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明”与“文化”1.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57207282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4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述类文本之抓住重点 整合转换 (1课时)【学习目标】1、 把握文本的基本观点和重要基本信息和概念内容;2、 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快速确定答案区域(定位);3、 根据问题具体要求,对文本信息提炼、整合、转换阅读指要】1.整体阅读:抓住文段的首句、尾句、转折句,读懂语段;抓住第一段、最后一段和其他关键段落,把握论述思路,读懂文章2.标记文本:圈划文本中显性的、议论形式的观点语句,同时也要注意隐性的、叙述性的论据中潜藏观点标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关键句),并划出关联词、顺序词及表示范围、已然、未然等标志性词语(关键词)3.标记问题:阅读题目,研究“问什么”,找出答题区域课前预习】1. 阅读下面文本,然后回答问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 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 “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題,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 但若只了解,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这样的错误,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他们好比食品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

      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

      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①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⑪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  【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1.请概括“富于考据癖的学者”所犯错误4分)答案:①牵强附会,完全受史实支配(2分);②只懂考据,不懂欣赏(2分)2.根据④⑤两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认为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欣赏?(6分)答案:①借助考据,了解文本(2分);②欣赏形象本身,获取美感(2分);③走进文艺的领域,品味内涵(2分)3.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

      4分)答案:①用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②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是一种反省的理解;预存美丑的标准,把自己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方法总结】启示一:根据问题关键词,确定答案所在范围要准确,更要全面启示二:信息筛选组织时应注意显性答案(议论形式的观点句,如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关键词语、关键句、关键段,点晴之笔等)与隐性答案(叙述形式的论据)相结合的原则 启示三:从文中摘录出来的词句有时不能直接拿来答题,需要转换一是把形象性词语转换为直白性语言二是主动与被动互换,原文中是被动式,答题时可能需要转换为主动式,或者相反三是反面、否定说法和假设语气要变为正面、肯定说法和语气课堂巩固】阅读下面文本,然后回答问题谈美[英]毛姆①我发现美是个终点我仔细考虑美的东西,觉得我所能做的惟有凝视和赞赏它们对我引起的情绪是高雅优美的,可是我既不能保持这情绪,又不能重复感受它;世上最美的东西最终也使我厌腻我注意到,从未臻完善的作品中,我倒能获得更持久的满足正因为它们还没有达到十全十美,所以它们使我的想象力得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最伟大的艺术品已经是尽善尽美,我无以复加,我不安宁的心灵只能疲于消极的沉思默想。

      我觉得美好高山的顶峰,你攀上了那里,就只有重新回下来完美无缺是我们都追求的,却又最好不要真正达到这境界②我曾试图从美学家那里寻找出人性中有什么因素使我们可能产生美的情感我们惯常认为美源于人要求表现的本能,而我得说这是一种身心的状态或许在身心的结构中存在着一种生理功能,使某些声音、某些节奏、某些色彩特别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也因为我们爱某些东西、某些人、某些地方,或者时光的流逝增添了感情价值,所以我们觉得美③还没有人研究过时间对于美的作品的影响不仅仅是我们越熟悉它们,越看到它们的美,而且历代的赞赏不知不觉地增加它们的美济慈的颂歌现在比他刚写下它们的时候更美,所有从这些优美的诗歌中得到安慰和力量的人们积聚的感情使它们诗意更加丰富了审美情绪决不是一桩简单明确的玩意儿,它是非常复杂的,是由各种不同、而且往往相互矛盾的因素综合形成的美学家们教你不要因为一幅画或一曲交响乐激起了你的本能冲动,或者因为它们挑动了你忘怀已久的往事,或者因为通过它们引起的联想,使你进入了神秘的狂欢状态,就为这些图画或音乐所感动这样的劝诫没有用,事实上你还是被感动④一个人对于一件伟人的艺术作品的反应究竟是怎样的呢?比如说,他在罗浮宫观看提香的《埋葬》,或者在听着《歌唱大师》中的五重唱的时候,他所感觉到的是什么?我知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什么。

