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层框架住宅毕业设计结构计算书.doc
22页目录一.工程概况…………………………………………………………………………2 二.设计资料…………………………………………………………………………2三.横向框架内力计算………………………………………………………………3(1)各梁柱截面尺寸确定…………………………………………………………3(2)荷载计算………………………………………………………………………31)恒载计算……………………………………………………………………31)恒载计算……………………………………………………………………3(3)内力计算………………………………………………………………………7 1)恒、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7 2)分层法对一榀横向框架进行受力分析……………………………………8(4)梁截面计算……………………………………………………………………161)顶层梁截面面设计…………………………………………………………162)中间层梁截面面设计………………………………………………………18(5)柱截面计算……………………………………………………………………19四.参考资料…………………………………………………………………………21五.附图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某企业新建办公楼,总建筑面积4581 m2,主体结构5层,无地下室。
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各层层高均为3.6m 二、设计资料 (1)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5℃ (2)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基本风压为0.75KN/m2 (3)基本雪压为0.30 KN/m2 (4)年降雨量:650mm,日最大降雨量:92mm,时最大降雨量:56mm (5)土壤最大冻结深度:450mm (6)地基土土质均匀,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7)地下水稳定埋深8.5~10.8m,属潜水类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8)不考虑抗震设防 图1 柱网布置图 图2横向框架立面图三、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1)各梁柱截面尺寸确定如下 梁(A~D轴):h=(1/18~1/10)l01=(1/18~1/10)*7200=400~720mm,取h=700mm h/b<4,取b=300mm梁(1~11轴):h=(1/18~1/10)l02=(1/18~1/10)*6300=350~630mm,取h=600mm h/b<4,取b=300mm 柱截面均为 b*h=550mm*600mm 现浇楼板厚150mm。
2)荷载计算1)恒载计算取⑥轴线横向框架进行计算单元宽度为7.2m,如图4-1所示传给该框架的楼面荷载如图3中的水平阴影线所示图3 ① 屋面横向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AB、CD段):30厚C30混凝土保护层 25×0.03=0.75KN/m2 铺油毡隔离层一道 0.25KN/m2 25厚挤塑泡沫成品保护层 0.5×0.025=0.13 KN/m2高分子防水卷材一层 0.01 KN/m2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 20×0.02=0.4KN/m2 水泥炉渣2%找坡 14×0.072=1.01 KN/m2 15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0.15=3.75KN/m2 20厚纸筋灰打底 16×0.02=0.32 KN/m2屋面恒荷载6.62 KN/m2 所以,屋面荷载传递到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2*6.62*6.3/2=41.7KN/m框架梁自重0.3*0.6*25=4.5 KN/m梁侧粉刷2*(0.6-0.15)*0.02*20=0.36 KN/m②屋面横向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BC段):30厚C30混凝土保护层 25×0.03=0.75KN/m2 铺油毡隔离层一道 0.25KN/m2 25厚挤塑泡沫成品保护层 0.5×0.025=0.13 KN/m2高分子防水卷材一层 0.01 KN/m2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 20×0.02=0.4KN 水泥炉渣2%找坡 14×0.072=1.01 KN/m2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0.10=2.5KN/m2 20厚纸筋灰打底 16×0.02=0.32 KN/m2屋面恒荷载5.37 KN/m2 所以,屋面荷载传递到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2*5.37*3.0/2=16.1KN/m框架梁自重0.3*0.6*25=4.5 KN/m梁侧粉刷2*(0.6-0.15)*0.02*20=0.36 KN/m ③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AB、CD段) 吊顶及地砖 1.2 KN/m2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 20×0.02=0.40 KN/m2 150厚钢筋混凝土板 0.15×25=3.75 KN/m2屋面恒荷载5.35 KN/m2 所以,屋面荷载传递到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2*5.35*6.3/2=33.7KN/m框架梁自重0.3*0.6*25=4.5 KN/m梁侧粉刷2*(0.6-0.15)*0.02*20=0.36 KN/m填充墙自重(加气混凝土):0.24*(3.6-0.6)*10=7.2 KN/m墙侧粉刷:2*0.02*(3.6-0.6)*20=2.4 KN/m④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BC段) 吊顶及地砖 1.2 KN/m2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 20×0.02=0.40 KN/m2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0.10×25=2.5 KN/m2屋面恒荷载4.1 KN/m2 所以,屋面荷载传递到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2*4.1*3.0/2=12.3KN/m框架梁自重0.3*0.6*25=4.5 KN/m梁侧粉刷2*(0.6-0.15)*0.02*20=0.36 KN/m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图如图4所示:2)活荷载计算①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AB、CD段) 屋面活荷载传递到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2*2.0*6.3/2=12.6 KN/m②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BC段)屋面活荷载传递到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2*2.0*3.0/2=6.0 KN/m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图如图5所示: 图4 恒载图 图5 活载图 (3)内力计算 1)恒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将三角形恒荷载(竖向荷载)、三角形活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
由活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由恒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K---恒载标准值 Qk---活载标准值 CG、CQ ---恒载、活载效应系数经荷载组合后,取用活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如图6所示 图6 荷载组合图(单位:kN/m2) 2)采用分层法对一榀横向框架进行受力分析将5层框架沿高度分成5个单层无侧移的敞口框架,如图7所示框架梁上作用的荷载、柱高及梁跨均与原结构相同计算时,将各层梁及其上、下柱所组成的敞口框架作为一个独立计算单元,用弯矩分配法分层计算各敞口框架的杆端弯矩,由此求得的梁端弯矩即为其最后弯矩为便于计算,分层法假定敞口框架上、下柱的远端是固定端,实际上,除底层柱的下端嵌固外,其他各柱的柱端均有转角产生,应为弹性支承为减少计算误差,可把除底层柱以外的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9,据此来计算节点周围各杆件的弯矩分配系数;杆端分配弯矩向远端传递时,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仍按远端为固定支承取为1/2,其他各柱的传递系数考虑远端为弹性支承取为1/3逐层叠加敞口框架的弯矩图即得原框架的弯矩图 图7 分层法计算简图本例中横向框架是对称结构,所以只取半边结构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过程见下图 图8 顶层荷载图(单位: KN/m) 图9 顶层弯矩分配图(单位: KN.m) 图10 顶层弯矩图(单位:kN.m) 图11 2~4层荷载图(单位:kN/m)图12 2~4层弯矩分配图(单位:kN.m)图13 2~4层弯矩图(单位:kN.m) 图14 底层荷载图(单位:kN/m)图15 底层弯矩分配图(单位:kN.m)图16 底层弯矩图(单位:kN.m)将分层法所得弯矩图叠加,并将A、D轴线各节点不平衡弯矩做一次分配,B、C轴线各节点不平衡弯矩相差不大,不再分配框架最终弯矩图如图17所示 图17 框架弯矩图(单位:kN.m) 图18 框架剪力图(单位:kN)图19 框架轴力图(单位:kN)(4)梁截面计算 1)顶层梁截面设计 ①正截面强度计算: 梁的截面尺寸为300mm*600mm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 对于梁端,不考虑现浇混凝土板的作用梁端A:梁端B:考虑梁上层纵筋施工,梁端A、B统一选用216+218 (911mm2)AB跨中截面:对于梁跨中截面,考虑现浇混凝土板翼缘受压,按T形梁计算。
翼缘计算宽度 选用216+218 (911mm2)斜截面强度计算取较大设计剪力V=-117.8KN验算截面尺寸 故按构造配筋φ8@2002)中间层梁截面设计 ①正截面强度计算: 梁的截面尺寸为300mm*600mm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 对于梁端,不考虑现浇混凝土板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