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编)公共危机管理.docx
5页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第一讲怎么定义公共危机:突发性 不确定性 信息不充分难决策 破坏性 资源缺乏 相互影响 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 对社会秩序带来挑战, 具有破坏性, 难以决策应对的不确定性事件多指战乱、冲突、灾害、事故、瘟疫等第二讲 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危机形态西方将社会形态分为(以生产方式划分)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 人口高度聚集后工业社会人与自然达成流动平衡的关系认为灾害是人类违背“神”而被施予的惩罚形成灾害观(神秘主义) 人与技术的问题工业事故发生概率远大于自然灾害人自身的危机人的精神危机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 生态危机(地下水下沉 )经济危机,牵一发动全球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环环相扣第三讲危机认识论(一)1“天人合一”理论与灾异象说(曾经如何影响中国社会和社会行为)维持社会秩序 “天人合一”理论: 中国以农业文明为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说:世间万物由天派生出来;天与物间的关系人与天能相互感应 上天有决定人吉凶祸福的能力灾异象说:灾异有之,国家有失2 危机系统论一个组织习惯于用原用的规则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有风险用现有的安全规则来解决 问题无法解决做出错误判断 隐患未解除,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事故的发生是正常的 “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系统的组成要素越复杂, 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复杂。
因而整个系统就越容易受到某些因素所引发的“危机”的破坏3 正常的事故理论 系统内,每个部分相互依赖性越强,每个部分都有事故发生的概率这是系统的本质特征危机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 “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第四讲 危机认识论(二)4 风险的自动平衡论:在一定时期内,风险的总量是不变的,很多风险是为了规避另一风险所采取措施引起的,即自己造成的由于人们盲目乐观而放大了另一种危险解决一个问题时引发下一个问题 (有了安全带就盲目开车,降低安全意识) 警示我们不要盲目乐观,应对风险的措施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5 认识缺陷论洞穴偏见: 井底之蛙,以片面的认知来评判整个领域,认识能力有限, 对世间认识存在偏差,引发错误判断冰山理论:(冰山:只有一小部分露出在海平面之上)人们总会注意到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情,对隐性的危机意识不到,发生后遭受到的往往是致命的打击6 风险结构理论 一个个体或组织会不会受外在风险影响, 取决于自身的脆弱性和暴露系数, 取决于外在的风险结构和社会结构7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潜伏 爆发 持续 消退——预防 应急 善后危机不是偶然的, 事态爆发前至少有潜伏 -发展 -失衡 -平衡-再失衡 -再平衡。
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应急任务不同危机的生命周期:潜伏(诱因) 发展(显性化) 爆发期 持续期 恢复期危机管理的阶段:预防 预警 应对应急管理 善后8 灾害的叠加放大效应:灾害的互相叠加越是发达社会,系统之间相关依赖越强(南方冻雨灾害)9 链式反应结构 两种灾害之间存在固定、有序的转化结构(灾害 -饥荒-改朝换代) 社会转型风险论在稳定的农村中很少遇到社会问题, 社会转型带来了贫富差异、 人口大规模移动问题、公共服务无法满足需求、道德滑坡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打掉原来的结构,重塑一个新结构,原来的规范就会失效,因此转型社会往往会陷入失范,缺乏统一的价值观发达国家从工业化社会转型到后工业化社会也会遇到许多社会问题,如老龄化、低生育率复合进化论经济领域(影响)政治领域(影响)社会领域第五讲 风险管理与危机应对(减少风险、分散风险)风险管理的框架由外及内:危机外在于我们的个体时,与风险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阻挡(建长城、修大坝)由内及外:采取主动策略,从组织、个体内部寻求策略、行为方式的选择风险管理常用策略潜在的诱因使风险变现,对社会造成影响,有些影响不大,在有些社会不能解决形成危机策略一:减少风险源危机会由一个诱因产生 风险管理手段围绕风险源实施策略二:风险规避策略三:转移风险08 年次贷危机:美国政府将危机分散到金融公司承担,滥用杠杆工具,造成严重后果。
