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陆文学自传文本助读(含解析).docx
9页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7课 陆文学自传杖击林木,手弄流水,独行山野,诵佛吟诗,乘一叶扁舟往来于山寺世人皆知他是一代茶圣,殊不知,他更是一位品行如清茶般的君子三岁而孤,寄养在外,备受折磨而矢志不移,半生坎坷,自立成才战乱纷争,社会动荡,他怀着一颗忧国之心,书《四悲诗》,作《天之未明赋》,希望用一己之力挽国之颓势有匪君子,如茶之淡,如茶之清,陆羽当之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陆羽(733—804),复州竟陵(今湖北竟陵)人字鸿渐,一字疾,或字季疵,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不知所生,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为和尚积公拾得抚育成人既长,从易经中卜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又自号桑苎翁、东冈子性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一度为伶工后学诗于李齐物、崔国辅,甚得爱重与女诗人李季兰及诗僧皎然交好陆羽以嗜茶闻名于世,对茶道很有研究,著有《茶经》,被誉为“茶圣”又能诗文,但传世不多二、背景资料《陆文学自传》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陆羽虚年二十九岁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封建帝国,已经开始转向衰败,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仍然频繁地发生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因为战乱,陆羽也被迫离开了家乡湖北,来到浙江一带,隐居在苕溪之畔这样,陆羽怀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追思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表达了因遭遇坎坷而悲苦的心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关心文白对照《周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于磐,九三于陆,六四于木,九五于陵,皆以次而进,渐至高位至上九鸿渐崔国辅,盛唐诗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累官集贤殿直学士、礼部郎中,天宝十一年贬竟陵司马他就是在竟陵与陆亡,纷纷逃往江南求生陆羽就是随着这次逃亡潮来到苕溪的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与吴陆羽自画像《陆文学自传》是唐代文学家陆羽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作为一篇传记就要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陆羽在刻画自己的形象时,就选择了典型的事例,抓住了主要特点,为自己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自画像 文章一开始,便抓住陆羽总的个性特点进行介绍首先,身世疾苦,不知自己从何处而来貌丑口吃,性格偏激,放纵不羁又坚守信用所交往的是一些高雅之士,所作所为也体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趣由此可见,陆羽并非俗人,而是一个志趣高洁的隐士文章第二段写隐居苕溪的生活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说明陆羽志向高洁,不同流俗他的洒脱不羁的狂人性格: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号泣而归他的独来独往的隐士风范:扁舟往来山寺,独行山中。
陆羽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这一段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陆文学自传》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接着则详细地追述了自己少年求学、经历坎坷的故事,这样的经历也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三岁而孤,寄养于寺院,因和积公的信奉不同而受惩罚,虽备受折磨而矢志不移,后不堪忍受而出走,沦为伶人虽历经磨难,但最终陆羽靠自立成才最后交代陆羽所交之人和所著之文,说明陆羽最终成为一代名人,做出了一番成就 综上所述,陆羽通过《陆文学自传》刻画自己的形象非常生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行为怪异、志趣高洁、历经磨难而自学成才、关心国事《陆文学自传》语言质朴生动,句式短促有力,使文章具有一种冷峻峭拔的风格,与人物的性格和谐相称类文品悟鲁迅自传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一九三零年五月十六日读后小悟: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词赏析自 叙[唐]杜荀鹤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问题小思:2.赏析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击文本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苦难、挫折运用示例金子不经过苦难,不能变得更纯;小苗不承受苦难,不能茁壮成长为大树;雏鹰不经历苦难,不能展翅高飞物尤如此,人何以堪?陆羽一生历经磨难,自幼失去父母,寄身寺庙,备受折磨,但他从不屈服,充满自信,敢于挑战,最后成为闻名中外的茶圣还是一句俗话说得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附“文外悦读”——问题提示1.鲁迅是一个早年经历坎坷,但又不放弃追求,主张医治国民麻木性格的伟大的教授、作家,他从不向别人屈服,从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同时,他又有着伟大的谦虚(从“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看出来)2.诗人虽贫寒、孤寂、失意潦倒,但以贫为乐,表现出贫贱不能移的处世态度;诗人宁愿安守穷途,做隐逸诗人,也不愿投身官场窃取俸禄,表现了自己冰清玉洁的高贵品格;诗人虽处境艰难,但仍不忘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表现出一片救物济世的热忱;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充满着在昏暗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悲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