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辽宁省辽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教案课件习题试卷-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23页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还有一个很特别的雅号——“李三瘦”这个雅号不同于其他古代诗人、词人的雅称,它不是出自古代诗话词话、文人笔记,也不是自称,而是源于已故知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傅庚生1943年的命名所谓“三瘦”是说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为词坛留下了三个传诵千古的含“瘦”字的名句第一个含“瘦”字的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女词人突破常规,匠心独运,把通常形容人或动物的“肥”“瘦”移用到花草上,写出了她爱花的情趣,惜花的情感,叹花的情态,语新意隽李清照擅长寻常言语谱新声,赢得了历代文人的褒扬、赞赏明代学者沈际飞认为:“‘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草堂诗馀正集》卷一)清代词学家黄苏说:“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蓼园词选》)黄蓼园所言极是,深得个中三昧第二个含“瘦”字的名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清·施朴华《岘佣说诗》)才力华赡的词人不直接说“新来瘦”的缘由,而是以否定的句式来排除、作暗示,让读者思而得之,含蓄蕴藉当代词学家唐圭璋认为:“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唐宋词简释》)这一精到点评“破译”“新来瘦”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便于我们含英咀华第三个含“瘦”字的名向:“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人比黄花瘦”的“瘦”字,与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愁”字相呼应,以花喻人,形神相似,物我交融据说,李清照写好重阳《醉花阴》后,寄给丈夫赵明诚,赵“叹赏”,自愧不如,而内心又想胜她于是闭门谢客,艰苦构思三天三夜,填《醉花阴》词五十阕,把妻子词作混在其中,请友人陆徳夫赏鉴陆品味再三后说:“只三句绝佳,即‘……人比黄花瘦’三句元·伊世珍《瑯嬛记》卷中引《外传》)所讲故事未必实有其事,但它所说那三句绝佳确是事实李清照“三瘦”词句一写伤春的心绪,一抒离别的哀怨,一描独处的孤寂它们从不同角度书写“幽愁”,奇俊新颖,语意工妙,给人异乎寻常的审美体验,因而名传千古。
傅庚生先生认为:“易安尤工用一‘瘦’字,因此师张先取名三影之意,目之曰‘李三瘦’《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漱玉词以“瘦”字入词的还有《多丽·小楼寒》中的“渐秋阑、雪清玉瘦”,赏梅词《人娇》开篇“玉瘦香浓”句,《新荷叶·薄雾初零》的“鹤瘦松青”,《点绛唇·蹴罢秋千》中的“露浓花瘦”等这些词里的“瘦”字用得也很精彩,可以一并欣赏总之,易安居士笔下的“瘦”辞句,质朴淡雅、婉美灵秀,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是朴字见色、平中见奇的典范李清照为后来者如何炼字作了极好的示范不细细玩味,岂不辜负了铸词高手的匠心独具?(摘编自朱永芳《李清照缘何叫“李三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除“李三瘦”之外,古代诗人、词人的雅称均出自古代诗话词话、文人笔记B. 在沈际飞看来,李清照创作出“绿肥红瘦”这样的佳句只是偶然,不值得称道C. “新来瘦”三句以否定句传情,词人离别哀怨之情蕴含其中,颇具韵外之致D. 《瑯嬛记》卷中引《外传》所讲故事都是不真实的,陆德夫赏鉴一事是不可信的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引用词学家黄苏的话阐明了“绿肥红瘦”凄婉、含蓄,简洁而曲折的艺术特点。
B. 文章直接引述赵明诚填《醉花阴》词五十阕一事,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C. 文章列举漱玉词中其他含“瘦”的辞句,进一步论证了李清照对“瘦”字使用绝妙D. 文章分析了“李三瘦”雅称由来后,号召读者学习领悟古代词人炼字的艺术匠心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寻常言语谱新声,抒写了词人独处的孤寂B. 李清照的词作中“瘦”字运用得极为精妙,傅庚生因此称李清照为“李三瘦”C. 赵明诚填词五十阙,却都不如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足见李词的绝佳D. 李清照笔下的“瘦”字辞句体现了词人炼字的匠心,是朴字见色、平中见奇的典范答案】1. C 2. B 3. A【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原文只是说“李三瘦”不同于其他古诗人、词人的雅称,因此“古代诗人、词人的雅称均出自古代诗话词话、文人笔记”说法错误。
