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复习提纲精编版.docx
14页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复习提纲精编版注: 方法一、背——冲刺提纲:点(大事、人物与时空)——线(线索)——面(主题与认识)结合二、学——做题方法:用全题目与材料信息,围绕主题,整体思考,时序阶段,史论结合三、练——试卷题目,尤其是带有时间轴、大事年表、对比表、小论文、史学方法的题目四、过——纲要教材目录与书后大事年表目录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以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主线:统一、多民族、中外交流——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主线:屈辱、抗争与探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主线: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四、世界古代史(1500年以前):相对分散的多元文明——从古国、帝国到区域文明主线:多元化、从分散到整体——人类文明多元互鉴五、世界近代史(1500-1900):欧洲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逐步确立主线:世界从分散到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得失六、世界现代史(1900年至今):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进——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主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中国古代史(六分期,1840年以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阶段特征世界统一(中央集权)多民族(名称、政权、管理机构)中外关系政治经济文化一、先秦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转型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相关:①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源远流长②早期国家——夏(世袭制)、商(甲骨文与青铜器)、西周(分封制)(统治较松散)③社会转型——春秋战国(变法运动与百家争鸣:从早期国家向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演进,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春秋战国:华夏认同二、秦汉(前3世纪—公元3世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罗马帝国①兴:奠定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
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与郡县制西汉:“文景之治”与汉武帝加强,推恩令、中外朝、开拓疆域与尊崇儒术②亡: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秦朝:暴政、农民起义与速亡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地主、土地兼并与渐亡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周边民族:匈奴,西域都护府管新疆张骞与丝绸之路三、三国两晋南北朝(3-6世纪)民族交融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政局动荡,但民族交融为盛世奠基从十六国到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与民族交融四、隋唐(7-9世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中古时期(例如阿拉伯帝国)①隋唐盛世: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制度建树,世界第一制度演进(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与两税法区域开发:江南开发与大运河思想文化:思想活跃,儒道佛等②安史之乱与五代十国:由盛转衰与分裂动荡民族交融:西域的突厥与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吐蕃(汉藏和亲)佛教传播,玄奘、鉴真,唐都城长安,五、辽宋夏金元(10世纪-14世纪)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经济文化领先世界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枢密院、三司)与统治危机(军事财政),南宋偏安,商业发展与城市繁荣(东京、临安),词曲,经济重心南移,科举制完善与社会流动,儒学复兴,三大发明②辽、西夏、金:模仿创新,南北面官、两种官称、猛安谋克③元:行省制多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①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元(蒙古族)②机构:宣政院管西藏,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①海外贸易繁荣,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等②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外传六、明清(14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中国版图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①现代中国的版图奠定:专制集权空前强化(明朝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康雍乾加强君主专制与军机处),经济(玉米甘薯、市镇与工场,白银与商帮)、文化(提倡个性、小说戏曲与科技著作)、对外关系新发展。
②面临挑战:世界形势巨变,欧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但受传统小农经济和专制束缚,闭关自守,埋下近代落后挨打的伏笔西方:从新航路开辟、欧洲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经略边疆与版图奠定:①明朝:修长城防蒙古,亡于东北的满族②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东南),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管新疆(西北)、金瓶掣签制度管西藏(西南)①明朝: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占澳门与荷兰占台湾,欧洲天主教来华与利玛窦②清朝:广州十三行,闭关自守,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趋势——政治: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不断加强对地方与边疆管理经济:从开放到逐渐闭关自守,从小农经济到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文化交流到思想控制严密 民族关系:民族交融2、 中国近代史(两个革命分期,1840-1949):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从开始沦为到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各阶级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但农民阶级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资产阶级科学革命纲领、不能发动广大民众、组织不够严密阶段世界大势侵略(列强侵华)影响:社会屈辱(不平等条约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对:抗争与探索(救亡图存,抗争侵略与向西方学习)一、晚清时期(1840-1911)1.前期(1840-18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殖民侵略两次鸦片战争(1840-1860)《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眼看世界(林则徐与魏源,初步向西方学习)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沉重打击清朝统治)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自强求富,李鸿章,早期现代化尝试,学技术,不学制度。
2.后期(1860年代-19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边疆危机(19世纪60年代-19年代),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与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进一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洋务运动破产戊戌维新运动(1898):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与光绪帝,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思想传播,反映时代要求,但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反帝爱国倾向与盲目排外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1911):学习共和制度,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帝制、建立民国,但胜利成果落入袁世凯,未解决近代中国根本问题二、民国初期(1912-1919)1.政治:中华民国建立(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与军阀割据)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社会:除旧布新①一战前后:中国加入协约国,华工参战②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新文化运动(1915-1919):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解放思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向俄国学习到走自己的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阶段世界事件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贡献)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919-1937)1.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国民革命(1919-1927)①一战与巴黎和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与苏联成立③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五四运动(1919)新转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指导思想),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干部准备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中共一大新方向——中国革命的方向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初心、使命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第一次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经验教训: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2.国共对立(1927-1937):①政治:南京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②经济: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经济大危机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根据地: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从城市中心起义转向建立农村根据地)红军长征(1934-1936):遵义会议为转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党、红军与中国革命。
新局面——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精神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1931-1949)抗日战争(1931-1945)①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②联合国成立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政治、经济犯罪从局部抗战(1931,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1937,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西安事变(1936)全国抗战初步形成全民族浴血奋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略配合,台湾光复新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毛泽东《论持久战》,中共七大②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③意义: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大国地位,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解放战争(1946-1949)冷战爆发(1947)①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独裁腐败)②三大战役与占领南京①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斗争:重庆谈判、《双十协定》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得民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民族独立,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三、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三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世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发展,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阶段主要事件(国内)外交发展历史意义一、“站起来”:民族独立(1949-1978)1.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1.冷战与两极格局(1947-1955)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②政权巩固: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为向社会主义转变与工业化准备条件。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的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宪法)经济: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公有制占绝对优势)④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①“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②日内瓦会议③和平公主五项原则④亚非万隆会议:求同存异①完成了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