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白于山区走出贫困的思考.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92029518
  • 上传时间:2022-05-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8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白于山区走出贫困的思考 内容提要 靖边县白于山区是本县农村脱贫致富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专心搞好白于山区的农村创办工作,促进白于山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进展,笔者从三个方面举行了调查 一、靖边县白于山区的根本处境及农业和农村的现状 二、目前存在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根基设施产业结 构、农人素质等问题 三、提出了对加强农村根基设施创办、开发培育主导产 业、培训新式农人等建议 - 1 - 靖边县白于山区走出贫困的斟酌 中共靖边县委党校 讲师 董 渊 白于山区是我县农村脱贫致富的重点,也是难点按照《靖边县新农村创办规划》的要求,到2022年,全县农人人均纯收入达成8000元,因此,专心搞好白于山区的农村创办工作,促进白于山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进展,对于推进全县新农村创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根本处境 白于山区笼罩全县中南部两大区域和北部风沙区的片面村组,涉及17个乡镇,152个行政村,1275个村小组,3.86万户,16.7万人,总面积3345.5平方公里,占全县行政村的71%,总面积的65.8%,农业人口的68.4%。

      有耕地42万亩,其中水地5.3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糜谷、洋芋、荞麦;有大家畜2.2万头,羊子存栏42万只,生猪每年出栏6.3万头境内有大理河、芦河、红柳河、杏子河等并有较为丰富的石油、自然气等资源2022——2022年,农人人均纯收入保持在3600元左右 二、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创办,白于山区的生产条件有所改善,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等因素制约,白于山区的农村照旧贫困,农业根基设施照旧薄弱,农人增收照旧困难 (一)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我县白于山区内有80%的土地沟壑纵横,生态脆弱,水土 - 2 - 流失严重耕地多以丘陵、山地为主,质量在八、九级以下(国家分类为十级),其中平均亩产在200公斤以下的低产田就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燃烧难等问题依旧困扰着农人的生产和生活,加上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自然苦难频繁发生,抗灾减灾才能极差,返贫现象特别普遍 (二)根基设施落后,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进展 近年来,我县对农村根基设施投入了大量资金,更加是加大了对白于山区的扶贫开发投入力度,改善了白于山区片面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但相当一片面地区的农村根基设施照旧对比落后,主要表现在水、电、路和根本农田等方面,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有变更。

      目前,白于山区有14个村,201个村小组不通路;4个村,18个村小组,112户不通电;12个村,108个村小组,1122户未举行农网改造;12个村不通;27个村102个村小组,1231人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2万人存在饮水安好问题,其中1.3万人饮用高氟水,0.4万人饮用苦咸0.3万人饮用污染水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区域区别逐步拉大地处白于山区的中南部地区农业生产进展缓慢,而北部地区已开头向现代农业迈进根本农田创办上,北部水浇地人均2.5亩,中部涧台地人均2亩,南部坝台地、梯田人均仅有0.98亩 (三)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农人增收缓慢 白于山区大片面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小农经济影响,农业综合生产才能不强,没有形成稳定的增收产业农业产业布局单一,品种老化,技术落后,信息闭塞,服务体系不健全,与市 - 3 - 场经济严重脱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展缓慢,农人组织进展缓慢,农人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人才、资金和现代管理技术,规模小,化解市场风险才能弱,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人增收缓慢如乔沟湾乡新庄村山杏种植面积大,去年山杏丰收,但因品种老化,卖不出去,效益低,这就要求政府在技术、加工和销售等方面供给服务。

      据调查,白于山区域内农人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1.88万人,其中800元以下未解决温饱问题的有0.8万人 (四)农人整体素质低,自我进展才能弱 白于山区农村教导水平相对落后,农人受教导年限普遍较短,尤其是留守农人的素质和技能不高,观念陈旧,采纳新事物才能差,“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18——45岁农村劳动力中,高中文化程度仅占4.2%,初中占25.6%,小学占48.6%,文盲占21.6%而绝大多数年轻有文化的农人离开农村如乔沟湾乡一户农人文化程度低,采纳新生事物才能差,种三亩洋芋,因品种退化,大片面腐烂小河乡一户农人养一头猪,不修圈舍,用铁链拴着 三、对策及建议 加强根基设施创办是白于山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进展农村生产力,推进现代农业进展,开发培育增收致富产业是白于山区农村创办的首要任务;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是白于山区农村创办的关键在创办过程中,根据白于山区的实际,可采取“三种模式”一是对有条件、有进展潜力的区域实行整村推进创办,重点抓好涧地开发,提高农业生产综 - 4 - 合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创办步伐二是对有确定生存条件、能进展的区域,重点解决水、电、路等根基设施和根本农田创办,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对生态环境恶劣,居住分散,没有条件进展根本农田和无法保障生产生活的,实行异地移民或吊庄移民 (一)加强农村根基实施创办 要从改善白于山区群众最根本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入手,整合资源,捆绑使用涉农资金,集中气力办大事,着力抓好水、电、路和根本农田等为重点的根基设施建议 1、道路通达工程创办采取 “群众打底子,政府盖面子” 的方法,调动宏大群众创办乡村道路的积极性按照便当生活,促进生产的要求,以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商品集散地油路创办为重点,加快白于山区通村马路创办要严把道路质量关,提高道路创办等级,加强道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同时要合理解决好 “群众打底子” 方面乡村负债创办问题如龙州乡刘家峁村、中山涧镇乔家湾村的通村油路投资分别在240万元和780万元左右,而受益人口仅在487-868人之间(包括外出人口),人均投资1000元左右,应考虑整体移民 2、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好工程创办白于山区群众的人畜饮水仍特别困难要整合中、省、市、县饮水工程资金,真实掌管供水工程使用和受益处境,创办一个,解决一个,不搞重复创办对人口居住较集中、自然条件好的村实施自来水通达工程;对人口居住偏远分散、自然条件差的村下决心采取吊庄移民,集中人口,重点创办供水点,进展联村、联乡集中供水 - 5 - — 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