B项,原文是“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是沈际飞对这一词句的赞美之意因此“不值得称道”曲解文意D项,“都是不真实的”错误,说法绝对,原文中说“所讲故事未必实有其事,但它所说那三句绝佳确是事实”,意思是这一故事未必真有其事,而不是绝无此事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B项,“直接引述”说法错误文中写赵明诚填《醉花阴》词五十阕一事是转叙,是“间接引述”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抒写了词人独处的孤寂”说法错误原文“一写伤春的心绪,一抒离别的哀怨,一描独处的孤寂”,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其中的第一“瘦”,可知应是抒写了伤春的心绪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0%,就业率持续缓慢下降,较2014届的92.6%下降1.6个百分点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五届持续下降;“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8%,较2014届的2.0%略有下降;“正在读研”的16.8%及“准备考研”的3.3%较2014届分别增长3.2个、1.4个百分点由于深造的分流,毕业生待就业压力没有明显增加2018届本科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4.2%,较2014届的4.5%略有下降摘编自《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材料二:(数据来源于《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材料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何芳表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就业难”一直被认为是“考研热、读研热”的主要原因。
这种没有明确发展方向、塞于推迟就业而表现出的逃避心理和逃避行为,会使个体在读研期间因缺少心理准备和学业规划,产生被动学习、无所适从等问题更会因为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而缺少前进的动力,进而虚度光阴这种动机是把学历的衍生功能作为读研的动力,缺少对学术本身的兴趣,因而也缺少为之奋斗的动力,进而影响读研的收获和成效仅就‘改善就业’的功利目标而言,这样的读研方式,其实已经很难保证3年后他们就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甚至可以说,在这样的动机状态下,他们的求学体验也很难幸福,因为如果不具备学术热情,研究生阶段所必需的大量的阅读、研讨、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撰写都可能让他们痛苦不堪河南某高校教师焦翔宇表示,确实有一些同学以考研为名逃避就业,这些同学报名的原因可能是家庭压力、从众心理或侥幸心理等但她同时也认为,考研是一件好事:“站在学校和老师的角度,还是鼓励去考,毕竟进一步的学习会对学生个人非常有益考研的内驱力应该是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如果抱着其他目的考研、读研,最终也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是连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综合自己的能力、资源,选择一条合适的路。
焦翔宇说摘编自《逃避式考研渐热:留恋校园?恐惧社会?》)材料四:在高考之后的研究生考试,再次赋予了受教育者一次竞争机会在任何时候,机会公平的价值都不应该被低估也许在顺利考上名校研究生以后,本科来自非名校的学生发现自己与“土著”学生[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但是,只要研究生阶段的学校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种差距就有机会缩小以至消弭确实有不少非名校的学生冲着就业优势而考研,当他们在求职时,发现自己的竞争力不如“土著”学生,难免产生心理落差,旁人更会讥俏他们“考上研究生也找不到出路”然而,只要认真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就会养成区别于本科生的思维方式,自然会在职场上获得优势必须明白的是,考研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下一轮竞争的起点读研,意味着迈入学术研究的大门虽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毕业之后都要从事科研工作,但至少在选择考研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对学术有所向往和追求外界会赋予学历各种各样的附加值,这或许是“有用”“无用”引发争论的基点不过.如果不坚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锻炼思维能力、掌握专业技能、培养研究能力,那所有的附加值就无所依托摘编自《非名校生考研不在于熬一锅浓浓的“鸡汤”》)[注]“土著”学生:这里指本科在名校就读的学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4届到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自主创业”两项的比例都持续下降B. 2018届本科毕业生待就业压力并未因就业率下降而上升,这和考研热有关系C. 大多数人选择考研与就业问题有关,提高就业竞争力更是考研的最主要动机D. 某些本科毕业生考研目的茫然,可能与家庭压力、从众心理或侥幸心理等有关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何芳教授认为,基于推迟就业而考研的学生可能会在读研期间产生诸多问题,导致他们的最终目的难以实现B. 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考虑,焦翔宇老师认为考研对学生个人非常有益,毕竟进一步学习是一件好事情,值得鼓励C. 研究生考试赋予受教育者第二次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体现了机会公平的价值观,更是考研的最高价值所在D. 应该坚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只有这样,社会所赋予高学历的各种附加值才有意义,才能体现“有用”6. 请结合材料,试给准备参加考研的本科生提出一些建议答案】4. A 5.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