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复习资料整理(20个原理).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292028609
  • 上传时间:2022-05-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2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马克思复习资料整理(20个原理) 第一章 1.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进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创办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根本组成片面,他们是有机统一的 3.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4.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四十年头,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5.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6.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7.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梦想 8.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根基 10. 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宏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1.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12. 实现物质资产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又全面进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梦想。

      原理一:哲学的根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存在和思维,到底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其次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成知论的标准 2. 对哲学根本问题的回复,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根基只有科学的解决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才能在实践中熟悉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进展及其根本规律 3. 唯物主义:①古代简朴唯物主义从概括的物质形态启程说明世界(如中国古代的五行、元气等,古希腊的水、气、火、原子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根基(片面、孤立静止的看问题) 4. 唯心主义:主观、客观 5.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根据这一规定,物质就是不凭借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那么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6.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成知论。

      3)表达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抑制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表达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根基 7. 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所以意识不成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 8. 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9. 实践是自然存在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根基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根基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根基,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原理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对意识的抉择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从意识本质上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认得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凭借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但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映、反映。

      这说明,物质抉择意识,意识凭借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物质抉择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能和活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筹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指导、操纵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4. 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5. 方法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①崇敬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熟悉和利用客观规律 原理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方法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启程 1. 概念: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表达在,意识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①人类社会凭借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片面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依旧是以物质气力改造物质气力的活动,依旧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展的根基,集中表达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原理四:辩证法原理 2个总特征:普遍联系与永恒进展 3个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决之否决 4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规律与历史。

      5对范畴: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理由与结果、可能性与历史性 原理五:世界的普遍联系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1. 概念: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 3.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片面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布局性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确定的相互联系之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4.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原理六:永恒进展 1. 进展的概念:进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是由低级向高级运动的过程是从简朴到繁杂不断更新的变化 2. 进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①是否符合事物进展的必然趋势②是否具有进展大的生命力③是否具有广阔的进展前途)事物的进展是一个过程 3.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进展的根本规律。

      4.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5.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由于:对立统一规律透露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进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复了事物为什么会进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决之否决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根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供给了人们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冲突分析法 原理七:冲突的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冲突分析法(一分为二)看问题、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1. 概念:冲突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关系冲突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 对立和统一分别表达了冲突的两种根本属性冲突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冲突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3. 冲突的同一性是指冲突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串的性质和趋势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冲突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冲突着的对立面相互贯串,在确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 冲突的斗争性是冲突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开的性质和趋势。

      冲突的斗争形式可分为对抗性冲突和非对抗性冲突两种根本形式 5. 属性之间的关系: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接、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在事物的冲突中,冲突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十足的,冲突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6. 冲突的同一性在事物进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1)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进展的前提 (2) 同一性使冲突双方彼此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满到进展 (3)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可能和进展的趋势 7. 冲突的斗争性在事物进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1) 冲突双方的斗争促进冲突双方的气力变化 (2) 冲突双方的斗争,是一种冲突统一体向另一种冲突统一体过度的抉择气力 8. 冲突的同一性和冲突的斗争性在事物进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社会地位会有所不同 9. 和谐是冲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原理八: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概括问题概括分析 1. 概念:普遍性冲突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进展过程的始终,旧冲突解决了,新的冲突又产生,事物始终在冲突中运动。

      特殊性:冲突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冲突又是概括的、特殊的冲突的特殊性有三种处境:一是不同事物的冲突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冲突在不同的进展过程和进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冲突以及每一冲突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 冲突的普遍性与冲突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冲突的普遍性即冲突的共性,冲突的特殊性即冲突的天性冲突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十足的,冲突的天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冲突都是共性和天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天性之中,没有离开天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天性冲突的共性和天性、十足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冲突问题的精华,是正确理解冲突学说的关键 原理九:质变和量变 方法论:适度的原那么,要留神分寸 质是一事物识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的数量界限 1. 概念: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表达了事物进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表达了事物进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打定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4.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串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根基上,事物又开头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 原理十:否决之否决 方法论:否决之否决规律透露了事物进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表达在:上升总趋势,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曲折性表达在回复性上,道路不是平坦的或笔直的,新事物要遇到旧事物的抗争 1. 定义:断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决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2. 辩证否决观的根本内容是:否决是事物的自我否决,是事物内部冲突运动的结果否决是事物进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决,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决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决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决的实质“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抑制其消极因素又留存其积极因素 3. 事物的辩证进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决、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断定——否决——否决之否决 4. 事物的进展呈现出周期性,不同周期的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