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小学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共8页].doc
8页《农村小学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问题背景: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历来是为全体社会所关注的一个话题,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颁布了《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对于新世纪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方针和政策, 各地各学校也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措施, 学校德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但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 许多人认为农村孩子诚实、淳朴,有的认为农村没有像城市一样有网络,有城市多元文化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 换句话说农村德育工作应该是不太难搞的,或者说没有多大的问题其实不然,农村由于其环境限制及学生监护人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的限制,要想使农村青少年具有现代意识,本身就比较困难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许多现代影像文化和其他城市文化已逐步进入农村,但由于农村少年儿童家长自身因素的限制,许多充满暴力、 凶杀等不良倾向的影视书籍也随之进入了农村青少年的视野之中, 加之农村本来就缺少相应的娱乐休闲文化设施, 这些影视书籍就成了青少年儿童重要的娱乐休闲方式, 长此以往对农村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同时,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农村儿童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多,随之许多孩子就成为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加上隔代教育, 这些孩子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甚于有些孩子的人生价值观已经开始发生扭曲,同时由于学校又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这些孩子在情感、意志方面存在的问题或是视而不见或是因为客观条件的的原因(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得不到社区和家庭的有力支持和配合),缺少对这些孩子相应帮助教育,而家庭教育往往是只管你吃穿供你上学,只要你不 “闯祸”,就不大管而农村中社区对孩子的教育更是缺乏, 社区中几乎不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自己的相应的工作责任 这样的环境是我们所担忧的, 同时由于除了学校的正面的教育之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校之外的正面引导, 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这些农村未来的接班人,必将走向城市,但是如果他们缺少正确的现代公民的基本意识, 或是缺乏对不良文化的免疫能力, 那么这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隐忧因此如何让我们农村的这些善良的、诚实的、淳朴的孩子们从小就具有正确的现代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他们对多元的现代文化的主体意识, 如何让们健康成长 (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在心理上、情感上都快乐、开心健康)就成为我们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课题研究目的、意义:①进一步摸清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②探索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的有力措施, 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③探索在加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现代公民意识;④探索如何使农村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离异儿童)更快乐健康的成长(心理、情感方面) ⑤探索促进农村儿童正确行为规范、 人生观、 价值观形成的有效策略二、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目标: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主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些薄弱环节, 尤其是一些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就还仅仅停留在思想品德课、停留在课堂书本上,局限于校园中,形式比较单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存在一些如:骂脏话、打架等不良行为加上现在农村中留守儿童的增加, 学校的德育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等不良思想在学生当中有所蔓延加上现在农村中留守儿童的增加, 学校的德育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 本课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上述情况, 探索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具体来说,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1、通过调查进一步摸清农村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状况和行为习惯及其成因;2、针对当前我校学生中思想品德状况和行为习惯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并加以实施, 通过实施然后进行反思,从而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德育工作的思路、方法和途径;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4、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德育教科研思路、方法和途径, 为全面加强我校德育工作提供后续保障和不竭动力研究内容:1、农村少年儿童当前的童的思想品德状况和行为习惯及其成因;2、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3、时代精神与农村现状如何融入的问题;4、如何挖掘农村本地的德育资源的问题;5、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应该有什么样的正确思路;6、如何使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7、适合我校的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径,如何有效地的运用社会的力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问题;8、在我校开展德育教科研的思路、方法、途径三、课题界定:农村小学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主要是指中小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人们都说学校最根本的工作就是育人, 而育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离开了这个根本, 我们无论培养一个知识如何高, 本领如何强的人也都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 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对德育的重要作用比喻的十分形象。
但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 不是强行的约束, 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学生内心,用真情感化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德育工作要达到其教育目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通常的情况是, 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下了很大的力气, 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各种新事物和新现象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许多不良现象、 不良信息也随之出现, 这对于思想和心灵还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学生来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农村小学尤其是山区农村小学由于条件的限制,面对社会上涌现的多种现象,显得心有余而立不足,如何进一步改善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培养品德优良、理想远大、具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课题四、理论依据:认真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精神和要求,结合《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生守则》、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西宁市教育局中小学德育常规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西宁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和我校所在地区实际, 探索农村小学生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和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之处, 探索让农村小学生更加健康成长的方法和措施策略。
五、研究方法和措施: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调查法、提出预案法、实验法、反思法进行研究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1)从实际出发原则: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我校学生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实际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方案2)行动性原则:提出的方案假说,要付之行动,从实际操作中获得成果3)学习借鉴性原则:要搞课题的研究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研究措施:1、召开我校德育工作专题研讨会,认真分析农村农村少年儿童当前的童的思想品德状况和行为习惯及其成因, 并就这个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工作;2、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和其他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并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并制定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3、根据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开展和实施相关活动和工作措施,并及时总结和反思,及时修正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并继续实施;4、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初步成果;5、运用初步成果,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并形成相关德育工作制度和机制;6、总结初步成果实施运用的经验和做法,形成比较完整的德育工作思路、方法和途径和德育教科研思路和方法途径六、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一)调查了解1、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专题研讨会,初步分析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及成因,制定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010 年 11 月--12 月)。
2、利用假期进一步学习相关德育文件,通过社会调查、走访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及成因, 制定相关调查问卷2011 年 1 月—2 月)3、向本校及辖区部分学校教师、 学生、 家长发放相关调查问卷,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基本情况及相关背景2011 年 3 月)(二)实验探索1、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学校德育工作实验计划并付诸实施2011 年 4 月)2、德育探索阶段性总结,总结一学期德育工作的相关经验和做法,并进行反思2011 年 7 月)3、进一步学习了解相关德育工作动态,制定下一学期德育实验方案2011 年 8 月)4、实施改进后的方案,并进行阶段性的小结 (2011 年 9 月—2011 年 10 月)5、对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初步的成果 (2012 年 1 月)(三)反思再探索1、根据初步的结论形成一个更完善的方案 (2012 年 2 月)2、实施新的方案 (2012 年 3 月)3、总结反思出现的新问题,征求学校相关方面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 2012 年 4 月)4、对本阶段进行全面总结,得出基本结论 (2012 年 7 月)(四)总结、结题1、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基本成果。
(2012 年 8月)2、申请结题2012 年 9 月)七、课题研究组成员:组长:薛国龙副组长:赵守珀成员:陈玉德 童世镇 赵贵业 申玉章分工:薛国龙老师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和具体阶段方案的制定,组织成员进行反思,阶段性成果的撰写赵守珀老师负责协调课题组成员间的工作,协调课题研究进度陈玉德、申玉章老师负责在德育工作试验当中的具体工作童世镇、赵贵业老师负责在调查、走访方面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