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1).docx
5页名篇名句默写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智”“仁”“勇”是孔子所推崇的道德品质,成语里有“智勇双全”,《〈论语〉十二章》中对“智”“勇”的表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上下句都以叠词来表现人类的生生不息和自然的永恒不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鸣第一次坐轮船航行到东海时,面对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老师教过的带“沧海”的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南省驻马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信、豪迈、洒脱的诗人形象,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营造了悲凉断肠的环境氛围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表现对真理的追求,不惜牺牲生命的两句是:“ ,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与苏轼《赤壁赋》中“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所表达的哲理类似3)古人在诗词中常悲叹人老头白,如:“ ,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 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读书人应当有责任感,从曾子在《论语·泰伯》中发出“ , ”的喟叹之日起,“担当”二字就被镌刻到中国读书人的基因里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梦中还乡,“ , ”两句写词人与妻子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泪流满面,感人至深。
3)“江月”极易引发各种人生感慨,是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在唐宋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或者 “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过秦论》中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反应的句子是:“ , ”2)李商隐的《锦瑟》中“ , ”两句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3)陆游的《书愤》中追忆两次抗金战场的诗句是:“ , ”河南省周口市恒大中学2023-2024年度髙二上12月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 ,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从侧面写出了洞箫的魅力和洞箫的吹奏效果。
3)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现自己广纳贤才的心胸,希望贤才多多益善的句子是“ , ”名篇名句默写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智”“仁”“勇”是孔子所推崇的道德品质,成语里有“智勇双全”,《〈论语〉十二章》中对“智”“勇”的表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上下句都以叠词来表现人类的生生不息和自然的永恒不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鸣第一次坐轮船航行到东海时,面对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老师教过的带“沧海”的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答案】(1)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2)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3)(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每句1分,有错字则该句不得分)河南省驻马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信、豪迈、洒脱的诗人形象,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营造了悲凉断肠的环境氛围17.(6分)【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2)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3)明月夜 短松冈【详解】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材”“连”“冈”,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要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这是做对这类题的前提条件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通,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表现对真理的追求,不惜牺牲生命的两句是:“ ,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与苏轼《赤壁赋》中“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所表达的哲理类似3)古人在诗词中常悲叹人老头白,如:“ , 。
17.(1)朝闻道 夕死可矣(2)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尘满面 鬓如霜[每空1分第(3)题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 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读书人应当有责任感,从曾子在《论语·泰伯》中发出“ , ”的喟叹之日起,“担当”二字就被镌刻到中国读书人的基因里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梦中还乡,“ , ”两句写词人与妻子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泪流满面,感人至深3)“江月”极易引发各种人生感慨,是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在唐宋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或者 “ ”17.【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2)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3)示例: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一尊还酹江月(每空1分,有错、漏、添字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第(1)(2)题内容分别出自《论语》、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应理解情境,再联系相关篇目的内容作答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过秦论》中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反应的句子是:“ , ”2)李商隐的《锦瑟》中“ , ”两句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3)陆游的《书愤》中追忆两次抗金战场的诗句是:“ , ”17.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重点字:景)(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重点字:暖)(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重点字:洲)河南省周口市恒大中学2023-2024年度髙二上12月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 ,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从侧面写出了洞箫的魅力和洞箫的吹奏效果3)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现自己广纳贤才的心胸,希望贤才多多益善的句子是“ , ”17.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樊笼”“返”“幽壑”“潜”“泣”“嫠”“厌”,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科网(北。












