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卷).docx
11页202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 )A. 提高土壤肥力 B. 减轻水土流失C. 增加农民收入 D. 降低种植成本2. 以下最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的是( )A. 集水坡面 B. 崩壁 C. 沟道 D. 洪积扇3. 该企业延迟杨梅成熟时间主要是为了( )A. 延长产业的链条 B. 增加产品的产量C. 提高市场竞争力 D. 提升产品的质量【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植被少,福建降水较多,必然会发生较明显的水土流失,可知,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修复当地生态环境,B正确。
种植杨梅对增加土壤肥力影响不大,A错误种植杨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知,生态效益是主要目的,经济效益是次要目的,C错误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因此该地推广杨梅种植并不能降低种植成本,D错误2题详解】据图可知,崩壁坡度大,沟道和洪积扇面积小,都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BCD错误集水坡面坡度相对较小,面积较大,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且集水坡面分布在崩岗上部,杨梅的保水保土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崩岗区水土流失,A正确3题详解】延迟杨梅成熟时间并不能延长产业的链条,A错误延迟杨梅成熟时间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BD错误延迟杨梅成熟时间,避开杨梅集中采收时间,错峰上市,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C正确点睛】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基本措施有: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露天采矿,及时回填复垦目的:改善环境,提高植被的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保持水土,建立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意义:水土保持,脱贫致富措施: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等措施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冻结期是指一年内土壤冻结第一天至冻结最后一天的天数,冻结天数是指一年内土壤发生冻结的所有天数由于冻结期内土壤并非每天都会冻结,因而冻结期往往大于冻结天数下图示意1981~2010年北半球土壤平均冻结期和平均冻结天数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从27°N到37°N土壤平均冻结天数大幅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植被 B. 土壤 C. 洋流 D. 地形5. 下列土壤平均冻结期范围中,对应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A. 120~150天 B. 150~180天C. 210~240天 D. 310~340天6. 北半球高纬地区土壤平均冻结期与平均冻结天数差异较小,主要原因冻结期内( )A. 昼夜温差较小 B. 气温波动较小C. 光照时间较短 D. 地表反射较强【答案】4. D 5. C 6. B【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冻结天数的因素为气温,27°N--37°N,随着纬度升高,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该范围纬度差异不大,所以受纬度影响冻结天数变化应不大,图示在该纬度范围内平均冻结天数变化较大, 表明气温大幅度下降,最后可能是海拔升高,气温急剧下降,D正确;洋流影响局部气温,且影响较小,C错误;土壤、植被对冻结天数影响极小,AB错误,该题选D。
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40°N-60°N附近陆地面积最大,对应平均冻结期约为210-240天,C正确,ABD错误6题详解】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海洋面积大,比热容大,海水温度变化小,受其影响气温波动较小,所以平均冻结期与平均冻结天数差异较小,B正确;冻结天数和日平均气温有关,受昼夜温差影响小,A错误;冻结期与平均冻结天数差异与光照关系不大,C错误;地表反射强,气温低,平均冻结期和冻结天数长,对二者差异影响不大,D错误,该题选B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长)规律: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2、海陆位置规律:同纬度,冬季陆地的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3、大气环流规律:从低纬来的气流增温,从高纬来的气流降温4、洋流规律: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海域气温高5、地势高低规律:同纬度地区,地势高的气温较低,地势低的气温较高非对称结构保温大棚的保温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顶部,以便棚内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温被在棚内地面形成遮阴带(下图)陕西省某地理研学小组观测当地大棚正午地面遮阴带的年内变化(忽略收卷的保温被厚度影响),发现棚内地面遮阴带在2月26日出现,3月29日面积最大,一段时间后变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棚内正午地面遮阴带面积开始变小的日期出现在( )A. 6月29日前后 B. 9月15日前后C. 10月16日前后 D. 12月14日前后8. 仅支撑柱高度增加1米,则棚内正午地面最大遮阴带( )A. 出现日期提前,面积减小 B. 出现日期提前,面积不变C. 出现日期推迟,面积增大 D. 出现日期推迟,面积不变【答案】7. B 8. D【解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同一地区,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的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根据材料2月26日棚内出现遮阴带,此后遮阴带面积逐渐增大,3月29日面积最大,此日后遮阴带面积不变,6月22日(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由于3月29日为春分日后8天左右,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日期为秋分日前8天左右,因此9月15日前后遮阴带面积最大,之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继续降低,遮阴带移至棚外,棚内遮阴带开始变小,故B正确,ACD错误该题选B8题详解】根据材料棚内最大遮阴带面积和南北屋面保温被的宽度有关,南北保温被,宽度范围越大,最大遮阴带面积最大,和支撑柱的高度无关,支撑柱变高时,最大遮阴带面积不变,但遮阴带全部移动到保温棚底部(此时面积最大)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出现的日期应比之前推迟,D正确,ABC错误。
