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56000806
  • 上传时间:2023-08-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地说,命题源于教材,但绝不拘泥于教材,往往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高考答卷情况看,历史学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表现为史实张冠李戴、概念不清、历史结论错误等二是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差,表现为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确把握题意等三是答题不规范,表现为表述不当、思维混乱、答案错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题口语化等为此,笔者提供如下复习备考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1.  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目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以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它以秦朝为分界线,分为特征鲜明的两个阶段西周时期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成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造就了后世“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特色分封制、世袭制和宗法制的遗存因素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这一时期孕育的思想经诸子百家阐发而成为古代中国的精神宝典,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公田)因此,政治制度上的“家国一体”、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经济上的“土地国有”,成为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成长、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奠定,都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密不可分2.以教材为载体,强化历史思维的培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程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近两年的高考试卷也体现了这一理念,如2011年和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的第41题就要求学生突破教材制约,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其他自主命题地区的高考试卷中,一些历史试题的材料或结论,也常有突破教材束缚、质疑教材观点的情况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材为载体,借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多视角思考相关问题例如当我们看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极大地改变了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的时候,还可以将一些学者提出的“孙中山、梁启超、袁世凯共同影响了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的巨变”这一观点引进来,进行综合辩证的思考;当我们依据教材对新文化运动大加赞扬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学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历史学习需要我们大胆质疑历史结论,有质疑,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3.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呈现来看,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确实加大了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等的考查力度。

      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只有掌握这些主要史观的内涵,才能准确分析、理解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才能理解、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才能在备考中运用其理论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应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如用不同史观对历史人物孙中山进行评价,可得出不同结论在革命史观的引导下,根据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得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结论;在现代化史观的引导下,根据孙中山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得出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的结论;在社会史观的引导下,凭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剪发辫、改称呼等社会改革措施,得出孙中山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的结论;在全球史观的引导下,根据辛亥革命在世界(尤其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孙中山的国际性活动,得出孙中山是有世界(或国际)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的结论4.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例如十八大召开及十八大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建立和谐社会、改革创新、维护国家主权(目前与越南、韩国、菲律宾、日本等国存在的边界矛盾)、三农问题、经济全球化、民族关系等总之, 高三历史备考复习中要依据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考试大纲》、学生实际等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生在文综历史考试中有良好的表现,取得理想的成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