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讨二至七.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讨二至七 研讨二 表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 案例编问题/误区 号 1.对信息技术过分凭借 2.教学进度延迟 3.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强 4.时间调配不合理 5.课前打定不充分 1.学生对任务不明确,盲目搜集 2.老师引导的不够,滥用时间 3.时间调配不合理,观点有对错,没有取舍 无效理由/提升方法 2-3 理由:未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合理使用,不是每环节必整合 理由:对学生不够了解,教学设计不完善提升:加强训练,用心设计 理由: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性提升:教学设计充分考虑环节贯穿引导 理由:教学设计不完善提升:用心设计评估可能用到的资源,提前打定 理由:对学生查找的资源不熟谙提升:对资源要提前熟谙和打定 1.理由:老师对关键词和课堂重点没有把握好提升: 老师课前要把握好重点用心设计 2.理由:教师对精选的网络资源、学生可能查找到的资源量的操纵不够精确,引导无效提升:师生探寻前要有所打定,不能大海捞针,要抓好重点,不做无用功; 3.理由: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握要很切实提升: 用心设计教案,对教学中可能展现的问题要提前判断好,对教学中用到的各种资源、信息及网络工具要提前打定好,做到重点明确,有所取舍。
1.理由:教师只给学生网络平台;提升:自主学习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2.理由:教师对信息的整合方式或才能有限;提升: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 3.理由:一个同学表示,其他的支支吾吾提升:做好分层教学设计,让小组中的每一个2-4 2-5 1.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2.教师表示的信息缺乏整合 3.小组在表示成果时,参与成员分工合作 面不广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1.教学时间有限,无法完成技术支持的探究研讨活动通过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主题单元,时间有限 较好地处理了单元内容之间的共性与天性问题,将分散内容举行有意义的组织;同时能够 在更大范围内将授导与探究的冲突举行弹性协调,解决了以往单课时、单课文设计的缺乏,优化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6 研讨三 一、这一主题是否来源于您所任教的课程? 这一主题来源于我任教的三年级科学 二、这一主题能否包含多样的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体验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蚕的一生会体验出世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2.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体验出世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3.人也要体验出世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4.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5.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弱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过程与方法: 1.养蚕并对蚕的一生形态变化举行查看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对蚕的身体变化举行对比和测量,并举行记录和描述对蚕的生长发育举行预料,并在查看中察觉问题 2.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蚕及其他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规律 3.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归纳和对比它们生命周期的一致和不同 4.从自己的生长体验和对周边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查看对比中,了解人的生命周期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熟悉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举行查看记录的必要 2.领悟生命的心爱和难得 3.熟悉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成违背的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 4.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宏伟研发,值得我们骄傲 三、这一主题能从哪些方面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 联系生活实际的方面有:1.饲养动物是学生好玩又收获的学习过程2.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能增加对生命难得的理解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3.通过养蚕活动,学生能自主去记录,提升查看分析,设计记录的才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才能。
四、这一主题是否能给学生供给适当的学习挑战? 查看分析的挑战:譬如动物身体各片面的形态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数据记录的挑战:每天测量蚕的长度,形态,进食处境,排便处境,形态变化养殖的挑战:从蚕卵到蚕蛾要顺遂完成养殖不轻易,还要定时打定崭新桑叶,定期清洁蚕的“房间” 研讨四 听过一节课《日食与月食》,教师事先用心设计了学习步骤,从多因素引导学生对宇宙的相关问题举行探讨,并参与了模拟测验等信息技术支持,加强了学生对月球绕地球的认知,在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模拟了宇宙的运行,从地月系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总星系,使学生能感受到宇宙运行的无穷魅力和科学规律性,也利用网络提高学生探寻信息的才能首先给定根本的学习情境和概括的任务,然后供给一些务必的资源支持,最终的评价是从多维度考虑这节课达成了预期的效果 我的告成阅历是,科学课堂的合理信息技术支持让问题情境更加明显,任务更加明确,成果表示更为多样,更加是在实物难以模拟的测验或者繁复的测验中能起到分外好的引导学习作用 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根本 要素 情境 问题 概述 解决 方案 1.创设与生活常识相违背或完全无关。
1.让课堂教学与生活精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使 学生充分熟悉到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 2.情境过于单一,学生研究缺乏兴趣 2.例如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为背景“创设教学情景”;以新闻材料为背景“创设教学情景”;以科学进展史实为背景“创设教学情景”;以同学 们熟谙的学科学识为背景“创设教学情景” 3.在熟谙课程三维目标的处境,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合理定位,3.创设情境与所教学科关联不大,未能突创设情境 出学习主题,效果不佳 4.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东西做动态的处理,把抽象的知4.对媒体工具选择、使用不当,造成情境识作形象的演示,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情境 无法达成或者太过情境化 5.教师无法合理驾驭自己创设的有效情境,学生不合作 6.教师抢夺学生主体地位 任务 1.拘泥于课堂上的40分钟,局限于一课1.需要各科教研组在基于信息化教导为前提的条件下,分工合作,研一时,不能在一个单元的概念下设计学习讨单元三维目标,规划主题学习单元,生成有效单元主题任务创设 5.充分发挥教师引领者的作用,用生动的语言,好玩的提问,合理的媒体表示,让学生进入情境,融入课堂。
6.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全过程,形成生动、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