      那是一种刺激,使我感到既是心灵上、却又是肉体上的高度兴奋,使我感到幸福,似乎觉察到自己的力量,摆脱了人生的羁绊;同时又感到自己产生一种充满仁爱的温厚心情我觉得安定舒泰,而精神上又似超脱人世但是我问自己,这种情绪有什么用处呢?当然,它令人愉快,而欢乐本身是美好的⑤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效果倘若它只能给予快乐,无论是怎样的精神上的快乐,它也没有多大意思,或者至少不比一打牡蛎和一盅葡萄美酒有更多的意思倘若它是一种安慰,那是够好的;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邪恶,人们能够常有个隐逸的去处,确是好的,但并不是逃避邪恶,而是积聚力量去迎战邪恶艺术若要作为人生的一大价值,它必须培育人们谦逊、宽容、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事实很奇怪,艺术家只有在无意之中才能收到这个效果,正如蜜蜂是为了自己需要而制造蜂蜡,全然不知人类会拿去派各种各样的用处选自《毛姆随想录》,有删改)1.作者为什么说“美是个终点”?请结合第①段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美的东西让人只有凝视和赞赏;(2)人们常常追求完美无缺(十全十美)这个终极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后就没有持久的美感了(完美无缺常常使人厌腻);(3)美带给人消极的感受每点2分)2.根据④ ⑤两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的艺术价值观。

      6分)参考答案:艺术要使人愉快;要能给人安慰,教人积聚力量迎战邪恶;培育人高尚的品德每点2分)3.从全文来看,影响人们产生美感的因素有哪些方面?(6分)参考答案:艺术品(审美对象)的完美程度;审美者的身心状态、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时间每点2分)【课堂反思】【课后作业】阅读下面文本,然后回答问题想象与写实 朱光潜  ①对于想象与写实这个理论上的争执不能不提出一谈,因为它不仅有关于写作基本态度上的区别,而且涉及对于文艺本质的认识   ②在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风靡一时,它反抗前世纪假古典主义过于崇拜理智的倾向,特提出“情感”与“想象”两大口号浪漫主义作者坚信文艺必须表现情感,而表现情感必借想象在他们的心目中与想象对立的是理智;想象须超过理智,打破形式逻辑与现实的限制,任情感的指使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界起了一个大反动,继起的写实主义咒骂主观的想象情感写实作家的信条在消极方面是不任主观,不动情感,不凭空想;在积极方面是尽量寻求实际人生经验,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搜集“证据”,写自己知道最清楚的,愈忠实愈好   ③如果就文艺本质作无偏无颇的探讨,我们应该知道,凡是真正的文艺作品都必须同时是写实的与想象的。

      理由很简单,凡是艺术创造都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唯其是旧经验,所以读者可各凭经验去了解;唯其是新综合,所以见出艺术的创造,每个作家的特殊心裁想象决不能不根据经验,神鬼和天堂地狱虽然都是想象的,可也都是根据人和现实想象出来的,神鬼都像人一样有四肢五官,能思想能行动,天堂地狱都像现世一样有时间空间和摆布在时空中的事事物物,如宫殿楼阁饮食男女之类一切艺术的想象都可以作如是观至于经验--写实派所谓“证据”--本身不能成为艺术,它必须透过作者的头脑,在那里引起一番意匠经营,一番选择与安排,一番想象,然后才能产生作品人生经验如果要形成艺术作品,必经心灵熔铸从艺术观点看,这熔铸的功夫比经验还更重要千百倍,因为经验人人都有,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表现他的经验成为艺术家许多只信“证据”而不信“想象”的人为着要产生作品,钻进许多偏僻的角落里讨论实际生活,实际生活算是讨到手了,可作品仍是杳无踪影;这正如许多书蠹读过成千上万的书,自己却无能力写出一本称得上文艺作品的书   ④中国文学理论家向来注重“境界”二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造境”和“写境”的区别,认为“造境”即“理想”(即“想象”),“写境”即“写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