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翻译.docx

37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73158999
  • 上传时间:2022-04-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53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翻译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原文解释及翻译古文典籍 由崔莹莹供稿 2022-11-26 15:20:35 其实古人追求的东西和我们现在有很大的识别,这是我们身处的时代造成的 【题解】文学指文章博学,包括辞章修养、学识渊博等内容本篇所载,好多是有关清谈的活动,编纂者以之为文学活动而记述下来 魏晋时代,清谈的名士们不但高谈老庄,而且一些人还留心佛教经义,跟佛教徒关系紧密,这已经形成一种文学风气他们经常聚会,清谈名理所谈内容,有些条目会概括点明是某一篇、某一问题例如谈及(庄子 逍遥游)篇,佛教经典《小品),道家的 有、无 两个哲学范畴,才性问题等有时又只泛泛说是 共谈析理 , 标榜诸义 , 标新理 , 立异义 在记叙中,会借叙事来赞扬或讥讽某人,更多的是赏识其人的才华、辞藻例如说 才藻希奇,花烂映发 ; 才峰秀逸, 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满 大量来日还描绘了清淡的各种场面和气氛例如 彼我奋掷麈尾 , 理小屈,游辞不已 , 不觉流汗交面 , 一坐同时树掌而笑,称美良久 。

      还记录有人甚至因清谈得病或提为高官例如第20 那么记卫玠因通宵达旦地清谈, 于是病笃,遂不起 ;第53 那么记张凭清谈 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 即用为太常博士 从这些记载里足以看出当时士大夫对清谈的依恋,他们认为善谈名理就是博学多通的表现本篇还用片面条目记录对人物、文章的各种评论除了在清谈中对人物有所褒贬外,在别的场合也会对某一类或某一个人有所评论例如第25 那么论及北方人和南方人做学问的差异,第77 那么引述《扬都赋》对两个人的赞美,第93 那么记录对一个人的评语对文章、书籍的评论更为常见有对古 文中某一两句的赞美,也有对一书、一文的评价;有的直接谈论是非得失,有的借议论问题间接流露自己的看法另外还有一些探讨问题的问答,也因受到编纂者的赏识而收录 在本篇开头,有几那么记载一些古书解释的活动和处境,第1 那么还谈及历算,这些跟经术和卜筮有关,也属博学多闻之列至于那些跟文学并无多少联系的条目,就不多说了 (1)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①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②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③。

      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展融果转式逐之④,告左右曰: 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解释】①郑玄:字康成,东汉未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出名经学家,遍注群经,精通历算马融:字季长,东汉大经学家 ②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和大体算法古代的天体论中有浑天说,以为天像鸟蛋,地像蛋黄,日月星辰绕南、北两极旋转人们就用这种观点去推算日月星辰位置③礼乐皆东:礼和乐是儒家的重要课程这里是赞郑玄已掌管了礼乐的精华,随着他东归,东方就成了讲授礼乐的中心 ④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式,通 栻 ,占卜之具,类似星盘按:这一那么记载马融想追杀郑玄,不确定实有其事所用方法,亦属迷信 【译文】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只是由高才弟子为他讲授罢了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结果不相符,弟子们也没有谁能理解有人说郑玄能演算,马融便叫他来,要他演算,郑玄一算就解决了,大家都很诧异,佩服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家,马融随即慨叹礼和乐的中心都将要转移到东方去了,惦记郑玄会独亨盛名,心里很忌恨他郑玄也推测马融会来追逐,便走到桥底下,在水里垫着木板鞋坐着。

      马融公然旋转式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报告身边的人说: 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这说明确定是死了 便抉择不去追逐郑玄终究因此得免一死 (2)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①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②眼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 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 遂为服氏注 【解释】①《春秋传》:《春秋左氏传》,即《左传》 ②服子慎:服虔,字子慎,任九江太守,作《春秋左氏传解谊》 【译文】郑玄想要解释《左传》,还没有完成这时有事到外地去,和服子慎相遇,住在同一个客店里,起初两人并不熟悉服子慎在店外的车子上,和别人谈到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听出服子愎的见解多数和自己一致郑玄就走到车前对服子慎说道: 我早就想要注《左传》,还没有完成;听了您方才的谈论,大多和我一致,现在理应把我作的注全部送给您 终究成了服氏注 (3)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论述,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 胡为乎泥中①? 答曰: 薄言往诉,逢彼之奴② 【解释】① 胡为 句:引自《诗经 邶风 式微).意为:为什么会在泥水中。

      ② 薄言 句:引自(诗经 邶风 柏舟),意为:我去诉说,反而惹得他发火薄言,助词,无义 【译文】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曾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如意,郑玄要打她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会儿.又有一个婢女走来,问她: 胡为乎泥中? 她回复说: 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4)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①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②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③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便呼: 子慎!子慎! 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解释】①(春秋):《春秋》是鲁国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里指《春秋左氏传》②崔烈:字成考,汉灵帝时官至司徒、太尉,封阳平亭侯门生:弟子;学生下文的 门人 意同赁(l n):做雇工 ③户壁间:门外 【译文】服虔已经对《左传》很有研究,将要给它做解释,想参考各家的异同 他听说崔烈召集学生讲授《左传》,便隐姓埋名,去给崔烈的学生当佣人做饭每当到讲授的时候,他就躲在门外偷听等他了解到崔烈超不过自己以后,便逐渐地和那些学生谈论崔烈的得失崔烈听说后,猜不出是什么人,可是一向听到过服虔的名声,揣摩是他。

