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建省高考考语文试卷综述试.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0259671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0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综述一、试卷结构及分值第Ⅰ卷: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二大题,四道小题共12分;文言文阅读四道小题共12分:本卷为选择题,三大题合计24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包括文言断句、文言文翻译(10分),古典诗歌鉴赏(6分),名句默写(8分);文学作品阅读(20分),语言应用(12分),作文六大题共126分二、命题及其特点1.第Ⅰ卷的现代文阅读由往年的一篇文章出四道题十六个选项改为二篇文章出相同的题项,分别选用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让考生通过正确与错误选项的筛选、判断,以检测考生准确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二篇文章一篇是自然科学类的,一篇是社会科学类的,虽然考查考生获取主要信息的试题性质不变,但却规避了原来一篇文章为了凑足选项常常变为文字游戏的危险(可以想像命题者是怎样的绞尽脑汁),而且二篇文章一篇是自然科学类的,一篇是社会科学类的,对于文、理科的学生也有一个平衡的作用,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给了不同知识背景的考生以人文的关怀这一些变化,从考后的评论上看,是得到广大考生以及各方面的认可和肯定的,因而这种基于对现代文阅读考试科学性的认识和探索的突破,显示了我省广大语文工作者命题的智慧和创新的才华。

      尽管变为二篇文章,但四道试题还是一如既往地从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筛选文章信息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考查文章的阅读难度比起往年有所下降,基本上适合考生的阅读,而且主要信息突出,如第一大题文章里的“固定的成见”和“公众舆论”和第二大题文章里的“‘欧洲老鼠’计划”等,这一些都使考试变得更加有效更重要的是四道试题基本上都能从内容出发,选项的设计基本还较合理1)本题主要考查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答案为B原文中说“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而B项去掉了“常常”,把它绝对肯定化了本题全省平均分为1.74,得分率为58%,是说明文阅读中得分最低的题2)考查信息筛选能力与推断能力,AB选项是考信息筛选,CD选项是考推断能力选项D是从文章内容(“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反向推断出来,一句话正说是对的,反说却不一定对(可能关注也可能不会关注),本选项存在比较明显的逻辑错误,故得分率相当高,为89%,平均分是2.673)本题主要考查稳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答案为C。

      原文说“已经排出”,而选项却说是“将排出”,因而是不正确的本题平均分是2.37,得分率为79%4)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答案为C本题平均分是2.31,得分率为77%A项中“欧洲老鼠”计划还在进行当中,至于它能不能“消除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还不能推断出;B与“智力”无关,文章的阐述并未提到;D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无关,文章只是说要通过研究老鼠的基因来研究人类的基因2.文言文阅读与翻译始于2004年第一次自主命题,福建卷把文言文阅读和文言文翻译以二篇文章分开来考、且2006年增加了文言断句,其他方面如在选文的浅易度、能力层级的布控、考点的设置、试题类型、分值配置等在遵循国家考试中心的《高考大纲》要求的同时,基本上沿袭了全国卷的命题思路和命题体例,并与之保持了更多的一致;在保证高考公正公平的前提下,既力求保持全国统一命题与自主命题的平稳过渡,又体现了我省命题的特点1)选文多样化,但均为名家名作,且以经典作品为主,但都注意到了高考“浅易”的要求并与课内保持着一定的关联性与全国卷多年来一直选用人物传记的文章不同,福建卷的选文较为灵活,范围较广,既有人物传记(2004年是《史记》的人物传记和《国语》的一段叙述文字),也有非人物传记的(如2005年是赠序和苏轼的一篇史论,2006年是司马迁的一段议论和一则《孟子》)。

      这一些作品以经典著作为主,也有散文精品这种取材的广泛性虽然增加了复习上的困难,但更易于对中学语文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所选文章一长一短,相映成趣与全国卷一篇文章考到底不同,福建卷文言文阅读采用一大一小双篇形式来考查考生的阅读水平这种命题形式的优点是考点比较分散,不会出现考点的拥堵长文章分别考查学生在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同时又注意考查学生在筛选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短文章主要考查翻译文句方面的能力以及断句能力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文章的字数多在700字左右,第Ⅱ卷文言文翻译文章的字数多在200字以内,适合高考在考场内规定时间的阅读《高考大纲》要求考生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一个“浅易”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一般以高中教材作为参照在命题实践中,除了避免出现太多的生僻字外,就是选文注意与课内保持着一定的关联性应该说,三年来的福建卷显然是注意到了这一点以2006年为例,命题者选择了《史记》和《孟子》的部分段落作为试题材料,这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是相适应的《史记》的选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是一个重点,《孟子》也选了几篇其中,《伯夷列传》稍为难了一些,作为一种互补,试题相对容易。

      2)考点、题型和分值都比较稳定三年来都考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信息筛选、分析概括和作家观点,文言翻译(2006年增加断句);文言文阅读都是选择题,文言文翻译都是主观题;分值都是20分(2006年22分)下面以2006年试题为例做一个说明5.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答案为B本题得分率为64%宗”在文中的意思是归顺,而非“祭祀”6.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答案为A本题得分率仅45%,暴露出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欠缺这一道试题所涉及的词性知识,因为中考不考,初中不教,所以得分率很低7.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为C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对文章人物个性的理解、把握选项①、③、④项或是对人物的评说,或是叙述人物活动,都不是表现人物个性本题得分率是文言文阅读中最高的,为82%作为一道选择题,试题实际上是判断各个选项哪些适合作为“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论据,因而只要文章理解了,试题答案就呈现出来了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答案为A从文中看,作者对吴太伯、伯夷是赞扬的态度,因而选项说“含蓄地批判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是不正确的。

