在甲厂污水中 , Ba 只能存于乙厂;而不管是甲厂、仍是乙厂的污水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相加应为零,所以,甲厂污水中必有 Na ,乙厂污水中必有 ;甲、乙两厂污水2+ 3+ - + -同时排放, Ba 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