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州市中考诗词赏析大全(教师中心稿).doc

37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45624952
  • 上传时间:2022-01-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xx年广州市中考诗词赏析大全(教师中心稿) xx年广州市中考诗词赏析大全(教师中心稿) 向明 第一册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问: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问: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一整天 小结: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 问: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说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问: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衬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讲: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说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总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

      《 过故人庄》孟浩然 问:这首诗算得田园诗吗?有什么理由?(算得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 问:开头两句是叙事,这番表达跟诗题有什么关系?(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你们看,主人待客仅用“鸡黍”,客人一请就到,这说明了什么?(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可见友谊极深 问:这是一首律诗,开头两句叫“起”,下面两句(即第三、四句)叫“承”,承接之义这两句承上文哪两个字?(“田家”,写田家四周的风景好,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大意是,村庄四周有绿树环绕,远处可以望见城郭,郭外有青山横斜你对这样的风景有什么感受?(清新,淡远,幽静,色调丰富)这是写诗人初到时的观感 问:第五、六句叫“转”,这里是从写景转而写人事,就是写朋友相聚饮酒的情形说说饮酒中的气氛怎么样酒桌摆在廊千里,翻开窗子,眼前是农家的晒谷场和菜园子,显得安静、平和;双方一边喝酒一边说农事,又是多么愉悦,简直是“世外桃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把世间的忧愁都忘得一干二净 问:第七、八旬叫做“合”,也就是收拢全诗从“绿水”“青山”“桑麻”等语可以判定是农历三四月间)“就菊花”的“就”是到跟前来的意思,暗含欣赏之意。

      过半年再来欣赏故人家里的菊花,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再来做客)这个道别语好在什么地方?请大家各抒己见主人家很可爱,值得再来;主人待客热情,愿意再来;诗人率真,主动提出再来;主宾之间极其融洽;等等 总结:这首诗看起来也很平淡,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承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毫无夸张铺排之意,用的都是口语我们平时说话用的“淡--昧”“淡乎寡味”,都 是把“淡”和“无味”看作一回事,既如此,这首诗是否无味呢?(不是)它的味在哪里呢?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情,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这当然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这告诉我们,读诗一定要反复地细品味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写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

      营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新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问:这首诗先写庭院之内,后写庭院之外,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干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着清香院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 问:你能看出这是一个隐士之家吗?(从环境看,它远离尘嚣而风景优美,适合隐土的意愿;从院内看,住宅简朴,符合隐士的性格;从主人的生活状况看,他与世无争,以清扫庭院,手栽花木自娱,正是隐士的生活习惯 问:诗人借写隐士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颇有艳羡之意;二是炼字好,特别是“护”“排”“送”诸字,把山和水都写活了,值得品味 《游山西村》陆游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一样,也是记游的。

      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着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富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 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几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假设许”,意思是“如果有时机” 再问:这种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的意境。

      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照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第二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辅”、“望”两个动词有什么表现效果? 把送别地和目的地连接起来,让人感受友人即将分别,且路途遥远 2.“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宽广博大的情怀和对友人的劝勉之意 《黄鹤楼》崔颢 1.“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那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慨 2.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理解应落在“愁”字上,联想“愁”缘何而来,“愁”情怎样?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复杂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 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 2.诗歌第三联(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沉舟”“病树”自喻,“千帆过”、“万木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说明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

      感情基调由沉郁陡转为激昂,蕴含了乐观向上豁度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 《泊秦淮》杜牧 此诗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区浮糜奢豪世气而作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别友人,表现作者博大广阔的情怀和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2.《黄鹤楼》,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土,感慨人生的复杂内心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4.《泊秦淮》,表达了对当权者糜烂生活的批判挖苦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忧虑之情 5.《夜雨寄北》李商隐 表达了思念友人的缠绵之情 《龟虽寿》曹操 ①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明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为统一中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补充:诗人写这诗时53岁,故以“老骥”自称,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符合历史的需要,所以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②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 明确:作者先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③既然宇宙万物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那么人的寿命长短是不是全由天来决定呢?请从诗中找答案,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不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恰之福,可得永年”,说明人的寿命长短也不是全由天决定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养治身心,延年益寿,与天争时,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诗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可爱的他的千里之志,就是建筑在这一人生态度的根底之上的 ④这首咏志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明确:先运用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石壕吏》杜甫 1.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局部? 明确:开头四句为第一局部,写故事发生第二局部从老妇致词起到叙家事完毕,写故事展开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局部 2.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局部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明确:第一,说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者对抗,无法“捉”到;第二,说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开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的野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4.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 明确:“三男邮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寡娘在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 5.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了呢?请从书中找依据 明确: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 6.“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本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准吗? 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7.主题:一夜之间,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一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