      文言实词定位在常用的范围,文言虚词就是《高考大纲》所规定的18个,筛选文中信息以判断各个选项哪些适合论点的论据作为思维方向进行考查,分析概括包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两项要求是三年来我省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共同特点理解翻译一题,《2006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增加“文言断句”,本题第一小题就是根据这个要求增设的一道试题不过,给文言文标点因为涉及的能力较多,难度较高,高考一般只考到断句而第二小题的翻译是一种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能力,与以前全国卷不同的是,三年来我省的文言文翻译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除了根据常识和自己的理解对文言句子做准确翻译外,均涉及到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如2006年的第一小题的“充”(充实)作动词用,第二小题的二个“富”都是使动用法,即“使……富有”的意思9.⑴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考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断句,但也可以从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无”“虽”“不能”等中获得提示答案是: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评分标准:对2处给1分,对3处给2分用标点断句而且正确,亦可得分;断句错误,不倒扣分数]如,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此例对2处,得1分。

      ⑵翻译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这二个句子的翻译,除了必须理解句子的意思,还应注意在翻译中把意思准确表达出来,尤其是关键词、通假字、此类活用以及省略的部分答案是:①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事”、“辟”、“充”翻译正确,各给1分;语句通顺(语句翻译无明显偏离,或者翻译与原句大致近似,如:现在想要为君主效劳的人说:“我能为君主使土地开辟,使府库充实给1分]②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乡”、“富”翻译正确、各给1分;补出省略成分“侍奉国君的人”,给1分,语句通顺(语句翻译无明显偏离,或者翻译与原句大致近似,如:君主不致力于治理国家的道义,不专注于施行仁政,有人却要让他富强,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给1分]在翻译中,第一句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第二句主要考查文字通假、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第9题,考查文言文理解能力(断句和翻译),本题得分率仅为41.7%,为全卷倒数第二古诗鉴赏本大题的命题意图与往年相同第10题,考查古诗鉴赏能力,第(1)小题,是理解诗歌语言的精粹,即懂得“炼字”;第(2)小题是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借景抒情)。

      本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得分率为61.7%名句默写本题主要考查名篇里的名句默写⑴①渺沧海之一粟②羁乌恋旧林③便胜却人间无数④何人不起故园情⑤齐彭殇为妄作⑥留取丹心照汗青⑦学然后知不足⑧君子坦荡荡⑵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第11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即默写本题所选名句绝大部分出自古典诗歌,仅一句出自文章《论语》本题得分率为65.1%[注意]错字、漏字、添字,该项不得分以默写对名句进行训练文学作品阅读2006年的粱遇春《泪与笑》,与《日历》一样,谈的是自己的生活感悟,虽然与《书》一样写作年代较早却是语言规范、文字优美,完全适合中学生的阅读综上所述,我省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的语言材料在适合考查与适合考生阅读上有了更多的一致,体现了命题水平的提升,甚至是接近成熟2006年的文学作品阅读的试题分别考查了归纳内容要点(第12题)、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修辞手法的辨析(第13题)、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第14题)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第15题),这些试题多数都能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来提问,且严格按照《高考大纲》的要求,具有较好的信度与区分度。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最后一道试题的问题(本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请简要分析)可谓是抓住了本文表达的主要特点,题干表述简洁但要求明确第12题,考查概括能力由于答案在文章中有集中的体现,学生只要照抄原文,故本题得分率在历年的现代文阅读中是最高的平均是4.7,得分率是78.3%解答这一道试题,一是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二是对相关内容进行概括第13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和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本题所选修辞是最常见的比喻(暗喻),学生比较好理解,故得分率比较高,为62.9%,平均是2.52第1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篇文章是对永恒主题“泪”与“笑”的阐释,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实际上,文章已有足够的语言信息,本题得分率也相当高,为72%以上三道试题,考生都可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为什么要这样出题?其用意是明显的降低难度,改变以前文学作品阅读得分率低的情况,这不仅仅是命题人个人的意见这样命题思路可能会有所延续因而,指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学会组织答案,今年仍是复习的一个重点第15题(本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请简要分析考查鉴赏分析能力鉴赏分析的能力等级本来就高,学生不容易得分,再加上本题的题干表述指向角度太小,需要调动背景知识,学生不知从何答起,而且也有可能是学生对“视角”和“立意”在考场上短时间内没有认识清楚,导致本题得分率为全卷最低,仅为37.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2026学年上海延安中学高三(上)9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4-2025学年上海四校联考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4-2025学年上海崇明区扬子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2025-202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9月校际联考政治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上海松江区(五四学制)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4-2025学年上海闵行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5-2026学年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化学试题.pdf 2025学年上海市初二上学期阶段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5-2026学年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一语文9月学情检测卷含答案.pdf 2024-2025学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和答案.pdf 2025-2026学年重庆市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重庆市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2025-2026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9月返校联考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5学年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二(上)语文9月月考卷含答案.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