第六讲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决策权在不同国家如何配置) 突发事件管理职能: 决策 执行 辅助 咨询最有效的方式:决策权集中 执行齐头并进 要求:专业化 科学化决策: 法来保障谁来决策,怎么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者的经验很重要 需要咨询机构来避免个人误判应急处置: 一个突发事件涉及到很多部门, 每个部门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自己的方案是什么,与决策机构建立直线联系,能马上应对监督:独立机构来评估调查危机管理的指挥权与决策权:分级:安全生产事故等级标准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按照事故等级程度决定由哪级政府管理分类:分类决定各突发事件由哪个部门管跨区域危机管理组织形态:跨区域的突发事件很难处理,推卸责任,后果让其他区域承担三种解决思路: 1 成立临时性机构(高规格,参与人员级别高 )2 成立专业的独立管制机构3 各部门同时行动,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第七讲 危机管里的常态化与专业化、信息化危机管理的常态化: 危机管里最重要的环节应该是预防预控, 让危机管里成为常态化的管理( 1)法律安排安全管理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 法定机构职责,强制履行( 2)设置专职部门 / 专门机构应对危机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的专业化: 有专业机构负责预防、预警、预控法律给予科研机制免责权利,也要规范信息发布的筛查机制专家:行政长官召集专家咨询委员会科学支持: 1 专业机构的设立 2 专业队伍的培养 3 对科学技术的应用第八讲 危机的事前管理一、风险识别与判断:对组织风险的正确认定二、预防: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但不可能将所有的危机都扼杀在萌芽期三、预警:预警需要时科学的,有法律规范的第九讲 危机的事中管理一、 启动应急预案:我国具备了非常完备的预案体系,总体、部门、专项三级预案。
我国预案中存在的问题: 原则性太强,操作性太差可做到的写入预案,无法操作的就没有预案, 缺少实质性推动作用有规章,没有人执行;有预案,但不依其行事,流于形式二、确定指挥体系:指挥链条,集中指挥,有法律为依据、等级明确三、 应急现场处置:应急调查、决策、执行决策第十讲 危机的事后管理一、危机责任调查二、危机补偿问题: 自然灾害主要造成经济损失;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造成人员伤亡灾害多发地区多为贫穷地区发生事故由保险、责任单位、政府三方赔偿三、危机社会学习:事后开展紧急通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独立责任检查机制个人、保险市场、政府合作救助第十二讲 自然灾害与社会关系中国传统灾害的救助体系:轻摇薄役、开放山林湖泊、取消关卡(方便商旅) 、眚礼、煞哀、薄乐、缉盗贼、祭鬼神、蠲免政策、国家粮食救助的方式:常平仓、调黍、更新流动(外借给他人)国家层面:以工代赈、以工还债(创造工作岗位来救济) 社会层面: 社仓、义仓王朝到后期,出现国家行政的效率问题、官僚腐败、社会碎片化、贫富分化等问题,那么自然灾害对其的打击就致命性的第十三讲 经济危机与社会应对(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经济危机的不同理论生产过剩:生产规模不能有效与需求规模对应起来消费 / 需求不足:一部分如空调、彩电等商品的饱和;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消费能力, 需要为他们增加收入,释放购买力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 国内货币的增量大于 GPA的增速金融投机,信用扩张(明斯基模型)外汇 对冲金融危机:支持经济活动的金融机构(国际贸易、银行、债券等)出现问题,导致经济活动中断,造成金融危机。
新兴国家的命运:新兴国家过于依赖外资,国际市场的变动引发国内动乱* 二战后,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许多国家选择外资依赖性、出口导向型经济方式发展起来,外资进来投资, 央行就要发行同外资等值的货币,导致物价、 劳动力价格缓慢上身外资发现劳动力价格上升后撤资,导致经济规模缩减,税收规模降低,但是一国的发展是向前推进的,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国家就会发行货币如何应对: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这是悬而未决的问题第十四讲 社会转型和社会危机从社会内部的结构、规则、制度去理解社会危机,而不是从个体的角度看待生存危机: 人口扩张自然走向消亡 or 战争现代社会合法性制度参与不足意识形态角度 价值观的断代社会原有的意识形态崩溃,要化解冲突需要快速建立新的, 大家都接受的一套价值观结构功能失调大多数人受传统观念、意识形态支配一个社会中, 如果人与人之间, 群体与群体之间不是因为物质利益而形成激烈冲突, 就会出现暴力、革命、骚乱即意识形态不同,观念上的冲突 骚乱、社会问题从政治参与角度理解( * “政治参与制度化”亨廷顿)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证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 当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 的 需 要 , 政 治 制 度 也 要 去 包 容 公 民 需 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