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品德:5.2.1《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
4页课题: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一课时: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教学理念: 1.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体验,从丰富感性认识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 2. 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3. 可采取小组讨论法,活动法,案例分析法等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违法犯罪的基本知识,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违法和犯罪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思想上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大大增强,但是又因为年龄和阅历所限,还不能真正做到明辨是非,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而且自制力欠缺,经不住各种不良诱惑而养成种种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在七年级下学期,加强有关违法犯罪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要 教学重点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重难点确定依据: 学生因对有关法律知识了解不深入,不能正确判断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不良行为属于违法,不能正确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且此知识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掌握好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自然引出下一课时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 ,卡纸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三国时期的刘备留给后人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说告诉我们: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要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偏偏“恶小而为之”,最终做出违法的事情来,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与他们不懂法,不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有不良行为不注意加以矫治有很大关系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法律知识 板书:8.1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讲授新课: 【请你来帮忙】 展示案例“拾金而昧违法吗?”例举三种不同观点,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何看待拾金而昧 学生谈论后,针对是否违法,出示相关法律规定: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他人的遗失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两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拾金而昧是违法行为 过度:除了拾金而昧,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行为,请看大屏幕 【你说我说】 问:你的身边存在下列行为么?这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么? 展示图片: 行为1:随意横穿马路 行为2:四处张贴小广告 行为3:拦路抢劫 行为4: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行为5:随意乱丢垃圾 行为6:成年子女不赡养年迈父母 行为7:吸毒贩毒 行为8:拾金而昧 (学生回答过程中,要请学生简要评析为什么该行为是违法行为) 由学生答题,引出: 做了法律所禁止的,是一种违法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板书:1.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过度:既然是违法行为,就会受到一定的处罚,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处罚这些违法行为呢? 【请你来断案】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法官,会对这些行为处以这样的惩罚? 行为1:随意横穿马路 行为2:四处张贴小广告 行为3:拦路抢劫 行为4: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行为5:随意乱丢垃圾 行为6:成年子女不赡养年迈父母 行为7:吸毒 行为8:拾金而昧 行为9:贩毒 为了避免学生处罚的方式太过空泛,出示小提示,提醒学生可以参考下列处罚方式: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罚款,死刑,警告…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进一步问:你为什么对不同的行为采取不同的处罚呢?(为什么有的处罚是有期徒刑,有的处罚只是警告呢?)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完成下表: 1.危害性 2.触犯的法律 3.处罚程度 一般违法 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 刑法以外的法律(民法,行政法…) 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罚款,警告..) 犯罪 (基本特征)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法 (刑事违法性) 受到刑事处罚:剥夺人身自由、甚至剥夺生命 (刑罚当罚性) 一般违法 板书:2.违法行为的分类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 罪 刑事违法性 刑罚当罚性 【现场演练】 学生活动:对号入座 “请判断下列行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请部分学生上台演练 教师对其中的疑难问题给与适当提示:1.吸毒是否是犯罪的问题;2.拾金而昧可能是犯罪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是相联系,2者之间有相同点:(1)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都违反了法律(3)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课堂小结】 教师升华主题,进一步指导行动: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不良行为不注意矫正, 很容易走向违法, 最终走向犯罪!同学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防微杜渐,避免一般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的发生,使自己健康成长,成为遵法守法的好公民! 【板书设计】 8.1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1.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 2.违法行为的分类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 罪 刑事违法性 刑罚当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