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字伯阳 南阳宛人也.docx
4页赵 字伯阳 南阳宛人也 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报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行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插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愿/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闻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愿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闻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愿/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闻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愿/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闻名/愿得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常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为临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责备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欣赏担当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害,大力推崇义行他担当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分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育他们应当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期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行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参考答案: (一) 10.A 11.B 12.C 13(1) 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事,法律才不会被歪曲,你转变(原有的想法)说其他你想要的吧,赵王就没有再次说话(恳求)了 (2)后来青州闹蝗虫闹得很厉害,这些蝗虫一进入平原郡就死了,平原境内丰收了许多年,百姓歌颂赵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