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班科学《神奇水滴》说课稿.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349114154
  • 上传时间:2023-04-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2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大班科学《神奇水滴》说课稿 文章来源教师范文吧.Jsfw8.coM 大班科学《奇妙的水滴》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滴》, 一、说教材 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自然物质之一,水作为自然物质,也是孩子喜欢玩乐的对象,在课间总会看到孩子在卫生间玩水,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对水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单纯的玩弄中,而是会思考水的各种科学现象,譬如:水的滚动性、溶解性、水的动力等等,都将吸引幼儿好奇心《指南》中指出:“成人要擅长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遇,引导幼儿通过观测、对比、操作、试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的积累经验〞 《奇妙的水滴》这个活动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水和各种材质的纸,他们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通过试验操作可以让幼儿探究、内化水滴在不同纸张上出现的不同渗透现象,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幼儿的科学摸索精神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起点和归宿,以《指南》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为依据,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发展水平,结合本活动的内容,我制定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具体如下: 1、通过观测,发现水滴滴在不同材质纸张上出现的不同渗透现象。

      2、乐意通过试验来验证猜想,并学习记录试验结果 3、乐于与同伴交流试验中的发现 三、说重难点: 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来观测水滴在不同材质纸上的渗透现象,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对于大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要用试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用自己的符号或图画来记录,有点困难,所以将目标二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因此,我遵循材料生活化,活动中我准备了幼儿较为熟悉的、便于收集、可供操作的教具,以及幼儿表述交流所需要的材料 1、不同材质的纸张:餐巾纸、报纸、打印纸、蜡光纸等,各种材质的包装纸,塑料包装纸、牛皮纸、铝箔 2、水、滴管、大小记录纸、笔 五、说教法: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遇参与尝试〞,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引导者根据幼儿学习科学活动的特点,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 1、设疑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通过提问,会提醒幼儿探究的线索,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对所感知的经验进行整理。

      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支持着幼儿的探究逐步深入 2、观测指导法针对幼儿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状况,采取随机指导,适当调控活动进程与节奏 3、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丰富感知经验,稳定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六、说学法: 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环境、材料、教师、同伴的交互作用中,去发现、思考、感知、表达,在探究过程惊异科学,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1、操作体验法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不断的摸索来积累经验,因此,为了加深对不同材质的纸张不同渗透性特性的了解,我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亲历探究中感知体验 2、记录法 让幼儿将摸索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避免遗忘,便于幼儿进行对比,为幼儿的探讨、交流活动提供依据记录其实也是对幼儿试验结果的一种表达,一方面能让幼儿把握记录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能帮助幼儿梳理试验经验 3、表达交流法 引导幼儿围绕“不同纸张的不同渗透性〞这一个问题进行表达交流,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遇,满足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一达到共享知识经验的目的 七、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力求让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投入,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儿童发现和探究的过程,真正使学习变得开心起来。

      因此,我设计四个环环相扣的环节: 1、设疑猜想,激发兴趣2、动手操作,试验验证3、集中交流,提升经验4、拓展思维,经验迁移 活动环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环节一 一、设疑猜想,激发兴趣 1、教师以猜谜导入,我们生活中有一个朋友,手脏了要找他,衣服脏了要找他,口渴了也要找他,他是谁呢?引出“水〞,今天水要和一些朋友来玩个游戏 2、活动开始教师出示滴管,铝箔,抛出问题:假如水滴在铝箔上会怎么样?引导幼儿推测,水滴是停留在铝箔纸的原处?散开?还是渗透到铝箔纸里? 此环节我运用提问法设置疑问,运用推测法,让幼儿对水和铝箔将会发生的状况产生不解,产生想获得答案的猛烈欲望幼儿会带着推测的问题去有目的的进行试验,为下一个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 二、动手操作,试验验证 1、第一次试验的设计是为了解决第一环节幼儿的疑问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滴管,让幼儿自由摸索,(1)水滴在铝箔纸上,可以多滴几滴,看一看水滴是如何形成的?(2)用滴管在水边缘划动,又会如何?(3)能不能将水滴推移到一处,几滴独立的水滴在铝箔纸上移动又会发生什么状况? 结合第一次的试验操作的结果,教师小结:水滴在铝箔纸上,水不能渗透铝箔纸。

      (2)在其次次试验前教师出示不同的纸张和记录纸提出规矩和要求可以做一个试验就记录一个结果,防止弄错结果 1、根据做中学的理念,先请幼儿推测,“水滴滴在不同的纸上会有什么现象?〞,幼儿用简单的符号或者图画记录在记录纸上 2、接下来幼儿自由操作,记录试验结果,教师巡回观测幼儿动作,及时提问进行引导与幼儿探究“纸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哪些纸吸水多,哪些纸吸水少?〞 在第一次试验活动中我出示滴管和铝箔纸让幼儿自由摸索水和铝箔纸之间交互,此环节我运用了操作体验法,观测法让幼儿自主摸索试验,利用直观可见的试验,将幼儿较为抽象的推测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经验,帮助幼儿加深水滴在铝箔纸上产生的现象,得出铝箔纸不能渗透的结果 随后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纸张,提出问题:“水滴在这些纸张上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很自然的过渡到其次个试验 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通过试验操作进行对比,运用了记录法进行记录,由于记录是幼儿摸索历程与认识发展真实客观的浮现,是幼儿自我调整建构知识经验的见证,也是幼儿表达个人发现与看法的依据 幼儿自由的摸索,能更自主更主动去了解水滴在不同材质纸张上的渗透,在操作中进行记录,学会思考和发现,能有效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有了记录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共享交流做好了铺垫 环节三 三、集中交流,提升经验 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测、摸索体验,记录结果,具备了大胆简述自己发现的条件,先让幼儿相互交流,让幼儿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 2、师生共同交流、记录 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发现,哪些纸吸水,哪些纸不吸水,哪些纸吸水多,哪些纸吸水少?与纸的不同表面有什么联系?教师用大记录纸帮助幼儿小结假如试验有异议可以集体来验证一下,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结果,整个活动都是幼儿自己验证得到的答案,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南》中也指出:交流是探究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它既是幼儿对探究过程和结果结论的表达,也是与同伴共享,倾听同伴看法,或进行探讨、整治,达成初步共识的过程 此环节运用了表达交流法,让幼儿进行试验结果交流,勉励他们用确切恰当的语言将自己的体验、发现表述出来,与同伴交流能获得更加丰富的经验,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幼儿在自由交谈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的,还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把获取的经验进行梳理教师在幼儿试验结果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小结,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 环节四 四、拓展思维,经验迁移 请幼儿按纸的吸水性来给纸张分类,并说说纸的从特性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如:吸水性强的纸用作餐巾纸,吸水性差的纸用作包装纸 在此环节引导幼儿理解生活中,不同吸水性的纸会有不同的功用,也进一步稳定了试验环节的操作结果,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才是幼儿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和希望解决的科学问题;才能真正主动地去探究、去操作;才能认真去感受周边世界的奇妙,从而体验和领悟到科学的无所不在 延伸活动:谈谈说落在其他物质表面会出现的 在本次活动中,我自觉运用《指南》的教育理念,突显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摸索,一起成长!感谢! 文章来源教师范文吧.Jsfw8.coM — 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