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教案课件习题试卷-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22页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有五道大题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文基础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冠冕 国粹 檄(xí)文 蹩(biè)脚B. 战栗 萧索 脊(jǐ)梁 倔(jué)强C. 迁谪 浮燥 句读(dòu) 乍暖还(huán) 寒D. 跬步 恬然 商贾(jiǎ) 阿谀(yú)奉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蹩(biè)应为“bié”蹩脚,意思是指质量低劣的;不老练的或不圆滑的; 失意潦倒C项,浮燥——浮躁;D项,商贾jiǎ应为“gǔ”,泛指商人2.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木直中绳:中间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声非加疾:劲疾B. 君子不齿:并列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有学问的人C. 举酒属客:劝请 冯虚御风:同“凭”,乘 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很轻易地D. 崖限当道者:门槛 苍山负雪: 背、覆盖 阳谷皆入汶:山北面的山谷中的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木直中绳,木头直的合乎墨绳中:符合、合乎;声非加疾,声音没有更大疾:强、大B项,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学者:古今异义,求学的人D项,阳谷皆入汶,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阳谷:南面的山谷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3.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不拘于时B.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师不必贤于弟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常考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要求进行选择例句,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A项,不被世俗局限,“于”字表被动,是被动句。
B项,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C项,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定语后置句D项,老师不一定比弟子有才能,“于”是状语后置标志,状语后置句阅读下面小段,完成下面小题诗歌为什么会有唐宋之分呢?唐诗达到的炉火纯青的境界几乎人所公认,宋诗为什么不能沿着唐诗的路子继续走下去呢?每个诗人都希望自己能写出优秀的诗篇,但是,只有创造才是取得成功的途径再优秀的东西如果被无数人模仿,最后也必定成为陈词滥调所以,即使是吸取前人的经验,也要在有所创新的前提下吸收唐朝人似乎有着一颗专为作诗而生的脑袋,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已经把诗歌推上了极致宋代人看唐诗的时候,就像仰望一座险峻雄伟的高山,通向山顶的大道已经被唐朝诗人们挤满了,为了使自己不被挤下山去,只好冒着危险铤而走险,于是就有了和唐朝截然不同的风格境界,历史上也就有了诗歌的唐宋之分唐诗注重意境创造,追求一种无法用理性思维解释的空灵美;宋诗长于议论,作诗也要讲究学问唐诗读起来像珠子一样圆润流利,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宋诗读起来却让人颇费脑筋从总体上看,唐宋诗歌的确是有差别的,但对唐宋的理解却不能简单的归纳为唐朝或宋朝。
在钱钟书的心目中,唐诗是一切崇尚意境的诗歌的统称,宋诗是一切注重说理的诗歌的统称像杜甫、韩愈、白居易、孟郊都属于能写出宋调的唐代诗人,而宋代的姜夔、永嘉四灵等人都属于能写出唐诗风格的诗人选自阿涂的《唐宋诗歌的迥异风格》有删改4. 文段中划线的四个词语使用不当的一个是A. 炉火纯青 B. 陈词滥调 C. 铤而走险 D. 截然不同5. 下列文字是文章第二段内容,其中最合理的排列顺序为①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情②钱钟书先生认为,唐诗宋诗的区别不在朝代而在风格③前者像唐诗④但是,什么是唐诗和宋诗区分的标准呢?⑤有的人沉稳老成,行事理智⑥它们完全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同时存在⑦后者则像宋诗⑧有的人性格开朗,充满激情A. ④②①⑧⑤③⑦⑥ B. ④①⑧⑤③⑦②⑥C. ④⑧⑤③⑦②①⑥ D. ④②⑥①⑧⑤③⑦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后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B.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绘出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C. 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风格沉郁顿挫,显示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D. 《师说》 的作者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师说》的“说”是一种文体,与《马说》一样,都是说理辨析类文章答案】4. C 5. A 6. D【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项,炉火纯青,意思是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这里形容唐诗的艺术境界,使用正确 B项,陈词滥调,陈旧、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这里形容模仿的结果,使用正确 C项,铤而走险,意思是指无路可走时采取冒险行为这里形容宋诗为了区别唐诗所做的不同的选择,不能说是“冒险”,使用不正确 D项,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这里形容唐诗和宋诗的区别明显,使用正确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具体考查排序题语境式排序题要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
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命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前文说的是唐诗和宋诗的不同风格境界,②④是亮观点,属于设问形式,④在②前;①③⑤⑦⑧是运用比喻说明唐诗和宋诗的区别,①是总领句,⑤⑧中两个“有的”是对①的具体解释,⑧是说唐诗,⑤说的是宋诗,⑧放在⑤前面;③⑦分别对应⑧⑤;⑥是总结,排在最后整个顺序为④②①⑧⑤③⑦⑥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学常识,特别是课下注释涉及到的知识,以及名家名作,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D项,“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是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点睛】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韩愈传(节选)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深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馀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①江陵府掾曹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时华州刺史阎济美以公事停华阴令柳涧县务,俾摄据曹居数月,济美罢郡,出居公馆,涧遂讽百姓遮道索前年军顿役直后刺史赵昌按得涧罪以闻,贬房州司马愈因使过华,知其事,以为刺史相党,上疏理涧,留中不下诏监察御史李宗爽按验,得涧赃状再贬涧封溪尉以愈妄论,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今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论佛骨表》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日:“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②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选自《旧唐书》,有删改)注:①量移:改任②乖刺:悖谬7. 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愈生三岁而孤 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B.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 博士:指博学的人士C. 作《进学解》以自喻 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