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昌拟任乡科级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复习要点.doc
89页西昌市拟任科级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复习要点考试范围知识点分值哲学2816%政治经济学99科学社会主义9毛泽东思想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8727%科学发展观53党史76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729%法律649%行政管理7812%领导科学58科学技术3%民族·宗教4%中国国情223%四川省情1412%说明:合计900余个知识点,加上科学、民宗应该有上千个知识点哲 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即谁是本源谁是派生的问题(这是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或根本依据)二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哲学史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他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他产生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细胞的发现;生物进化的发现。
5、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6、列宁的物质定义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7、恩格斯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8、人的意识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9、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它有三个决定性环节: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由具有刺激感应性的低级生物到有感觉能力的高级动物,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收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10、意识是人脑这种物质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唯心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在于: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1、意识的作用:表现为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亦即人的主观能动性1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建大楼要先有设计图纸,再修建”就说明了这一辩证关系13、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
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1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反映了辩证法的观点,事物是永恒发展、运动的15、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16、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是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的实质1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二者对立的实质在于对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源泉的看法不同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形而上学的观点1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河”反映了质量互换规律19、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能动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实践的作用: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实践,而“蜘蛛结网,蜜蜂采蜜”不是实践,是本能20、认识的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二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特点是:表面性、具体性、直接性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特点:深刻性、抽象性、间接性。
21、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辩证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本质是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方面23、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等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最终原因具体表现: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25、社会意识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民族感情等26、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2)、意识形态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意识形态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2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二者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区别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经济基础2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政治经济学1、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现象商品具有二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即使用价值;二是社会属性,即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2、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商品是为交换(消费)而生产的劳动产品4、所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5、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体现的是人与物的关系6、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7、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8、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9、商品是劳动的产物,商品具有二重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10、所谓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殊具体形式的劳动11、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判断)12、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劳动并不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自然界也是物质财富的一个源泉13、就商品的价值而言,劳动是物质财富中所包含的价值的惟一源泉14、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判断)15、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判断)16、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是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劳动17、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就是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判断)18、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判断)19、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判断)1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0、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特殊训练和学习,每一个普通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从事的劳动21、劳动生产率作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效率2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一是无论劳动生产率是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是相同的;二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只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判断)23、商品的价值量与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单、判)2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判断)2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体现在商品中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的反映判断)26、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四个发展阶段。
多选)27、所谓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判断)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28、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判断)29、货币执行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多选)30、价值尺度就是货币充当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判断)可以只是想象的货币不是现实中的货币31、流通手段或称购买手段,是指货币能够起到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32、贮藏手段就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的手段33、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单方面支付的手段34、充当世界货币的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35、货币的五种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36、货币流通是指货币行使职能的运动37、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多选)38、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正反比39、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叫通货膨胀反之,通货紧缩40、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41、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42、当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由于商品售卖者之间的竞争,商品的价格可以跌到价值以下;当商品供给小于需求时,由于商品购买者之间的竞争,价格可以涨到商品价值以上。
43、价格始终围绕价值这个中心波动44、价值规律在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主要发挥调节作用、促进作用和分化作用45、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不是资本46、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区别:一是流通形式不同;二是运动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三是流通内容不同47、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G—W—G ,货币是运动的中心48、资本流通的公式G—W—G49、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50、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生自由;二是劳动力的所有者没有生产资料51、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它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它的使用能够创造出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它本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52、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53、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54、所谓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所谓可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55、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作的劳动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56、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叫做剩余价值率(剥削率)57、提高剥削率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8、相对剩余价值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
59、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6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于它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61、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才是商品62、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一个剩余价值规律,并且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63、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64、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65、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二是资本积累促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三是资本积累形成相对过剩人口66、资本积累: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67、资本集中:是指资本之间吞并和合并成更大的资本68、生产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