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语文《跳水》教案(精选10篇).doc

68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43780251
  • 上传时间:2022-09-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81KB
  • / 6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语文《跳水》教案(精选10篇) 语文《跳水》教案 篇1(3803字)  本课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D?D发展?D?D高潮?D?D结局来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它是这篇__的高潮第4自然段继续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段末最后两句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第5、6自然段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船长急中生智,意识到只有跳到海里才是唯一解救的办法于是果断地用手中的枪逼迫儿子往海里跳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进一步展示了父亲的果断,也说明了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得救,主要是由于船长当机立断,措施正确,同时也由于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跳到了水里;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里就把他救上了甲板孩子的得救,是几个方面的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用的是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较高的兴趣,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特别对故事性较强的__,兴致特别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不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朗读课文能力也较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2、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层次,练习给课文分段,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跳水  2、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3、据学生回答,板书:谁?在哪里跳?为什么跳?怎么跳?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以上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能找到哪些答案?  2、交流汇报  三、理解课文尝试分段  1、课件播放课文的动画片,学生欣赏故事  2、学生欣赏后,提问:谁能用一个词形容看故事时的心情?据学生回答,板书:惊险  3、故事中最惊险的部分在哪?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一惊险场景?  4、指名朗读5?D6自然段,互相评议  5、此时的孩子站在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摇摇欲坠,情况十分危急!大家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6、故事写到这儿,就达到了?D?D高潮。

      板书:高潮  7、这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所有人都迫切想知道什么?板书:怎么办?结果?  8、怎么办?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吗?是谁救了他?板书:船长  9、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板书:  10、谁自告奋勇把这一段读一遍?学生读  11、孩子安全获救,你们的心情怎样?船上的人呢?在所有人当中,谁最高兴?为什么?  12、当儿子转危为安,作为船长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谁能告诉他呢?(指名回答)  13、哪几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事情发展的经过?板书:经过请男生齐读2?D6自然段  14、猴子为什么会摘孩子的帽子呢?指名回答并板书:水手取乐  15、师指板书总结: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整?(指名练说)板书:命令得救  16、从老师的板书,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请大家拿出笔来,就按这个顺序,在课文中把段落划分出来  四、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认真阅读,解决了心中的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分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了解故事发展过程的同时,顺利地给课文分了段。

      其实,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有很多,下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共同探讨其它的分段方法  第二课时  一、体会情感评价人物  1、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具体的了解,现在,老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D?D”划出描写孩子动作、表情和语言的词句,并用箭头图表示出孩子的心情变化过程指名上黑板画图)交流评议  2、文中除了孩子,还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3、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你还可以想什么办法救孩子?  船长真的会开枪吗?他为什么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说明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机智灵活冷静果断  4、__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仅仅两句而已,但却把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船长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真实又生动这种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二、斟词酌句指导朗读  1、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或标点符号,用铅笔划记下来并想一想好在哪里?  2、交流汇报,指导朗读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适时出示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互相评议  三、谈谈体会续编故事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2、孩子得救了,而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课后,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篇。

        总评: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3-4年级的学生在阅读__时,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堂课根据此目标设置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  二、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和谐与统一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较完美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达到了和谐、统一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课堂气氛活跃,发言面广,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整堂课教师设计的问题较有层次,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达到了水到渠成  四、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探索的欲望这节课,教师准备了《跳水》的故事动画短片,供学生欣赏,设计了多个层次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把学生引入到故事发生的现场,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自然兴趣盎然  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训练较为到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问题提得较为零碎,要是能进行一下整合,会显得更有条理语文《跳水》教案 篇2(2720字)  一、教材分析  《跳水》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作者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展示给读者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文中人物各有特点,语言运用熟练,人物刻画形象逼真因此,本篇除抓训练重点以外,还应让学生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二、指导思想  1.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使学生自始至终能自己读书、自己感悟、自己发现、自己获得  2.教师为主导教师带领学生读得更深,体会得更细,悟到得更多,发现得更快,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得通过读或写表现出来  3.语文本体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二者不可偏废,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积累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同时在精神与情感上获得满足  三、总体安排  第一课时,在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__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跳出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组织及运用语言材料的精妙之处,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  2.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即__的中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明确学习目的我们这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3.看音像资料,了解__主要内容看完后提问:__主要写了什么?  4.自由读课文,弄清事物间的联系把描写事物之间联系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教师了解学习情况  5.交流汇报  ①这些事物之间发生了哪些联系?指名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②画出了哪些语句?指名回答,要求把画出的句子读出来  6.画图加深理解  ①大家知道了这些事物间的联系,下面我们用一幅图把这些联系表示出来,看谁做得与众不同  ②大家画完了,谁认为自己画得好就到黑板上来画给同学们看指名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把自己画的讲给四人小组的其他人听学生在黑板上画完后,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价  7.自由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__?  8.汇报交流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讨论  9.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加深对__的理解  2.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用标点的独特之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跳水》一课,上节课我们弄清楚了两个问题这节课呢?我们还要弄清楚两个问题:①怎样写的?②写得怎样?(板书)  (二)弄清作者是怎样写的。

      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事物之间的联系写清楚的?  读后指名回答事情发展的顺序)  在这一课中,事情的发展顺序是怎样的?  (起因:风平浪静,水手逗猴子经过: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上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三)体会写得怎样  1.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自然段或标点符号用铅笔画下来,并且想一想好在哪里?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谁把自己画的讲给大家教师提示:每人只有一次机会,一次只能讲一个地方,所以要把你自己认为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适时出示课件中的句子,指导全班同学朗读如果读不了,可以寻求帮助你认为谁能帮你读好,就请谁  ①关于孩子的一段的读,要突出当时的紧张气氛及危急情况,主要从“情感”入手指导朗读提示:现在就是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