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真题解析).pdf
22页福建省福建省 20232023 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一一、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2828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共共 5656 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A先民的审美观念B国家的政治形态C汉字的基本结构D青铜的冶炼技术【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文物“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和“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可知,不同地区的彩陶盆,在形制和纹饰上既有明显的不同,又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体现了先民的一些审美观念,A 符合题意;出土的彩陶盆,无法体现国家的政治形态,排除 B;汉字的基本结构在彩陶盆上没有体现,排除 C;彩陶盆与青铜的冶炼无关,排除 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物的历史价值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2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A发展农业生产B提高军队实力C巩固国家统治D加强封建专制【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可知,西周的分封制下,分封诸侯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国家统治,C 符合题意;题干内容与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军队实力无关,排除 AB;西周时期,封建专制还没有确立,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 D。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的分封制度解题思路是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句,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3人物主张孔子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墨子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上表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关注民生D尊崇儒术【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孔子主张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可知,孔子强调重视人民利益,关注民生根据题干表格内容“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可知,墨子主张厉行节俭,减轻人民负担,积极关注民生故孔子和墨子主张的共同之处是关注民生,故 C 项正确;主张无为而治的是道家老子,排除 A;主张以法治国的是法家,排除 B;西汉武帝时期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与题意不符,排除 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孔子和墨子思想主张上的共同之处解题思路是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句,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4针对汉武帝的困惑(见图),主父偃提出的对策是()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B实施“推恩”的措施C采用军事解决方式D采取盐铁专卖举措【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片可知,汉武帝认为“诸侯势强,危害社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故B 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是汉代初年推行的国策,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 A;主父偃提出的是“推恩”建议,而不是采用军事解决方式,排除 C;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举措,排除 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5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A民族的交融B江南的开发C文治的出现D科技的进步【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南方的少数民族逐渐从山谷中迁出,在与汉族杂居的过程中,经济、文化和生活风俗上的差异逐渐消失。
同时,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中原汉族在生活习惯和习俗文化方面也在悄然变化各民族之间在生产、生活方面相互学习和交流,减少了民族间的差异,出现了民族交融,故 A 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没有涉及江南的开发、文治的出现和科技的进步,排除 BC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的表现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6有学者认为:“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以及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由科举考试入仕途,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该学者意在强调科举制()A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B造成了人们思想僵化C杜绝了藩镇割据的现象D强化了世家大族垄断【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以及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由科举考试入仕途,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的积极作用科举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A 项正确;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考查形式造成了人们思想僵化,与题意不符,排除 B;北宋分化事权、重文轻武解决了唐末的藩镇割据,与题意不符,排除 C;科举制弱化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D 表述错误,排除 D。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度的实行以及历史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7以图证史是通达史识的一种重要方法A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通过图片我们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宋朝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生活丰富等的社会信息,这是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故 A 符合题意;清明上河图不可能反映完整的历史信息,排除 B;根据“图中写有正店等字样处,为当时的灯箱广告可知,当时是有夜市的,排除 C;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的说法是错误的,作为文物它本身就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 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宋的社会生活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8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这表明当时()A水陆交通发达B工商业市镇的发展C商帮资本雄厚D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市镇有各自的经济特色,因工商业的发展而兴起,材料体现的是大量工商业市镇的兴起,表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市镇的发展,B 项正确;材料表明当时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没有涉及水陆交通,排除 A;商帮是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材料没有涉及商帮,排除 C;明末清初,这些市镇有各自的经济特色,体现不出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排除 D。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9图 1 至图 3 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图 1 图 2 图 3A经济重心的南移B传统节日的起源C行省制度的创立D文学艺术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在北方民间流传随着元朝建立,元曲逐渐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先后在大都和临安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是红楼梦和京剧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乾隆末期(1790 年),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形成京剧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文学艺术的发展,D 符合题意;经济重心的南移、传统节日的起源和行省制度的创立与图片中的主题不符,排除 ABC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曲、红楼梦和京剧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10名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部分)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上表反映了近代中国()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关税协定,破坏了我国的关税自主权;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又一次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题干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列强的侵略下,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事实,故 B 符合题意;题干没有反映向西方学习,排除 A;题干也没有涉及维新变法的兴起,排除 C;题干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经济彻底解体的表述题干没有涉及,排除 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列强的侵略以及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11869 年,福州船政局第一艘轮船下水;1874 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这反映了当时()A自强求富初步实现B官督商办成效凸显C海防建设十分紧迫D海军衙门指挥得当【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4 年日军武力犯台,清廷备御无策,不得不屈辱议和,此事引发朝野震荡,海防筹议因之而起,急筹海防成为廷臣疆吏的共识,购办铁甲自此开始,如何加强海防,铁甲舰是重中之重,材料反映了当时海防建设十分紧迫,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强求富初步实现,排除 A;“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期间洋务官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材料反映不出官督商办成效凸显,排除 B;1885 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统一协调指挥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背景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121899 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
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A注重产品质量B发展举步维艰C采用先进技术D推动交通革新【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可以得出,张謇刚刚创办的大生纱厂就因为资金困难而准备出让,向官府求援,但是官府也不给予帮助,可以得出当时的大生纱厂发展举步维艰,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大生纱厂注重产品质量,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大生纱厂采用先进技术,排除 C;题干没有涉及到交通革新,排除 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13某校历史社团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