故选D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空间分布规律(同时间但不同纬度)(近大远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2)季节变化规律(同纬度但不同时间)(来增去减),当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当太阳直射点靠近某地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二、非选择题:共52分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国某区域(上图),森林、村寨、鱼塘和梯田等构成了动人的美景,其中鱼塘兼具为梯田储水的功能该区域甲地的传统村寨食物自给自足;海拔越高,水稻和鱼的产量越低;鱼可弥补粮食不足甲地森林茂密,保护较好;乙地植被矮小稀疏2019年发生极端干旱事件时,甲地的干旱程度低于乙地,然而地表温度上升幅度大于乙地下图示意该极端干旱事件对地表环境要素的影响 (1)甲地的村寨中,海拔最低的村寨鱼塘总面积最小,合理解释此现象2)与甲地相比,分析2019年乙地地表温度上升幅度较小的原因3)从甲地植被覆盖率的角度提出措施,并选择右图中任一与之关联的要素,说明该措施对缓解旱情的作用答案】(1)甲地海拔最低的村寨汇水面积最大,且可以从高处梯田、鱼塘和森林获得补给水源,无需更多鱼塘为梯田储水;海拔最低的村寨水稻产量最高,粮食相对充足,无需更多的鱼塘产鱼。
(2)乙地地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温干燥(干热河谷),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极端干旱事件时降水减少,植被所受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量增幅较小 (3)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不乱砍滥伐)地表水体面积”: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增加,补给河湖水量增加,地表水体面积增加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水分增加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率提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温度下降,土壤蒸发减弱,土壤水分增加(或地表蒸发减弱,地表水体面积增加)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某村寨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气温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甲地海拔最低的村寨由于汇水面积大,水资源丰富,且可以从高处梯田、鱼塘和森林获取充足的补给水源,水资源的补给较为便利,无需修建更多鱼塘为梯田储水;由于海拔越高,水稻和鱼的产量越低,鱼可弥补粮食不足,由此可知海拔最低的村寨水稻产量最高,粮食作物水稻相对充足,无需更多的鱼塘产鱼来弥补粮食的不足,居民的食物来源充足。
小问2详解】乙地位于山地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焚风效应导致的干热河谷明显,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植被减少的较少,温度上升的程度小;极端干旱事件时,降水减少,乙地植被稀疏,降水减少对乙地植被的减少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植被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量增幅也较小小问3详解】由图表可知该地区地表温度增幅程度主要取决于植被覆盖率的高低对于“地表水体面积”: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可以有效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利于地表水分下渗,地下水水量增加,地下水补给河湖的水量增加,使得地表水体面积增加,有利于缓解旱情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分下渗,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缓解旱情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的荫蔽率提高,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且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温度下降,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土壤含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蒸发减弱,地表水体面积随之增加,能够有效缓解旱情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
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左图)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右图)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1)简述该岛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2)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3)推测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升降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气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也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地壳运动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对你的推测给予合理解释4)该岛海洋生物化石独特,简述发展旅游中保护化石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冬季为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 (2)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依据:甲地位于迎风海岸,风力较大;砂岩层厚度较小,说明侵蚀作用较强,沉积作用较弱;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