      其次天一大早就去访问,趁服虔还没睡醒的时候,便突然叫: 子慎!子慎! 服虔不觉惊醒允许,此后两人就结为好友 (5)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① 【解释】①定:可能指完成一说是 诣宅 的传写之误难:问难;质疑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切忙地跑了 (6)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①王粥未弱冠,往见之②晏闻粥名,因条向者胜理语粥曰: 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 ③粥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粥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④ 【解释】①何晏:何晏好玄学,擅长清谈,热爱谈名理,与王弼、郭象同为唯心主义玄学的代表参《言语》第14 那么注① ②王弼:字辅嗣,能言善辩,是魏晋玄学的主要开创者,著有《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等书弱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由于还没有达成壮年,称 弱冠 也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③条:分条列出向者:以前理:指玄理,清谈家的道家思想 ④自为客主:自己既做提问的一方,也做辩论他一方;自问自答。

      【译文】何晏任吏部尚书时,很有地位声望,当时清谈的客人往往满座,王弼年龄不到二十岁时,去拜会他何晏听到过王弼的名声,便分条列出以前那些精妙的玄理来报告王弼说: 这些道理我认为是谈得最透彻的了,还能再驳倒吗? 王弼便提出驳倒,满座的人都觉得何晏理亏于是王弼反复自问自答,所谈玄理都晕存摩的人赶不上的 (7)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①;见王注精奇,乃神伏②曰: 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③! 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解释】①《老子》:《老子》一书相传是春秋时代老聃(Dān)所著,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后世又称为《道德经》(所以下文有 道德二论 之名)魏晋玄学提防《老子》和《庄子》等道家学说,用道家思想去解释儒家经典,形成一种哲学思潮 ②精奇:精微独到神伏:神服;倾心佩服 ③天人之际:指天和人的关系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 【译文】何平叔解释《老子》才完成,就去拜会王辅嗣;望见王辅嗣的《老子注》见解精微独到,于是分外佩服说: 像这个人,可以和他议论天人关系的问题了! 于是把自己所注的改写成《道论》《德论》两篇 (8)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 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①? 弼曰: 圣人体无,无又不成以训,故言必及有②;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缺乏。

      【解释】①夫(f ):助同,说明将要发探讨无: 无 和 有 ,是道家的两个哲学范畴《老子》四十章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就是道,它没有任何物质的内容和属性,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从无产生出始初的物质,这就是有,然后进一步产生万物王弼也是看法 凡有皆始于无 的资:凭借圣人:指有最高尚的道德和最高明的聪慧的人,这里指孔子②体:本体,这里用作动词,即以之为本体王弼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家学说,看法 无 是万物的本体,认为孔子也是以无为本体的可是 无 是听不见、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成熟悉的神秘的精神性实体,是 个得而知 的,所以不成以训 【译文】王弼年轻时去访问裴徽,裴徽问他: 无,切实是万物的根源,可是圣人不愿对它发表观法,老子却反复地陈述它,这是为什么? 王弼说: 圣人认为无是本体,可是无又不能解释领会,所以言谈间必定涉及有;老子、庄子不能去掉有,所以要经常去解释那个还掌管得不充分的无 (9)傅嘏善言虚胜,荀粟谈尚玄远①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裴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② 【解释】①虚胜、玄远:虚胜指虚无的精微境界虚即虚无,道家用来指道的本体。

      玄远指道的玄妙幽远这是清谈中各具特征的两个方面按:原注,傅嘏擅长谈名理,荀粲崇尚玄远,二者宗旨虽然一致,但是有时各自的意图不易相通 ②裴冀州:裴徽,字文季,任冀州刺史 【译文】傅嘏擅长谈论虚胜,荀粲清谈崇尚玄远每当两人到一起谈论的时候,发生讨论,却又互不理解冀州刺史裴徽能够解释领会两家的道理,沟通彼此的情意,常使双方都感合意,彼此都能通晓 (10)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①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解释】①诺诺:连声允许,表示同意这一那么同前面第7 那么所记根本一致,可能是因出处不同面小异译文】何晏解释《老子》还没完成时,一次听王弼谈起自己解释《老子》的意旨,比较之下,何晏的见解好多地方有欠缺,何晏不敢再开口,只是连声允许 是是 于是不再解释下去,便另写《道德论》 (11)中朝时有怀道之流,有诣王夷甫咨疑者①,值王昨已语多,小极,不复相酬答,乃谓客曰: 身今少恶,裴逸民亦近在此,君可往问② 【解释】①中朝:指西晋参看《言语》第27 那么注①怀道之流:指倾慕道家学说的一类人②裴逸民:即裴頠,善谈名理,参看《言语》第23 那么注②。

      【译文】西晋时,有一班倾慕道家学说的人,其中有人登门向王夷甫请教疑难,正碰上王夷甫前一天已经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