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pdf
6页22孟子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畎亩(qu n) 傅说(yu ) 丈夫之冠(gu n)胶鬲(g ) 拂士(b ) 拂乱(f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父命之(教导、训诲 ) (2)与民由之 (遵循 ) (3)威武不能屈(使屈服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5)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 ) (6)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7)入则无法家拂士 (在国内 )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意思1)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 (2)曾益其所不能(“曾” ,同“增”,增加 ) (3)困于心衡于虑(“衡” ,同“横”,梗塞、不顺) (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同“弼”,辅佐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女子之嫁也A. 丈夫之冠也 (富贵不能淫) 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C.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 D. 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与例句同; B.助词,的; 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5. 填空。
1)孟子,名 轲,战国 (朝代)时期思想家,儒家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 的著作,共七篇2) 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示例:孟母断织、孟子休妻(始作俑者 ) (2)【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 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请说明理由示例一: 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多家长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示例二: 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二、 课内精读(一 )阅读富贵不能淫 ,完成题目。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妾妇之道(方法 ) (2)无违夫子 (违背 ) 8.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公孙衍、张仪岂不 诚大丈夫哉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做大丈夫!10.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1. 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 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后面的题目1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匹敌、相当 )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14 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一个国家, 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势力、 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15 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人虽出身低微,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16 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三、拓展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 “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 【注释】 上: 指唐太宗 守成: 保持成就 草昧: 蒙昧、 模糊不定的状态忽:不注意,不重视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行拂乱其所为乱: 扰乱(2)发于声,而后喻发: 显露、流露(3)创业与守成孰难孰: 哪一个(4)征与吾共安天下安: 使安定,管理18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然后 /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莫不 /得之于艰难D玄龄与吾 / 共取天下(解析: A 项的朗读节奏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但是创业的艰难(时期 ),已经过去了20 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文第2 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做简要说明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附【乙】文参考译文:唐太宗问左右大臣说: “创业与保持现有的成就哪一个更难?”房玄龄说:“开创新朝代的初期,与群雄一起用武力争斗,然后使他们臣服,是创业难魏征回答说: “历代君主,哪个不是在艰难时得到权力,而在安逸时失去权力,是保持成就难太宗说:“房玄龄和我共同夺取天下, 出生入死,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和我共同使天下安定,常常害怕骄奢从富贵中生成, 祸乱从疏忽中生成,所以知道守成的艰难但创业的艰难时期已经过去,眼下守成的困难,才是各位大臣必须谨慎对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