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估价入账税会差异防范所得税风险.docx
3页关注估价入账税会差异防范所得税风险 众所周知,估价入账是企业财务做账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对估价入账,税法和会计规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一旦企业忽视了这种差异,很简单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埋下风险隐患 所谓估价入账是指货物当月已入库并入账,但供货方的发票当月并未收到依据财务处理相关规定,企业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入,月末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购货方不按时付款等原因,购货发票很可能在次月仍旧无法取得,有的甚至长达1年以上仍挂在账上而依据税法规定,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准时取得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补充供应有效凭证也就是说,假如企业在年末前取得发票并入账,对企业当年所得税尚无多大影响,但假如到了次年才取得发票,就很简单产生税务风险 某大型企业20XX年需要估价的材料款共计3600多万元,截至20XX年5月31日,只取得发票1000多万元,还有2000万元的材料未能准时取得发票入账前不久,税务机关在纳税评估中发觉了这一事实鉴于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未取得发票其成本不能扣除,企业被责令补缴企业所得税近600万元,缴纳滞纳金45万元。
还有一家中小企业也有过这样的遭遇该企业20XX年估价入账的材料款152万元,并已暂估入账虽然企业20XX年1月25日取得发票,但由于企业会计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变更,新的会计人员不知道这笔款项已经估价入账,导致重复记账,多计材料款152万元在20XX年7月的一次税务稽查中,税务干部发觉了这一状况,责令企业补缴所得税款38万元 从以上两个实例不难看出,估价入账问题虽小,税务风险却很大如何防范这一风险?以笔者经验,企业至少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建立估价入库备查账簿,做到日清月结估价入账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对于货物入库,一般是由仓库保管员记账,月末再交给会计人员做账而仓库保管员一般只记入库和出库的数量,对入库货物的价款是否属于估价并不关心因此,为保证暂估入账核算的精确性,会计人员对于估价的货物必需单独记账,设置一套暂估入账备查簿,以便发票账单到达时逐笔查找,逐笔划销同时,会计人员在月末结账之前,与货物选购人员要准时沟通,进一步对估价货物进行逐笔核实 第二,实行两次“过滤”风险制度货物估价入账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上,而企业所得税一般采取的是“按年计算、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管方法。
因此,对于货物估价入账要关注两个时间段一是估价入账开头到每年的12月31日,二是次年的1月1日至5月31日在前一个时间段内,财务人员应准时与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和沟通,对估价入账的货物进行第一次过滤,督促选购人员尽快索回因估价入账而未收回的发票对于已经取得发票的估价货物要准时注销,对于未取得发票的货物清单准时往下一年度结转在第二个时间段内,财务人员必需对估价货物再一次进行甄别通过资产负债表的规律关系查缺补漏,检查是否存在多计或少计存货的现象对于仍未收回的发票,财务人员要再次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所得税汇算清缴预备 第三,严格执行汇算清缴制度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于所得税所属期限估价入账的货物,仍旧没有取得发票的、或者取得发票未冲减库存货物的,要准时进行税务处理,依法调整所属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值得留意的是,对于估价货物还要做好年度所得税申报的衔接,对于前一年已做纳税调增处理的估价货物,后一年发票收回时,要在后一年所得税申报时做相应纳税调减处理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